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9016419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专 业:班 级:姓 名:指导老师:目录第二章 选线及平面线形设计.32.1、选线的一般原则.32.2、沿线地形分析.32.3、平面线形设计.42.3.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42.3.2、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42.2.3、平面线形42.3.4、定直线及转角.62.4、曲线要素的计算.62.5、提交成果18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183.1、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183.2、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83.3、设计方法及步骤.18 3.3.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19 3.3.2、标注控制点位置.19 3.3.3、试坡.19 3.3.4、调整.19 3.3.5、核对.19 3.3.6、

2、定坡.193.4、计算竖曲线要素.193.5、提交成果.29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294.1、横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294.2、横断面设计.30 4.2.1、横断面布置方案.30 4.2.2、超高加宽设计及设计计算书.304.3、提交成果46第五章 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45.1、土石方数量计算.465.2、路基土石方调配.46 5.2.1、土石方调配原则.47 5.2.2、调配方法.475.3、提交成果.47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绪论1.1、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厚度计算及验

3、算、小桥涵设计、公路工程预算设计、中英文摘要、原版专业外文资料翻译等。2、首先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确定道路走向并进行线形设计和曲线要素的计算,得到平面设计图。3、根据地面线高程及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纵断面设计,即纵断面拉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竖曲线设计及曲线要素计算,设计高程和填挖计算、纵断面绘制等。4、根据地形图进行路线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土石方调配计算表。5、进行路基防护与加固、路基路面排水设施设计和小桥涵设计。6、根据交通量和设计弯沉值进行路面结构层的组合设计及厚度确定。7、进行概预算编制。8、编写中英文摘要,翻译3000单词量以上的专业原版外文资料。1.2、毕业设计的主要完

4、成成果1、设计文件部分(1)、设计说明书。(2)、公路平面设计图。(3)、公路纵断面设计图。(4)、公路横断面设计图及路基标准横断面图。(5)、公路路基设计表。(6)、路基土石方计算及调配表。(7)、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图。(8)、小桥涵设计图。(9)、公路工程预算文件。(10)、其他。2、计算书部分(1)、公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计算书。(2)、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1.3、设计要求1.施工图设计准确、线条清晰、图面整洁,装订成册(图幅尺寸:420297)。2.计算书整齐清晰、计算全面、准确。3.按时完成设计任务1.4、设计资料1、公路勘测外业资料:(1)沿线水准点位置及高程。(见地形图)(2

5、)沿线水文地质情况:该路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南北山区为春冷、夏凉、秋干、冬寒,中部广大的丘岗山地为春凉、夏热、秋旱、冬冷;年平均气温北部山区为1416,中部丘岗山地为1718,南部山区为1617;年极端高温南北山区3035,中部丘岗山地为3540;年极端低温山区-8-12,丘岗山地-3-8;冬季偏暖,雨雪甚少。历年平均降雨量1385.20mm,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900mm,雨量集中在47月,日最大降雨量为202.6mm。路线通过地段土质:粉质中液限粘土。2、公路所在地自然区划该路段属于区。3、路面设计资料: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双轮单轴100KN为标准轴载,沿线有

6、碎石、天然砂砾并有水泥、石灰供给。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表1所示表1 交通量组成表车 型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交通量(辆/日)黄海DD65049911双轮组52三湘CK65601325.61双轮组523东风EQ14023.769.21双轮组264解放CA14124.270.41双轮组247东风EQ14425.770.12双轮组2.0m75长征CA16045.283.72双轮组2.0m68沥青混合材料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表2 沥青混合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15(MPa)2015

7、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2001600180022001.2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0001400160020000.81.2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01200100014000.61.0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如表3所示。表3 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15(MPa)弯沉计算用拉应力计算用水泥碎石(4%6%)13001700300042000.40.6二灰碎石(8:17:75)13001700300042000.50.8二灰土(10:30:60)600900200028000.20.3石灰土(8%12%)400700120018000.20.25级配碎石300500

8、天然砂砾150200第二章 选线及平面线形设计2.1 选线的一般原则选线就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路线的方向并确定路线的空间位置的过程。公路路线的位置决定了各种建筑物的配置和设备的位置,反之,有一些建筑物的配置也影响路线的位置。路线的位置不仅对工程数量和工程费用有巨大影响,而且对运行安全和运输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用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

9、和养护。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的平、纵、横面的舒适、合理配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平、纵面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量的大幅度增加而片面追求高指标。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等。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5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2.2 沿线地形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点:首先本路段所经地带以低山、丘陵冲沟洼地为主。地势总体中部低、南北

10、部较高,地表植被发育,耕地以水稻田为主,较多已成荒地;线路范围内残坡积成因的覆盖层普遍发育,其厚度较大,其山脊山势不高,受构造、剥蚀等因素影响,形态较复杂,呈长月形、半月形、浑圆形,但山体坡度较缓,一般在10-20;中部欧阳海大桥为相对洼陷区,山势较陡峻,基岩大部分裸露,地形切割强烈,多呈“V”型谷,植被发育;内主要为春陵河水系及其支流水系,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剥蚀外力主要为流水侵蚀、雨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区内地貌单元以剥蚀残丘地貌单元为主。其次路线附近有砖厂村庄,应减少对附近居民砖厂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再有所在地区有相当的旱田、大坑,应注意他们的影响,再考虑到地基的承受能力,应尽量避免池塘,同

11、时路线的选择也要有利于周边经济的发展,确定一个比较完美的方案通过。2.3 平面线形设计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回旋线两种,三级公路平面线形要素有直线、圆曲线、回旋线三种。平曲线线形必须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等相协调,同时应注意线形的连续和均衡性,并同纵面线形相互配合。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其稳定性受到影响,而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半径密切相关,半径越小越不利,所以在选择平曲线半径时应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值,只有在地形和其他条件受到限制时才可使用较小的曲线半径。为了行车安全与舒适,规范规定了圆曲线半径在不同情况下的最小值。2.3.1 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

12、.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想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道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使,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长的直线和长的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时而造成交通事故。b)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3.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5.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的要求: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6V为宜;反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2V。2.3.2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1.汽车行驶轨迹现代道路是供汽车行驶的。因此,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主要考察汽车的行驶轨迹。只有当平面线形与这个轨迹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