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0036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三里镇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 为贯彻落实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悟扶指发X1号)文件和月15日召开的三里镇精准扶贫“春季攻势”行动动员会暨政策培训会精神,县畜牧兽医局驻三里镇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七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扶贫工作队通过查阅资料、入户摸底、群众座谈等形式,全面掌握了七岗村的基本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政策落实、产业发展需求、创业发展等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七岗村基本情况 、资源情况 三里镇七岗村位于XX县区三里镇南部,国土面积935平方千米,现有山场面积350亩,耕地面积

2、26659亩(水田20.43亩,旱地6.16亩)。 2、人口情况 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725户,2926人,劳力11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53人。 、收入情况 2X年全村总收入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业、劳务输出。 、产业情况 七岗村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发展油茶,青茶产业基地70亩,计划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农户自主发展小规模的养羊,养猪,养牛,养鸭,养鱼等产业。 5、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方面:公路已铺设到村,但部分路段路况较差,部分路面较为狭窄;生活设施方面:居民用电、有线电视已实现全面覆盖;卫生及教育设施方面:七岗村有乡村医生

3、3人;水利设施方面:整修当家塘30个。 二、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通过近一个月的入户调研,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然因素 七岗村地理位臵偏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信息闭塞。一是交通不便,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4个小时以上;二是居住环境恶劣,部分自然湾村民饮水靠地下供应,水质无法保证;三是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2、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

4、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3、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薄弱,缺乏发展技能 七岗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有些甚至是文盲,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要”和贪“小利”思想。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全村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

5、展的能力和动力,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4、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供养子女读书因子女读书需要照顾,家庭主要劳动力不能出去务工,造成供养子女读书而贫困,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6、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

6、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三、落实“一建两扶三保”政策见成效 1、完善“项目建起来”推进机制 一是以“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发展油茶,青茶产业基地0亩,目前征地完成,油茶栽种完毕。二是建设七岗村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建设投产猪舍1栋,存栏母猪8头,项目正在扩建中。 2、优化“产业扶起来”政策 一是突出产业发展和技能培训,目前组织种植、养殖培训5次,培训贫困人员73人,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二是加大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用活用好扶贫小额信贷

7、,推广“产业连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自主脱贫能力;三是202X年七岗村组织上报发展产业贫困户9户(其中水产养殖1户,畜牧养殖8户),目前,每户30元的项目资金已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3、完善“教育扶起来”推进机制 一是七岗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人(其中学前教育8人、小学0人、初中9人、高中6人、中专1人、大学4人),目前精卡已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涉及资金1088元;二是加强对贫困户适龄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辅导,既扶钱又扶志,目前,全村3户48名学生无一人因贫困辍学。 4、统筹推进“住房保起来”政策落地 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交钥匙”工程,确保全村贫困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七岗村

8、计划搬迁规模为60户19人,2户在本村选址安臵,剩余28户均采取集中安臵,安臵点为汪畈新社区和三里茶叶广场。 5、做实“医疗保起来”金字塔式保障 七岗村已完成贫困户人口医疗体检工作,贫困人口信息已于卫生系统对接,贫困户在三里X县区医院因病治疗,均可享受医疗保障政策,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6、健全“生活保起来”动态监管机制七岗村建立特困供养标准与低保补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使五保、低保、孤儿补助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家同期扶贫标准,确保兜准兜实。 四、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激发致富愿望 要加大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精准扶贫工作和扶贫政

9、策,充分调动村民力量积极参与我村扶贫攻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以“四双”为主要内容的“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要深刻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各种消极情绪,激发他们致富愿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且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重点解决公路不通、水不安全、电力不稳、信息不畅等问题。实现全村通宽带、通硬化公路、无线通讯全覆盖。推进文化、医疗、科技、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村延伸,打通公共服务“

10、最后一公里”。 3、加大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力度 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有针对性的组织其参加相应的技术培训。一是在产业扶持上下功夫,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立足于贫困村现有资源,加大对贫困农户的种养殖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二是进一步加强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养、挖掘工作,力争培养一批年青有为、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4、因户制宜开展帮扶活动 根据贫困原因分门别类,进一步把帮扶措施、帮扶项目搞精准,细化贫困对象,因户施策。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老

11、、弱、病、残、痴、呆、傻”贫困户,采取民政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眼前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对因病、因灾等原因而致贫的,通过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社会捐赠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形成保障合力,帮助他们解决暂时困难;对已脱贫又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的,全部纳入民政特殊困难建档人员范围,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民政“一站式”医疗救助。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尽力避免因病因灾致贫、返贫。 5、激发创业致富热潮,打通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扶贫,要在回归创业方面再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外企业家、能人回乡投资,全力

12、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同时动员更多企业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兴村、智力扶村等形式开展“村企共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鼓励民间资金支持扶贫开发。准确有效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确保用最适宜的产业帮扶方式和力度达到最好的扶持效果。 年月13日 X内容总结(1)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三里镇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 为贯彻落实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悟扶指发22号)文件和月15日召开的三里镇精准扶贫“春季攻势”行动动员会暨政策培训会精神,县畜牧兽医局驻三里镇七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七岗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2)年4月1日 22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