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02588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缘由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师常说: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实际情况却是: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学科,但语文课堂上又有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和运用语文文字呢?对语文教学的错误定位、对教材的错误解读、对教学形式的过分追崇,使得语文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用在学习语言文字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读不好课文、不能有效进行阅读、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如果不扭转这一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语文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原因,课题组提出了初中语文叙事性文

2、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希望通过研究来提高大家对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教学根本任务的认识,将语言品析作为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实践和研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语言品析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打造思路明晰,提问精炼,品读细腻,评点精美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热爱语文,重文本、重朗读、重品析、重学法、重积累、感悟语言、品味语言,扎扎实实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课题研究的实质。二、研究意义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

3、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表达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知识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而“学生如果产生了词的冷淡和不易接受性,一个

4、人就会对学习越来越疏远。”所以,语文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理解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品析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洪镇涛教授的语文本体论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语言。那么,回归文本、注重文本,使语文课堂充满着朗朗的读书声,引导学生爱语文、品语文、用语文是当今乃至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之本。而品析语言又是这本中之基。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品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实践意义:文本最基本的物质媒体是语言,语言是文本的载体,文本是语言的艺术,而品味语言使读者构建了自由的审美经验世界。语言就是支撑文章思想感情、构思布局和艺术风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赏析美景”可以通

5、过品味语言进行,“体会深情”也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进行。张志公先生曾强调:“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的主,必须完成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课题组教师将语言品析作为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重点,进行实践和研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语言品析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来。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驾驭语言,使语文教学回归到原点。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所谓品味,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以,品味语言既可以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掌握文中的信息,还可以帮助把握文

6、章的表现手法与风格特色。语文教学重在品味和积累语言,重视品味语言才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正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表达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都离不开对语言的正确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品味是读懂文章最基础的工作,是关键的起步。高尔基就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刘勰则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见,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主要就是语言的品味。品味语言能充分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得,提高语言的感受力。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

7、要途径,它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与中心。本课题“初中语文叙事性文本课堂教学语言品味的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的学情,充分利用我校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等而展开的研究。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目前,品味语言虽然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大多数看似热闹的课堂都停留在表面,披一件品味语言的外衣,并没有落到真正的实际。(一)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和对语言的品味截然分割从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很多教学设计中“走进文本,感知课文”和“品读语言”是截然分开的两块。很难想象,学生连具体的语言还没有好好品读过,如何让它们“走进”文本,这根本是天方夜谭。

8、仅停留在文字字面,不求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也根本无法实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此时的学习状态就好比是猪八戒吃人参果,知其形而不知其味。(二)备课只重视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深入品味看看我们教师用的教参或教案集,或是网络上常见的参考资料,就会发现无一例外的是对文本内容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对于语言的品读却少之甚少(除了诗歌),至于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品味更是只字不提。教师备课如果只看教参,就很容易面临上述困境,教师指导无效,课堂实效性大大降低。(三)品味语言重辞藻华丽的词句,忽视平实质朴的词句在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品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9、,感受作者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大多引导学生品味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者感情强烈的句子,但如果品味语言到此结束,那无异于告诉学生只有采用了华丽辞藻和美妙修辞的语句才是美句,才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这样的引导很可能导致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过分地追求形式美,不懂得文章是靠真挚的情感或思想的力量来感染和打动读者的,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引导。如果文章仅靠对偶、排比等美句去取胜,那么盛行于汉魏六朝的骈文应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占鳌头。然而恰恰相反,骈文中的佳作寥若晨星,大多是形式浮华而内容空泛之作。我们决不能将当今的学生引入这一歧途。语言美应该在于内容与形式的自然结合,一些名篇佳作中朴实无华的语言同样可以给人以美

10、的享受和强烈的震撼。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品味那些看似质朴的语言应该比品味华丽之美更重要。(四)把朗读作为品味语言的最主要或者唯一的手段朗读是品味语言的重要手段,它确实能够快捷地唤起形象感,它通过绘声绘色、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调语气的传达,让感知立体化,使得文本中的情味插上翅膀,从字词起飞,飞进读者的心中。但单纯的朗读品味法也不能无限度无法度的采用。朗读品味也是需要方法的指导的,还可以和其他的品味方法结合使用。教师把朗读品味当成了品味语言的法宝,读不好就再读。老师一味的要求学生朗读,从某种程度上讲,已是疲劳应战,而毫无实效了。五、研究目标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文本,回

11、归文本,深入文本,品析语言,是当今乃至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之本。所以,从课堂入手,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六、研究内容1记叙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品析2小说课堂教学的语言品析3散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品析4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品析七、课题难点突破1课堂教学有所突破。通过研究,让课堂教学孕育着新思想,一改封闭、呆板、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始呈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等现代教育的特点。2教学行为有所突破。不少语文专家指出:“教学要少一些理性分析,多一些感性体味。”通过研究,让研究的教师都能

12、不同程度地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潜心找准一切可以研究的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味、感悟,去想象、创造,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感受力。3师生关系有所突破。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品味,要引导学生透过具体的词句去探讨作品形象,领会作者情感,感悟文本所表现的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只有把语言品味到位了,才可能真正地深入文本,领会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4学习方式有所突破。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品味。知道语言赏析应重在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不是

13、把玩其外在形式。知道语言赏析应该深入文本,领会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八、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一)实验假设在语文词句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赏析语言(二)研究角度1.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语言品味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2.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迁移。3.结合具体词语,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4.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三)研究目的1.不断积累,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2.能准确到位赏析文章的精彩语句。(四)研究对象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五)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取下列研究方法:1、对比研究法。教师分

14、析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收集资料,形成经验。2、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关注个体,对学生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把静态的分析诊断与动态的追踪考察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多层面的研究。3、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从已有的有关文献资料中吸取营养,批判地继承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受到启发,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丰富课题研究内容。4、行动研究法:课题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从问题出发,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研究与行动相结合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对教

15、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改进,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行动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5、信息反馈法。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座谈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改进研究的方式,调控研究的方向。九、课题研究过程1.实验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5月)(1)建立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制定和完善实验设计(2)召开课题组成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职责,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购买课题研究所需用书,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解,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2.实验研究阶段(2014年5月2016年6月)(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明确本课题的方向和基本研究步骤。具体进程

16、:2014年9月2015年2月:记叙文语言品析、文言文语言品析2015年3月2015年9月:散文语言品析2015年10月2016年3月:小说语言品析2016年4月2016年5月:结题准备(2)具体安排: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安排及总结会;(3)每两周一次进行理论专题研讨,写出读书笔记;先后共读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讲语文、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干国祥课堂教学实录等书,在研读中模仿、借鉴、吸收;(4)每两周由实验教师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展示课,并做好议课及研讨。(5)积极进行教学设计、案例研究和教学反思,形成书面文字,在课题研究会议上进行交流;(6)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争取能能上出一节品读细腻、设计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