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00299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范文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级工作的一些认识 首先,感激政教处及年级给我这个发言的时机,给我一个与大家共同交流的时机,做班主任工作,我只有不到年的时间,能够讲是一个新手,因而,只能是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对班风的认识 班风外在的表现是班级纪律的好坏,就象是一个人的容貌,纪律好就象一个人容貌俊美,看起来觉得舒适,在教学上就表达为老师认为这个班的课好上,有着积极、正面的意义,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在方式或者讲是内涵。就我的认识,有三个方面:(1)学习气氛:班级由哪品种型的人主导,即班级的主流认识是什么?一个班级是沉稳依然浮燥,是理智依然情绪化,是灵敏依然刻板,都要看哪种风格占上风。由于班主任对学习气氛的引导起

2、重要作用,而每个班主任的性格均不一样,故有“严”“宽”“活”等多种气氛,它没有本质的好坏之分,只有学生习惯与不习惯之分。所谓“环境妨碍人”大概确实是这个道理。(2)班级的认识形态。大多数学生认可什么行为方式?不认可什么?对哪些模糊不清。更重要一点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予认识如何?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班主任在课堂上多鼓舞,多引导学生参予教学,那么,这种参予认识会更好地浸透到其他学科之中。我也有趣地观察到理科老师做班主任与文科老师做班主任确实存在思维上的区别。我把它称作“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之外的“认识习惯”,好比女同志受惊吓会闭上眼,男同志却是睁大双眼等。 (3)班级的“上层建筑”。“经

3、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学生的成绩好比“经济根底”,如今每个年级都有不同层次的班级,根底上不一样,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快班相对来说主动性、自觉性要强一些,故易构成良好的“竞争认识”,颓丧的相对较少。二、学生的需要 任何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高一学生正处十五、六岁的花季,他们的需要既是单纯的,又是复杂的,他们的需求在现阶段主要是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而这些恰是我们易被无视的地点。要做好一个班主任,必须明白学生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四方面:(1)老师的关怀、保护;(2)同学的交流、协助;(3)家长的鼓舞、抚慰;(4)精神慰籍或是寄予。 高一学生刚从初三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高中,有的从优秀生中等生

4、,觉得反差较大,有恐惧感,怕“风”。有的从中上等生一般,有“无所谓”的思想存在;有的从优等生不稳定学生,心理压力大,喜怒无常,忐忑不安,时怀恐惧;有的从中等生优等生,越来越有决心,但时常心情会结冰。我班有同学(年级前30名)写了一篇“零上一度”的作品,反映了大多数所谓“尖子生”的心态。意思是心情接近冰点,但尚未无望,期待回暖,这时候,班主任的细心观察,及时疏导特别重要。还有一个例子,确实是班上一段时间流行郭敬明、韩寒等一批他们同龄人写的“新概念”小说,如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三重门十六岁等等。这些作品风格略显抑郁、灰暗,符合大多数学生口味,认同主人公的行为,甚至在作文中模拟行笔方式。一方面说明如今

5、的学生心理咨询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说明学生追求民主、自由的气氛,遇到挫折、失败,会寻求一个心灵能够得到慰籍的场所,有的误入歧途、沉迷于上网、打游戏、去三室两厅,沉迷于小说等等,甚至把情感寄予于异性同学上,发生早恋现象。 三、一些做法(1)用传统的精神文化占据学生思想阵地。每逢星期六晚、星期天下午是学生最空虚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放映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等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作品。看起来好似是和“与时俱进”的观念不合,但我认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永远不会过时。 (2)条条框框不宜过多。“开展才是硬道理”,班主任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一些有争议的行为,如一段时间,班上旋书成风,连女同学也是群而效

6、之,旋书成风为班级一道“风景”,记得我原来带初中实验班有这个现象,也观察了许多届实验班学生,发觉这个现象普遍存在。我想是不是“旋书”能够训练大脑神经,促进思维呢?这可能要请教“生物老师”,另外,学生也说,连下课十分钟旋书都不玩了,我们玩啥呢?我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剥夺他们的这个权利,因而,我个人持赞同态度。确实是要给他们一个心灵能够呼吸的空间,正如“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样,也要把“情感、心理空间”最大限度还给学生,少一些压抑感。 (3)培养学生中的“倾诉者”,一个班级必定有几个乐观、诚挚、成熟的同学。他们能够说是“班级”的“宝贝”,师生之间的沟通毕竟不如学生之间易于沟通。学生遇到挫折和失败,最希望确实是和朋友倾诉,且效果最好。班主任只要通过这些“倾诉者”,就能够较深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4)班主任要少一些“威”多一些“信”,我查了字典:“威”者,威力,威风,或是威严,震慑,“使害怕”;“信”,确实是相信,信任,或是实在,确实。班主任自然要树立威信,但威信过头就不好了,因而我提了一个说法叫“降低班主任威信”,少一些壁垒,多一些爱心,学生可能会有更大的开展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