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900479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实验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 这是什么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姚 波一、 课题自然情况课题名称及类别:在课外活动中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哈尔滨市道外区校外教育市级科研课题“十二五”规划课题)二、本次课题实验课的实验目标: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并能够进行合奏。 2、能用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3、能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用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项音乐实践中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2、受歌曲这是什么所描绘钟表的音乐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课题的实验目标:1、从探索早慧,有专业天赋儿童的个性发展规律出发,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2、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3、将德育品质贯穿到音乐课堂上。4、挖掘音乐作品内在的思想性,培养学生良好品质。5、渗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三、实验研究过程1、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平均年龄在7周岁左右。他们的兴趣广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经常是通过集体的事物来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思维带有形象性。虽然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注意力和兴奋点集

3、中的时间较短、好动、相对分散、兴趣容易转移。2、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什么是一首儿童歌曲,四二拍,五声宫调式,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谜语为歌词,如“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用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歌词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适合于二年级学生学习,从中教育孩子要热爱生活,珍惜时间认知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性。从歌词内容上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述事物的声音;第二层,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三层,提示事物的作用。歌曲的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轻松,跳跃,第一、二乐句形象地描绘出钟表的机械声和报时的声音,第三乐句是重复的两

4、个小乐句,呈现出两个设问,第四乐句是个扩展的尾句,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给人以完整的结束感,结合歌词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并暗示谜底。从旋律上讲,前三个乐句为平稳前进,第四乐句在扩展中平稳结束。3、学习方法分析: 在本节课里学生们需要被调动积极性,对课堂产生兴趣,初步形成的是一种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思维品质。采取先学歌词后学曲谱的方法,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采用听唱法进行。学唱歌词时,先按节奏读歌词,再跟着录音机学唱。在这里我充分发挥了教师对歌词的深入理解,富有科学性地范读歌词为学唱歌词打好基础。学唱曲谱时用钢琴伴奏,并用“下台阶”的方法,突破学习难点。表现创造歌曲,从律动和打击乐

5、伴奏入手,形成课堂高潮。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清脆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是什么,并能用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过程与方法: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师生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每一项音乐实践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唱、思考和创编等一系列关于“时间的歌”的音乐教学活动,了解音乐所描绘的钟表形象,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示课堂常规播放乐曲小雨沙沙,并随着乐曲拍手做动作。按音乐课堂要求坐好,模仿教师做律动。通过边听音乐边拍手的参与形式

6、,把学生带入音乐学习的状态。体会2/4拍的节拍规律,为歌曲的学习做铺垫。学习歌曲1、导语: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什么?2、播放钟表报时的声音。3、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钟表的歌曲名字就叫这是什么。4、师范唱,提问听完歌曲的感觉?5、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6、教师播放范唱录音。7、教师弹奏第一、第二乐句,要求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歌唱。8、教师提示顿音唱法、休止符及音准,适时做示范。9、弹奏后面的乐句。及时提示气息支持、声音的控制、形象的表情。10、教师完整弹奏歌曲,提示声音的变化、强弱的对比。1、学生听后回答问题。2、认真听范唱,听完后回答问题。3、随着歌曲拍手,充分体会2/4拍的强

7、弱规律。4、学生听后模仿,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5、个别反馈。6、学生认真倾听,默唱歌曲。7、学生默唱第一、第二乐句曲谱。8、学生反复练习,可以借助手势进行形象记忆。9、随着伴奏学唱歌词。反复练习易错难唱的乐句。10、学生熟唱歌曲,能按要求演唱歌曲。1、形象生动地感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2、自己体会乐曲的情绪与节拍,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3、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激发学生演唱欲望,4、为学习歌曲作好铺垫。5、复听范唱,加深对歌曲的体会。6、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大好基础。7、让学生能准确的演唱歌曲。8、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演唱习惯。律动表演1、师:同

8、学们唱得这么动听,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美了。想一想,用什么动作表现最好呢?自己创编边听边表演。2、师:看到你们表演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跳一跳,你们欢迎吗?3、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跳。1、边听音乐边创编动作。2、请个别同学上台表演3、全体起立,听音乐表演4、学生们魔方老师的动作,边唱边跳。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馈。1、培养创编能力。2、激发兴趣,潜移默化地提高表演水平。3、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自然、更融洽。4、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及合作意识。为歌曲配伴奏师展示乐器:响板、碰钟、手铃。演示演奏方法。1、带着大家徒手演奏。2、讲述歌曲伴奏方法后集体进行练习。3、集体展示:找出伴奏、表演、歌唱的学生

9、。1、认识乐器并学习演奏方法。2、徒手认真练习3、练习为歌曲配伴奏4、边跳边唱边奏。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3、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拓展知识1、学习完着手歌曲,使我们知道这是一首表现钟表的歌曲。那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呢?2、让我们一起概括地了解一下钟表的种类及发展史。提问:钟表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回答问题,描述自己所见过的钟表。学生了解钟表的种类及发展史。2、学生回答问题。拓展眼界,了解时钟的种类及演变过程,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并知道钟表的作用。课堂小结结束语:记得有一位名人曾这样说过:“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生命。”让我们共同来珍惜时间,

10、做一个永远与时间赛跑的人!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每一天。四、 实验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新课程标准,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以及对于音乐的热爱,通过完整、清晰的实验过程力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能力及音乐创造能力。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适合学生程度,并始终注意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培养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内心听觉和内心想象的创造力。教态自然亲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并在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愉快,师生关系融洽。五、成员点评:第一位成员点评:实验课教学内容主题突出,尤其对低年级小

11、学生来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在小学生兴趣极佳的状态下学会歌曲,课堂效果良好。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循序渐进,有层次性,特别是教学意图的设想比较得当。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安排,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上肯下功夫、善于钻研,并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二位成员点评:此实验课的教案简洁明了,教学设计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新课的导入自然、亲切,吸引学生的兴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知识技能与审美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每一个环节上,教师都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概念,从音乐的节奏、声音处理与打击乐的加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挖掘也较为细致、深入。课题实验

12、课设计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报告 这是什么一课的设计与实施 哈尔滨市道外区少年之家 姚 波二、 课题自然情况1、课题名称及类别学校家庭校外德育途径方法互补研究(哈尔滨市道外区校外教育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二五”规划课题)2、课题简介:a.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诸要素横向贯通上和谐的研究。本课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调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三者整体优化,和而不同,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校外德育目标一致,德育理念趋同,德育管理统一,德育过程同步,德育内容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 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过程中只有做到“六要素”和谐

13、,才会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获得最佳德育效果。b.学校、家庭、社会在幼儿园德育、小学德育、初中德育、高中(中职)德育、高职德育各学段纵向衔接上和谐的研究。本课题遵循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按照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原理,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推进大、中、小、幼德育的纵向衔接,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 促进学校、家庭 、社会德育的和谐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进而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确立了子课题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研究。每年的寒、暑假期都有许多

14、少年儿童到我们少年之家想来学习声乐。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天赋迥异,个性缤纷。他们对所学专业的主观需求相差甚远。少年之家作为区级少儿校外学习、活动中心,所开设的各种专业对前来学习的孩子有着专业普及与提高的教育职能。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并将德育品质贯穿到音乐课堂上。积极挖掘音乐作品内在的思想性,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有效地渗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高尚情操。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是少年之家一名专职的声乐教师,教龄已有十载有余,是该项课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于2012年4月开始参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承担声乐学科的校外教学工作。在教授过程中,通过摸索掌握

15、较小年龄段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接受能力、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讲古今中外音乐传记,趣闻轶事等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来讲。并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利用做律动、歌表演等活动形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二、本次课题实验课的实验目标实验课的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而快乐的学习氛围,认知时间的宝贵和重要性。2、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温故时间像小马车、知新这是什么?,不断积累音乐素材,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用正确的方法来演唱这两首歌曲。3、通过演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这两首歌曲,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懂得珍惜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课题的实验目标:1、从探索早慧,有专业天赋儿童的个性发展规律出发,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2、利用音乐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3、将德育品质贯穿到音乐课堂上。4、挖掘音乐作品内在的思想性,培养学生良好品质。5、渗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三、实验研究过程1、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