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002052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弋,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

2、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3、、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4、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5、取血时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交叉配血结果;(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色

4、泽。(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双方签字方可发出。6、血液取回后:(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双签名后方可输血。(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或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7、输血完毕后,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回输血科,输血科记录时间、科室、患者姓名、血袋条码、回送者时间送交人签字,接受者签字并记录时间,血袋在26C冰箱内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由后勤人员收集后统一销毁,注明收集时间和收集人签字。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