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047262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国学热现状及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片解读这是2015年3月在浙江象山举行的“穿汉服 学国学”学生汉服诗书大会。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学生们身着传统汉服吟唱着古诗词。老师为孩子们讲授国学知识,向大家介绍孔子,教孩子们要正衣冠、拜孔子、诵国韵,在每一个孩子的额头上点一个朱砂。并教导学生:“我们需秉承国学,以五千年文明为力量,开启孩子们的智慧之门,学习中国文化传统,培养孩子的德行。” 图片解读国学其实,国学是个外来词,它源自明治时代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要脱亚入欧,要全盘西化,这就激起了日本国内民族主义的反弹,国学国粹这两个概念便成为日本明治维新时反对全盘西化派的产物!在 世纪末,中国同样面临着国势衰微变革图强的历史境况,但究竟是以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还是以中学为辅全盘西化来挽救国运? 对此,知识精英阶层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后来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去日本之后便干脆将国学的概念引渡国内,作为他们参与政治斗争的理论武器当然,自近代以来,国学的称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阶层对这个概念的科学性多有争议,所以这个称谓历经了中学国粹国故乃至君学古学再到国学的多次演变!最初的国学含有学术的意思,日本人原有支那学汉学这样的名词, 19世纪后期,留学日本归来的学人,译之为国学,也就是中国学术之意。到了20世纪初,章太炎提倡的国学实指中国的高雅文化,他曾说: 国粹尽亡,不知百年以前事,人与犬马当何异哉?在他看来,国学乃一国文化之精华,是民族文化自

3、信与认同的一种象征!胡适认为国学的概念外延应该更大一些,他认为: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省称国学晚清国粹派的权威代表邓实也颇认同胡适的观点,他认为: 国学者何为? 一国所自有之学也不难发现,近代学者提出的国学概念其实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与文化!因素积极方面包括:(1)在国际方面,科技的发展固然给人类带来了诸多方便,但是随之出现的诸如工具奴役、环境污染等消极的反应让人担忧,一些学者便把目光投向了东方的儒家文化希望其能够成为解决矛盾、缓解冲突的一剂良药;(2)在中国社会内部矛盾激增,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民族自信心日益增强,民族意识也得以

4、复苏,无论是为了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的办法,或为了民族文化复兴,国人对国学教育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他们对中国社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国学教育热潮:(3)全国各知名高校和学者名人对国学的积极倡导,使国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4)主流媒体的积极参与,使国学的普及有了一方沃土。消极方面包括:(1)不同人对国学的不同现实追求,而非是真正追求道德精神的提高,这虽然给国学带来了某些功利性,国学的质量也许会无法保证,但确实对“国学热”的持续升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2)“国学热”浪潮驱使下也存在国人的盲目跟风,出现鱼目混珠之徒、良莠不齐之势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却使得“国学热”和国学教育显得更具生

5、气和“轰轰烈烈”。学生家长在这场“国学热中渐渐成了主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小学生也加入了国学学习的大军。问题及原因1小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国学初步了解,但小学校国学教育缺位,小学生接触国学机会少通过参加社会性的公益讲座、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电视节目等形式,小学生已经对国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很多小学生甚至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会上对国学的争论也激发了家长对孩子学习国学的重视程度。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校外培训机构中的国学课程才能开展地如火如荼,一位家长告诉笔者,其实在培训机构中教授的国学多是十分浅显的,很多学校都有涉及,有能力的家长也能自己辅导,但是学校老师并不注重挖掘这些知识隐含的深层含义

6、,而多是将教学时间用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其他科目中,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国学只能选择培训机构。学校在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在将来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但是国学教育却并没有在学校中取得相应的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较少被考虑在内。现在很多校园中张贴的是学校的荣誉徽章、国外名人的格言或奋斗历程、某位优秀教师的个人事迹等,鲜有我国历史的发展、历史上出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的描述、圣贤先师的至理明言等。专门国学课程的虽然在少数学校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没有开设的。而当下除了专门的校外培训机构中开设了一些国学课程外,社会上对国学的争论多,但是小学生接触并学习国学的机会

7、还是比较少的。国学书籍的数量有限,而且其中有很多书的质量不高,重复率极高。在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日益明显的今天,关于国学的电视节目只占据了很小的发展空间,除了中央台的开心辞典国学特别节目、百家讲坛等名气比较大、为人熟知外,其他地方性的国学节目由于质量不太高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外就是我国拍摄的一些大型历史纪录片中能够偶尔看到国学的身影,在网络上关于国学的内容更是数量极少的,关注的人也比较少,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并没有使国学有更广泛地传播,为小学生提供接触和学习国学的机会。2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较强,但多带有功利性目的国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接触

8、国学中的优秀知识成分可以让他们产生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小学生学习国学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可以看去,很多小学生在初步接触国学的过程中,对其有着深厚的兴趣,认为国学是自己有必要去学习的,并且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国学的学习,哪怕是占用了自己的玩乐时间,许多小学生还是会风雨无阻地去参加每周一两次每课时在150-180分钟不等的国学班,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地方,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希望。但是在参与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现代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对小学生学习国学态度和动机的影响,小学生中除了出于自己兴趣出发想要了解更多国学知识的人外,相当大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带着某种功利

9、目的的,有的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进入国学班中,父母是孩子意愿的第一主导者,而孩子却没有太过考虑自己对国学的兴趣度;有的是藉由国学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在语文和写作方面的提高,在这些小学生眼里也许国学只是语文的一种补充,与其他学科性质的辅导班并无二致;等等。父母送孩子学习国学的目的也是出于某种功利性目的,但国学本是一种长久积累的过程,校外辅导机构中教授的国学知识多是侧重于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做人做事道理的习得或者践行。带着功利目的进入国学学习的小学生,假若不难达到最初的、功利性目的是否会放弃国学的学习甚至厌弃国学?我们深感忧虑。3小学生所学国学内容上贴近生活,内容多

10、样,但无法形成系统,教材权威性让人质疑通过调查可知,小学生所学的国学内容选择上十分灵活,呈现多样化。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紧密结合,小学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传统文化的元素,于是这些内容变得不再是难懂枯燥的文言文,而是活泼的生活小故事。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式文章,国学班都会选择一些浅析易懂的知识,弟子规、孝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经典蒙学教材都是小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书籍,有些国学班还会在书本上添置帮助小学生理解的字句意思和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图片,由此具有悠久历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童蒙读物,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着作用。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学,许多

11、小学生还会参加中国传统乐器、手语舞、武术、珠心算等与国学相关的内容的学习,这些都使小学生了解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这些内容固然多样,但都是零散进行的,小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地国学知识体系,再加之其参加的国学班多数无法做到对教材进行重重选择把关,对所学内容的各个环节并没有严密的条理和目标,教师资源更是十分有限,将只接受过一段时间培训的老师或者宣传国学教育的义工人员就称作国学老师,教师能力让人质疑。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自己根据某个事例将各本书中的内容串讲起来,说教性比较强,实践性东西相较不多,教材系统性比较差,甚至是几本童蒙教材的简单拼凑。小学生固然在这些内容中学到了些许国学的知识,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点滴

12、浸润,但从长期来看在这种混乱的内容中,小学生可能受到更多是糟粕文化的侵害而不自知。4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国学的意识很多国学学习班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吸引生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满足家长的需求,从教材的选择编制到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希望能够抓住小学生的眼球。在书籍选择上多是以兴趣为出发点,卡通人物、趣味故事、精美画等在课本中的出现使枯燥的书籍变得生动有趣,小学生从接触一本书开始,便对其中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在讲解这些国学知识时国学班的老师往往会抛开课本中的句子,不会单纯枯燥地去解释一字一句的意思,而是经常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动画、音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

13、,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展开国学的学习。国学在校外培训机构中在文化传统的严肃庄重性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也变得更能为小学生接受、听明白的道理,虽然其中不乏说教的知识,但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是有所收获的。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体会到国学的魅力,很多校外辅导机构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去从事户外活动,比如养老院慰问活动、放生活动、义工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会热爱生活和常对他人存感激之情,还有更多的关心别人,提高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还锻炼了自己的行动力、意志力。潜移默化中小学生得到了成长,这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做到的。笔者认为国学的学习最终落脚于小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践行中,

14、但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走出国学班的课堂却没有了继续学习或践行的行动。在家庭中很多父母并没有一定的国学储备,也没有参加到校外辅导机构中开设的成人班中与孩子一同成长,父母依旧是我行我素,用国学要求孩子却没有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小学生就没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习和践行国学的知识。绝大多数小学生除了在辅导机构中学习外平时学习国学的时间极少,能够主动去购买书籍的小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国学在小学生心中如同其他学校学科一样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非快乐的生活哲学。校外辅导机构让学生得到了成长,但这种成长却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强化,长此以往,小学生所打下的国学基础依旧是相当薄弱的。建议(一)加强小学对国学教育重要

15、性的认识。将国学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校外辅导机构只能算做是一种课外的补充,很难成为国学发展的中流砥柱,而小学生若要对国学有更深入的学习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素质,要使当代小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有更强的归属感和由衷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单纯依靠校外辅导机构中学习些国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学校对国学的发展和开拓。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中国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己然形成了传统。他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且月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在起作用,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是历史的延续,但它不是凝固的,而是发展的。传统与现实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过去的文化成为传统滞留的现实中:

16、而今天的现实正是明日传统的来源,传统与现实互相包容,犹如长江之水后浪推前浪,形成了文化流。所以,传统是历史与现实、新与旧的连续点,也是任何新文化或外来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点。离开了传统,后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可能生根发芽的。”中小学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升学率,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根据教育文化学的观点,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很多内容与通俗文化相关联,通俗文化可以促使校园文化的勃兴、教学观的嬗变、德育工作的改善、教师素养的提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国学走入中小学不仅仅只是某个学科设立,而是对中小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小学师生的文化、课余生活,教师在国学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促使思想观念和教学观念的完善,以及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国学知识中的至理明言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工具。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处在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正处在迅速社会化阶段,未定型、可塑性大,他们能接受正确的教育,把自己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