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048150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精选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请一一举例说明之。(10分)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比显而兴隐”,“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翻译过来就是:“比”是比附,“兴”是起兴。比附事理的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托物起兴的,依照含意隐微的事物来寄托情意。(摘自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诗集传为南宋朱熹作,其中对“兴”的

2、解释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比较简洁,诗集传的举例就可以用蒹葭。二、下列荀子劝学中的两段话:(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请问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 (10 分)答:(1)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相反即使天

3、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也可以取得成就。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整理为word格式这些道理启示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三、请细读柳宗元的三戒,然后分别

4、说说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的寓意。(10分)答: 临江之麋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告诉我们:不要企图扭曲、改变事物的本性,越想改变,麻烦就越大,顺势而为才是根本.寓言往往是先叙述寓言故事,然后加以评论,引出要讽

5、喻的事理.柳宗元的这篇寓言小品则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领会其含义,这篇寓言描写了麋鹿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黔之驴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2.貌似强大,实则蠢笨无能,虚

6、弱透顶,技巧简单,无他特长,是驴的悲哀,不能清醒地认识敌人,更是它致命的弱点.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永某氏之鼠“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整理为

7、word格式寓意: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对待那些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柳宗元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寓言的优良传统并借鉴了佛教寓言及六朝以来的杂文、小说的某些写作技巧 ,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把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实生活内容带进寓言中 ,以精练的语言、犀利的笔锋、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在曲折的情节中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寄寓了作者热切关注社会生活的政治责任感和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 ,使高度的

8、哲理性和强烈的政治性有机结合 ,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方式对寓言及散文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请谈谈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10分)答:苦恼的作者是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戏剧家。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苦恼写于1886年,描写一个死了儿子的老马夫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无奈偌大一个彼得堡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小说以冷峻的笔触写出了老马车夫的辛酸和苦恼,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时代背景苦恼写于1886年,这个时候正是沙皇俄国黑暗时期,沙俄的残酷统治使许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

9、愿意正视社会现实。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笔,客观的描绘了这种社会现状,为不幸的人们抗争。主题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五、汉乐府陌上桑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外貌美和内在美的?(10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10、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整理为word格式”“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六、请全面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

11、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后说明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10分)答: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押韵:韵脚为身、人、春、神等 。平仄:平起式首句入韵。类型是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 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甲乙丙 丁。对仗:颔联是平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 颈联是言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全诗都是三字尾。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

1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

13、诗中优秀之作。七、阅读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然后回答问题:(20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整理为word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三条? 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3.本文采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 4.本文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 5.文中带下划线的一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1)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

15、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2)孔子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主张重教化,省刑罚,薄赋税,厚施予,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家能成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3)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4)孔子说:“冉求,周任说:有能力你就站到那个位置,不能就不要去.国家危机不能解救,国家即将颠覆不能扶持,并且你说的话也不对,凶猛的野兽从笼子里出来,美玉被毁于匣中,是谁的过错?”孔子批判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比喻在其位没有尽到责任属于借喻的手法八、试以滕王阁序为例,简论骈文的几个特点。然后说说王勃滕王阁序一文整理为word格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的写法及其好处。(20分)答: 滕王阁序为例,简论骈文的几个特点:骈体文,也称骈文,是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文体。“骈”是与“散”对称的,因其在行文中往往以双句(骈俪句、对偶句)为主,故称骈文(或骈体文)。这种特殊文体,萌芽于两汉,形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