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900382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县XX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XX县XX镇人民政府二八年十二月39目 录一、项目简况3二、项目背景3三、指导思想、建设原则5四、项目区(XX镇)社会、经济状况6五、迁出区基本情况9六、搬迁方式10七、安置地选择11八、安置模式11九、龙山村安置区基本情况12十、安置区的建设12十一、迁出地建设13十二、投资预算14十三、资金来源15十四、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16十五、效益分析16十六、后续发展途径18十七、保障措施18十八、结论22十九、附件23附件1: 项目区建设位置图附件2:迁出及安置位置图 附件3:安置区新建移民房平面示意图附件4:安置区新建移民房效果图 附件5:移民搬迁农花名

2、册附件6:移民住宅工程方案设计 附件7:道路工程方案设计附件8:供水和排水工程方案设计附件9: 供电建设工程方案设计附件10: 环卫设施和路灯建设方案附件11: 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方案附件12: 2009年XX镇易地移民搬迁项目概算表附件13:XX县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附件14: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机构附件15:XX县易地扶贫搬迁若干政策规定附件16:XX且县财政局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县级政府配套资金的承诺函附件17:XX县建设委员会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规划说明附件18:XX县国土资源局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土地使用说明附件19: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

3、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预审意见附件20:XX镇政府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镇政府配套资金的承诺附件21:XX镇关于栗阳等村民要求搬迁的批复附件22:龙山村关于接收移民为龙山村民的意见一、项目简况项目名称:XX县XX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移民迁出村:梓丰村(芦塘、周村)、栗阳村(北岭、岭上、岭下、北岩)、安元村(汪山、里河)龙山村(龙湾)、郑村村(高建)。 移民安置点:XX县XX镇龙山村龙湾新村。项目实施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二、项目背景XX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皖南山区和陈村水库上游,属军事禁区;全县人口11万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4.4万人;境内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为

4、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一般在50至100米之间;最高海拔1728米。最低海拔34米,相对高差1694米;国土面积140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81.8万亩,水面3.48万亩,耕地0.45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85.8、2.1、3.2,大体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结构,人均占有分别为18.9亩、0.4亩、0.67亩。XX镇位于XX县西部,距县城33公里,境内四面环山,丘陵、谷地、山冲、河流镶嵌其中,是XX县重点贫困乡镇。全镇辖13个行政村、203个村民组,总人口19681人,其中农业人口18753人,贫困人口6256人。目前尚有9个行政村中的23个村民小组,1890人,仍生活在缺水、

5、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学生上学困难,群众就医难,经济发展缓慢的高寒山区,至今仍过着“伐薪烧炭换米盐,养鸡养鸭换零钱,养猪为过年”的原始贫困生活。因受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难以摆脱贫困,致使人口素质降低,十几年没有考上一个大学生,没有一户娶过媳妇。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只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才能彻底改变生存条件,巩固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也是党和各级政府实

6、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构建小康文明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三、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讲究实效”的原则,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提高移民受益程度,使移民共享改革成果,帮助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使安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恢复和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为贫困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二)建设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

7、、讲求实效的原则。2、实行分批迁出,集中安置的原则。因贫困群众的素质、经济差异及易地扶贫搬迁是新生事物,为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为下步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积累经验,只有根据群众的意愿,实行分批迁出,集中安置。通过示范,带动全面。 3、坚持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相结合原则。通过搬迁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培训提高科学种植、养植水平,提供务工经商途径,增加移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4、坚持移民搬迁、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原则。对迁出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恢复生态。5、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项目实施人员扎实认真的协调工作,使迁入、迁出双方都能在

8、自愿的基础上配合搞好易地移民搬迁工作。6、坚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带动,整合涉农资金,及移民投入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三)建设目标:移民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安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恢复和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四、项目区(XX镇)社会、经济状况(一)历史沿革XX,原名XX口,因黄湓河上游两条支流(大漳河、石岭河)于此汇合而得名,故而沿袭至今。自1985年XX乡更名为XX镇,区划基本稳定。2007年初全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原莘田乡、XX镇,组建新的XX镇,政府驻地仍设XX,是XX县西北部重要集镇。(二)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XX镇位于XX县西部,东邻贵池区

9、梅村镇、北连唐田镇,西靠东至县洋湖镇,南与本县丁香镇接壤。2、地形地貌区域内为东南高,西北低,呈倾斜势,东部最高海拔820米,西部海拔34米,地质结构以纯质页岩和变质岩,严重风化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组成山体为主,土壤以黄壤、黄棕壤、红壤为主。3、气候XX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处于大气环流冷暖交汇地带,位于东径117045,北纬3020,年平均气温160,极端高温42.90,极端低温-13.20,全年无霜期235天,年降雨量在1350-1600毫米之间,每年4-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5%以上,春夏多雨,秋冬季少雨易干旱,年平均日照指数1704小时。是典型的“靠天吃饭”雨养农业区。4、水文

10、XX镇河流绝大部分属黄湓河水系,移民安置区地下水贮量丰富,目前浅水层开采率低,能够满足移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5、土地资源XX镇国土面积132.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3.8万亩,耕地1.68万亩,园地1.05万亩。有可复垦耕地1500亩(主要是废弃宅基地)。6、土壤境内群山山体大多以石灰石,页岩为主构成。耕地沿天然河流或山冲分布,且大块成片耕地分布于XX谷地。土壤主要有沙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多种类型,PH值在4.55.5之间,土壤肥沃,开发潜力大,是XX县粮食主要产区。(三)社会、经济概况XX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8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元,粮食总产量7817吨,人均产粮

11、404公斤。全镇通电户数4815户,街区及13个行政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1802户,占总农户34.5,受益人口7372人,占总人口38.1。镇村道路总长131.1公里,其中柏油路18.6公里,砂石路87.5公里。目前全镇村村通车(到村部),13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1165门,建有5个移动通讯基站。全镇共有15个村卫生机构,其中卫生院2个,医务人员65名,护理人员34名,床位78个。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571人,中学教师47名;村级小学13所,在校学生3109人,小学教师137人;建起幼儿园3所,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128人。五、迁出区基本情况一、迁出区的搬迁

12、原因本次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村民组:梓丰村的周村、芦塘村民组;栗阳村的岭上、岭中、岭下、北岩村民组;安元村的汪山、里河村民组;郑村村的高建村民组;龙山村的龙湾村民组。这些村民组都是居住在海拔650米以上,普遍存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学生上学困难,群众就医看病难,经济发展缓慢的高寒山区,人均耕地0.3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762元以下。二、移民对象的选择及确定(一)搬迁户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海拔650米以上,自然条件差的高山区贫困群众,人均耕地面积在0.3亩以下的、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工程建设中需要搬迁的农户

13、;贫困地区受地质灾害严重的农民。2、有劳动能力,尊纪守法,实行计划生育,愿意到搬迁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二)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的确定根据XX镇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及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群众意愿,搬迁区域确定为XX镇的梓丰村、栗阳村、安元村、龙山村、郑村村等5个村。(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确定1、凡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农户,必须自愿提出申请。2、审批程序:搬迁户自愿申请。填写好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申请表和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人口迁出审查表,各一式四份。镇派出所、镇人民政府审查后签意见盖章,再由镇人民政府统一报县林业局审查签意见盖章,最后报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定案

14、。(四)各迁出点的移民规模全镇经审核计划搬迁规模为159户608人(其中梓丰村47户188人,安元村28户103人,栗阳村23户88人,郑村村17户53人,龙山村44户176人)(具体名单见附件5:2009XX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名单)。六、搬迁方式XX镇梓丰村、栗阳村、安元村、龙山村、郑村村、易地搬迁以高山居民及地质灾害频发地居民为主,采取分户、分批搬迁,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七、安置地选择(一)安置地选择依据1、安置地位于XX镇龙山村有闲置宅基地,易于集中安置。2、安置地位于XX镇镇区,符合小城镇整体规划,有利于促进安置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3、安置地周边有

15、多家服装加工、木竹加工企业和水泥生产企业及餐饮服务业,有利于搬迁户日后依托企业安排就业,同时又便于组织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4、安置地位于XX镇镇区,吴红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电力设施完善、饮用水源充足;中小学设施齐全、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室3所,医疗卫生能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二)安置地的确定方法及安置人口规模此次集中安置全镇计划搬迁规模为159户608人(其中梓丰村46户181人,安元村39户154人,栗阳村35户147人,郑村村27户94人,龙山村12户42人)。八、安置模式安置模式:集中安置。安置点:XX县XX镇龙山村龙湾新村。九、龙山村安置区基本情况龙山村是XX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5.48平方公里, 20个村民组,农业总人口2081人,耕地4692亩,其中旱地1008亩,水田3684亩,区间水田以种植烟草和水稻为主,区间旱耕地以种植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为主,系XX县烟、粮、棉主产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