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00747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177 大小:1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种多肉植物习性与栽培要领(1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阅读提示:视图文档结构图,可以看到目录编辑查找( 快捷键Ctrl+F ) 快速查找具体多肉植物。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多肉植物习性及栽培要领1、黑王子(Echeveria Black Prince) 景天科石莲花属植物。是栽培变种。莲座状株形和一般石莲花相同。匙形叶较厚,生长旺盛时,株上叶超过100枚,株幅达20厘米以上。叶黑紫色,在光线不足时生长点附近叶呈暗绿色。本品种端正完美的莲座叶盘和特殊的叶色使它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十分引人注目。栽培繁殖简便。是家庭盆栽佳品。习性强健,虽然夏天有短暂的休眠期,但只要稍加遮荫、通风节水也不难度夏。早春和秋天是生长旺盛期,可追施液肥。盆土不宜过分干燥,

2、否则老叶枯萎。栽植可用一般园土。繁殖可切顶催生蘖芽,也可叶插繁殖,成功率比一般石莲花高得多。2、银明色(Echeveria carnicolor) 景天科石莲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州。植株无茎或有短茎。莲座叶盘仅68厘米大,肉质叶匙形,较厚,肉色被白粉。花序1520厘米高,小花梅红色。小型的石莲座属种类,肉色叶十分素净,适合小型盆栽,也可作组合盆景的材料。栽培无特殊要求,要较明亮的光线,不要从顶部淋水。叶插繁殖。3、吉娃莲(Echeveria chihuahuaensis) 景天科石莲花属。别名吉娃娃。产于墨西哥奇瓦瓦州。植株小型,无茎的莲座叶盘非常紧凑。卵形叶较厚,带小尖,长4厘米、

3、宽2厘米。蓝绿色被浓厚的白粉,叶缘为美丽的深粉红色。花序20厘米高,先端弯曲,小花约l厘米长,钟状,红色。 本种叶的排列和叶色都像石莲花,但叶面白粉比石莲花多,叶小而厚,总的感觉是石莲花的微型种类,叶缘的红色特别美丽,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多肉植物,值得推广。 栽培不太困难,夏天不能浇过多的水。其生长慢因而土壤不必含过多肥分。冬季较耐寒。早春是该种最美丽的季节,也是繁殖的好时机,将壮实叶取下平放,很快生根出芽,但长成独立的植株时间较长。4、月影(Echeveria clegans)景天科石莲花属植物。雅致石莲花。产于墨西哥伊达尔戈州。无茎,老株丛生。莲座叶盘叶片相当多,排列紧凑。卵形叶先端厚,新叶

4、先端有小尖。36厘米长,蓝绿色被白粉,但总的感觉叶色较暗,叶缘略呈红色。花序高10一15厘米,顶端弯曲,小花铃状,1一12厘米长,黄色。 本种株形优美紧凑,易群生,是室内盆栽的理想种类。和普通的石莲花在株形和叶色上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叶偏长,叶先端厚达0304厘米,更具肉质的特性。栽培和繁殖参照吉娃莲。5、鸡冠掌(Echeveria peacockii f. cristata)景天科石莲花属植物。别名千羽鹤。是皮氏石莲花(养老)的带化变异品种。原种皮氏石莲花产于墨西哥。原种无茎或有短茎,叶紧密地排列成莲座叶盘,叶长匙形,蓝灰白色,被浓厚白粉,叶基部狭窄,叶质薄,叶先端有小尖。叶长37厘米、宽2

5、4厘米。花序高1535厘米,小花铃状,长09一12厘米,红色。鸡冠掌由无数重重迭迭的比原种显著变小的叶组成鸡冠状植株,生长比原种快得多,形态非常别致,不易开花。这是一个栽培已久的变异种,可供家庭作小型盆栽,也可组装多肉植物盆景。喜阳光充足,一但阳光不足迅速返祖。栽培容易、生长快,但夏天伯湿热,要节制浇水。通常用不含过多肥分的素沙土种植,不必追施肥料,但土中有钾肥时生长健壮。宜在春天将老株切开扦插,新株对夏天的抵抗力较强。要谨防蚜虫和介壳虫的危害。6、锦司晃(Echeveria setosa)景天科石莲花属植物。原产墨西哥普埃布拉州。莲座叶盘无茎,老株易丛生。大的莲座叶盘由100片以上的叶组成。

6、叶长57厘米、宽2厘米,基部狭窄,先端卵形并较厚,叶正面微凹、背面圆突,叶先端有微小的钝尖。叶绿色,叶端微呈红褐色,全叶被03厘米长的白毛。花序高2030厘米,小花多,黄红色。本种形态有几分象一种普遍栽培的同属种类绒毛掌(金晃星),不同的是它没有高的茎,叶缘也没有绒毛掌红。除了夏天要注意通风和节水外,栽培较简便,喜光线充足,不宜在顶部淋水。繁殖用基部萌生的芽扦插或播种。叶插繁殖较困难。7、大戟阁锦(Euphorbia ammak f.variegata)大戟科大朝属植物。是大戟阁的斑锦变异品种。原种大戟阁产于南非,其形态为乔木状肉质植物,在原产地高达10米。有短而粗的主茎及很多分枝,分枝几乎垂

7、直向上,粗15厘米。表皮带紫褐色的暗绿色。棱45,棱脊明显突出。髓部大多木质化,从髓部到棱脊边缘斜向平行排列许多维管柬,间隔l厘米左右,在外表上可以看得很清楚,维管柬部位的表皮色泽不同,好似肋骨一般。每肋顶端有一对刺,紫褐色至灰褐色。全株终生无叶。大朝阁锦形态同大戟阁,区别是茎的表皮花白色。 大戟阁锦株形高大,是布置多肉植物温室的理想材料。幼年期也可供家庭摆放。 习性强健,喜肥沃的土壤,最好在温室地栽。盆栽时宜用大盆。 春末夏初可追施肥料。冬季最低温度维持在5并保持盆土干燥。8、旋风麒麟(Euphorbia groenewaldii)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原产南非德兰士瓦省。植株低矮,但有粗壮的

8、肉质根,包括极短的主茎在内共高18厘米,全茎粗7厘米。分枝37,老株分枝匍匐状,长57厘米、直径123厘米。3棱螺旋状,棱缘强烈地曲折。表皮蓝绿色带暗淡的花纹。棱缘上有类似疣突的突起,长051厘米,每个突起上有一对031厘米长的褐色刺。新生分枝顶端有微小的叶,早落。花着生在分枝中上部棱缘上,黄绿色,很小。 旋风麒麟是大戟属中的小型珍奇种,棱螺旋状在大裁属种类中十分罕见。可供植物园作标本陈列,也可供部分爱好者栽培。 性喜温暖和阳光。培养土要求排水良好并有一定肥分,可用腐叶土、园土、粗砂等份混合。春至秋的生长期中可定期浇水。冬季保持盆土干燥,旋风麒麟虽可耐3低温,但经常在此低温下茎枝表皮呈红褐色,

9、且会皱缩,因而最好能维持10以上并适当浇水。扦插繁殖,从基部切取分枝,干燥数天后插入半潮介质中,保持温暖和半阴条件,生根慢,要有耐心等待。9、帝锦(Euphorbia lactea)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原产印度和斯里兰卡。株高2米,分枝极多,直径35厘米。34棱,棱谷平,棱缘稍有突起。表皮深绿色,中有白条晕纹。刺褐色,长05厘米。茎端有细小的叶,早落,因而给人的印象好像始终无叶。花着生于新生分枝顶端,有总花梗,小花黄绿色。 帝锦无叶,茎上花纹很美,可供室内摆放。繁殖多时也可作球形大朝属种类的砧木。 晚春至秋天可在室外培养,生长更为迅速。冬季温度维持在5以上。繁殖可截取茎段进行扦插。 本种有一个

10、广泛栽培的带化变异种春峰。生长比原种更迅速。而带斑锦(白色斑)的带化种春峰锦就很稀有了。10、红彩云阁(Euphorbia trigona Rubra)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是彩云阁的栽培品种。原种彩云阁产于纳米比亚,其形态为多分枝灌木,分枝全部向上生长。34棱,通常3棱,粗46厘米、长1525厘米,但在栽培中分枝较细而更长。棱缘有坚硬短齿。表皮深绿色有白色晕纹。对生刺红褐色,0304厘米长。在分枝上部每棱上都有卵圆形带短尖的绿色叶,叶长35厘米,叶质很薄。冬季寒冷时会落叶,翌年5月萌发新叶。 红彩云图形态基本上同彩云阁,茎叶都是暗红色,在光线不足或生长特别旺盛时也可能带绿色。它的生长速度明显比

11、彩云阁慢。红彩云阁和彩云阁均分枝很多,分枝间距很小,垂直向上生长,因此很适合在大型厅堂布置,作为背景成排布置尤为理想。栽培相当简便,除冬季最好维持5以上外,其他无特殊要求。春到秋可以充分浇水并施肥,也可直接在露地栽培。繁殖用扦插。11、布纹球(Euphorbia obesa) 大戟科大朝属植物。又名晃玉、奥贝莎。原产南非开普省。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具棱8,整齐。表皮灰绿色中有红褐色纵横交错的条纹,顶部条纹较密。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雌雄异株,雌株球体较扁,雄株茎圆筒形,均为单生,绝不自生仔球。球体顶部棱缘卜开花,花极小,黄绿色。 在大戟属种类中,球形的很少,布纹球是球形最标准的种之一,更

12、难得的是清晰的花纹使它更具魅力。由于雌雄异株而且雌雄株比例失调(雄株少得多),栽培中得到种子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虽然它在我国栽培已久,但仍非常稀少。 性喜温暖和阳光充足,过度潮湿和阴暗会造成茎下部生褐斑。培养土要求排水良好的素沙土。冬季最好维持5以上并适当维持盆土干燥。繁殖用播种,也可以切顶繁殖。 目前国外资料上介绍一个和布纹球十分相似的种神玉(ESymmetrica),国内还没有见到实物。据介绍,神玉具有株形略小,有肉质根,花纹紫色但较模糊的特点,可与布纹球区别。12、法利达(Euphorbia valida)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产于南非开普省。和构纹球一样同为大戟属球型种类,但法利达比布纹球

13、大而且老株呈长球状,基部常会出仔球形成群生株。主茎高30厘米、直径12厘米。表皮绿色带淡绿色斑纹。棱810,稍呈螺旋状排列,棱脊明显。花具510厘米长的花梗,灰色,可残留在植株上数年法利达和布纹球一样是大哉属中受爱好者欢迎的名种。由于其能自生仔球,因而比布纹球普及常见。法利达的宿存花梗相当有特色,无论植物园和爱好者都应收集栽培。 栽培参考领纹球,生长比布纹球略快,因而盆宜稍大并要经常翻盆。13、橙黄棒叶花(Fenestraria aurantiaca) 番杏科棒叶花属。别名五十铃玉。原产南非和纳米比亚接壤处。植株非常肉质,密集成丛,株丛直径10厘米,根很细。肉质叶棍棒状几乎垂直生长,但在光线不

14、足时会横卧并排列稀松。叶长23厘米,直径0608厘米,顶端增粗、扁平但不成截形而是稍圆凸。叶色淡绿,基部稍呈红色,叶顶部有透明的“窗”。花大37厘米、长45厘米,橙黄带点粉色。 本种形态奇特,花大色艳,而且一属仅两种。植物园可作珍奇标本陈列,爱好者也可收集栽培以示收集品的丰富多样。 性喜阳光充足,耐干旱。生长期可适当浇水。夏季应节制浇水,冬季如不能维持10。C以上也要停止浇水。种植盆宜小。播种繁殖或分株繁殖。14、光玉(Frithia pulchra) 番杏科光玉属植物。原产南非。植株矮小,非常肉质,叶形和棒叶花属种类很相似。肉质叶69,排成松散的莲座状,灰绿色,棍棒形,先端稍粗,顶部截形,上

15、有透明的窗。花单生,通常无梗,深红色有白心。 光玉和橙黄棒叶花在株形上相似,但习性略有不同。光玉夏季休眠不明显,冬季不耐寒。宜用小盆种植,不论休眠不休眠,它都不能忍受持续的高温多湿,因此夏季要适度节水并加以遮荫。株形小,花大而美,为室内盆栽佳品。15、花叶大福克兰(Furcraea gigantea var.medio-picta)龙舌兰科福克兰属植物。原产巴西南部。无茎或有短茎。叶为很宽的倒披针形,叶质薄、肉质不显。叶缘略呈波浪形,全缘,但叶基部两侧处有三角状齿。淡绿色,叶中间有乳白色宽带状花纹,有时在乳白色中间夹有绿的纵向条纹。叶的长度在原产地可长到25米、宽20厘米,叶背面粗糙。顶生花,有很大的穗状花序,高数米,小花钟状,6瓣,内瓣白外瓣绿。花叶大福克兰株形仍和一般龙舌兰相似但边缘和叶尖没有很锐利的刺,且叶色华美,非常适合室内布置。栽培简便,冬季适当维持干燥可耐3度低温。春到秋可充分浇水,稍加遮荫可放至露地培养。除夏季外都应有充足而柔和的光线,室内光线暗淡处摆放不宜超过半个月,否则叶易枯黄。栽植盆要大,培养土可用一般园土加些木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