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001544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1相识图形是数学北师大版其次册教学内容,即书中3839页内容,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课最大的特点。本课我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好玩的。这节课,我设计以“交挚友”为主线来串联学问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好玩、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

2、学习活动中来。我支配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学问,教学中老师注意从感知入手,通过“看、摸、描“和探讨、沟通、相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最干脆的体验。学生学习爱好深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四边长来亲自体验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分,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动手操作实力、语言表达实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实力。这节课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个别学生回答时,声音小,惊慌。(2)指车窗玻璃时,我没能订正(不规则图形)(3)原来设计大树是由三个三角形组成,但课件设出只有一个是三角形,其它二个是梯形,但学生认为它们都是三

3、角形,我应当刚好强调,(4)在时间上我没有把握好,其家我设计还有两道习题让学生做,但我以为时间到了,就没有去做。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改进方法:(1)课后重新演示课件,给学生指正。(2)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口语训练,力求使学生达到会说、敢说、大声说、说清晰的程度。(3)把课前教学打算做得再充分一些,例如,对学生可能出现怀疑做出预想,并给出合理解答。(4)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的学习积累,课堂中存在的其它问题,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指正,我将虚心接受并改正。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2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生疏。因为在

4、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须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运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在二年级上册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中学生已接触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必需列综合算式。在学习本单元时,部分学困生,还停留在一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上,有的甚至读不懂题的意思,教学难度较大。只有个别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尤其是对于小括号,学生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如遇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时,原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好多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

5、小括号的运用并不真正娴熟驾驭。我就在练习课中,增加对小括号的专题训练,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娴熟地列出综合算式,并且能正确运用小括号。训练题型如下:列出的综合算式不须要加小括号的:28+13=41.41-12=29在列综合算式之前,我先让学生分析两个分步算式的特点,找出两个算式中的中间量,即第一步的得数41,然后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减法。书写依次依据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减12,说明先写加法再写减法,28+13-12=29,加减混合运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须要加小括号。特殊

6、留意强调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数“41”列在综合算式里。和本题类似的题还有:(1)90-13=77,77+23=100 (2)65=30,30+28=58 (3)77=49,49-27=22 (4)79=63,70-63=7 (5)16+42=58,67=42列出的综合算式须要加小括号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样,就是考虑书写依次怎么写,这是个关键。40是第一步的得数,说明先算加法后算减法,依据90-40=50这个算式得出:90减去的是两个数的和,说明书写时,先写减法,再写加法,90-28+12,但是依据计算依次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后面时,必需在加法算式上加一

7、个小括号,来变更计算依次。假如不加小括号的话,90-28+12,就要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样就不符合本题的计算依次,明显是错误的。所以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变更题的计算依次。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体会加小括号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 ;19+12=31,38+31=71; 14-5=9,96=54; 5+3=8,84=32。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依据中间数确定计算依次,其次依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依次,最终依据计算依次视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须要加小括号。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3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

8、各个量的关系并不生疏。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须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学期重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小括号的正确运用以及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例2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资源,“学生购买面包”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视察,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还剩多少个面包”这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小括号,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提问“你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吸引学生看图搜集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再通过提问“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较好的理解和驾驭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刚好解

9、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上通过提问“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你又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充分沟通研讨,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在列综合算式,利用现实情境加强分步与综合之间的联系,同时强调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励和敬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索的思维方式。这样让学生主动主动的经验“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的培育学生解决简洁现实问题的实力,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学习体验。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实行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

10、去找寻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纳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4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供应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逐

11、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化。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志向: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老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供应教材的有用性。要求老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动身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实力,最大程度

12、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假如学问与实际相结合,学问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情愿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嬉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觉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长。(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视察“同学们玩嬉戏”的情景,使学生发觉问题;其次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

13、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觉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3)依据学生的实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肯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育思维实力。2、学习方法的优化。(1)注意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探讨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呈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

14、量关系,驾驭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实力、自主实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谛视实力。(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索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纳了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干脆回答。小组探讨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富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育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索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实力的培育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索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节课,我有点小小的缺憾,时间安排不是恰到好处,拖了3分钟。数学二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反思5奥运开幕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

15、单元 时 分 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1、引导使学生相识钟面,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2、引导学生经验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上本节课前我仔细学习二年级数学教材教法,看教学目标、本节课重难点。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习和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相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好用性很强的数学学问。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探讨有关时间的学问,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学问,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休戚相关。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学问与生活阅历作为学生的课前测试。针对这一现象绽开教学,很好地把握住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相识种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依据学生的讲解并描述,用课件随机演示;二是相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驾驭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钟面上所反映的时刻。引导学生相识钟面上时刻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