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00762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最大的财富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高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使你双眼都瞎掉,给你十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

2、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了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 青年愕然无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样子。 (1)多音字组词。埋mi_mn_发f_f_(2)“心有所思”的意思是_。 (3)请你反复朗读老人的五个“假如”问句,你能揣摩出这五句话在意思上是什么关系吗( ) A.并列B.递进C.转折(4)聪明的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定知道什么是“财富”了。( ) A.勤劳B.青春C.金钱【答案】(1)埋伏;埋怨;发现;头发(2)心中有想法,有思考(3)B(4)B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

3、音的的辨析。(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心有所思:心中有想法,有思考。(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老人的五个“假如”问句,能揣摩出这五句话在意思上是递进关系。(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财富”就是青春。【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2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

5、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_父亲大喊_阿曼达_我的儿子_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是儿子的声音_父亲大喊_阿曼达_我的儿子_ (2)“失”的意思有:失掉;过失;没有把握住;找不着;改变常态;没有达到目的。文中有两个划线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_,第二个取意思_。 (3)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

6、了36小时? 【答案】(1)!;:“;!;!”(2);(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解析】【分析】(1)根据句子的前后和标志性的字添加标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语气和语境。此时父亲发现儿子很激动,所以首先是 ! 接下来是父亲的话,抓住“喊”这个字即可。(2)考查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就可以选出“失”的意思。(3)描写外貌的

7、句子很容易找到,这段外貌描写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付出。(4)对学生分析理解文本能力的考查。通过具体的数字变化更能让人体会出父亲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些经历。答出这个意思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生命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都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

8、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

9、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把这几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写在下面。如果你觉得十分困难, 可以仔细阅读文章,或许你会从某个语句中受到启发,答好这道题。 (2)文章第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3)选文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如果你感到回答困难,就从作者看问题的态度方面想一想,你会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 (4)用一句话概括第自然段中所举事例的内容。作者列举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问题?

10、(5)第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个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你怎样评价这个实验的价值? 【答案】(1)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或: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2)癌细胞为什么能不断地分裂?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3)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可以看出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4)多年前从海拉身上收集到的癌细胞一直没有死亡。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细胞是不会死亡的。(5)目的是弄清楚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实验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神经细胞生机勃勃,未见衰老。实验的

11、价值在于如果能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那么我们的细胞就可以获得永生。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或许你会从某个语句中受到启发,答好这道题。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或: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2)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以用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癌细胞为什么能不断地分裂?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可从作者看问题的态度方面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可以看出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4)考查概括段意的

12、能力。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多年前从海拉身上收集到的癌细胞一直没有死亡。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细胞是不会死亡的。(5)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自然段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点评】(1)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2)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4)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5) 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 r”,智慧).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

13、禅师怕甲小偷,一直站在门口乙 , 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决不能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丙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14、”(1)文中甲、乙、丙三处所填写的词最恰当的一组应是( )A.打扰 窥视 目送B.惊动 窥视 护送C.惊动 等待 目送D.打扰 等待 护送(2)文中的小偷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但我们仍可以清楚地看见他转变前后的心路历程。请结合全文填空。小偷初遇禅师感到_,在禅师的感召下,_,最后迷途知返_。(3)作者对老禅师主要采用了_描写和_描写,塑造出禅师_的性格特点。也正是这种人格力量,唤醒了小偷迷失的灵魂,使小偷_(成语)、迷途知返。(4)结合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绐他。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5)给这篇小小说加一个题目。【答案】 (1)C(2)惊愕;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将禅师披在自己身上的外衣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