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记时法说课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900119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时记时法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4时记时法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4时记时法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4时记时法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4时记时法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时记时法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时记时法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时记时法说课稿武昌区培智中心学校 张晓雯二00九年四月24时记时法(第1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武汉市培智中心学校的张晓雯。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的24时记时法的教学内容。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1 教材分析:“24时记时法”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数学五年级下学期第十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和理解了12时记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因此,教材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

2、的联系。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时记时法,第二段是讲解24时记时法,第三段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本节课是24时记时法的第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并认识“24时记时法”,并发现“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学会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由于时间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加上本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根据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学习把普通记时法中的时间转化为24时记时法的时间的方法,并尝试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过程与方法:通过具

3、体的故事情景和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体会一天中24小时的变化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体会、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景和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体会一天中24小时的变化过程,并学习把普通记时法中的时间转化为24时记时法的时间的方法。本课教学难点是从普通记时法到24时记时法的过渡,即下午时间在24时记时法中的表示方法,以及把普通记时法正确转化24小时记时法。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

4、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普通记时法的记时方法,并且部分学生会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本班学生对学习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智障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比较短,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时间段进行教学。本班学生特别喜欢比较直观、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异同,加强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3教学法: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

5、,以数学生活化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故事情景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就教学。采取生活情境化、知识呈现具象化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析、体会感受,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收集老师所提供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处理和吸收所得到的数学信息。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体会和体验24时记时法的用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建立时间的概念。4教学程序: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智力特征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我预设以下四个教学

6、环节:第一、创设情景导入,揭示课题。第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第三、练习巩固阶段。第四、课堂总结。活动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设计一个动物对时间描述的情境:一只小鸟在森林里到处大声宣布它要在明天7时举办演唱会。第二天早上,小狗和小猴早早准备好了一切来听演唱会,可左等右等,还不见演唱会开始。这是怎么回事?小猴明白过来是它们把时间弄错了,不是早上7时,是晚上7时。这样以故事情景的形式开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在适时引出课题“24时记时法”。(设计意图:直接根据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揭题,新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方面想较快地引发疑问,另一方面觉得学生应该有

7、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直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活动2 学习新知,体验生活在这一个环节中,我将它分为2个层次进行展开教学的:1、生活中的时刻 通过教师收集的生活中的时刻,如学校时间表、电视上的节目预报和生活中的电子钟显示的24时记时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疑问,共同学习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两种计时法的互换(1)明确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转2圈时针转第一圈(课件出示钟,时针指向12时),这就是夜里12时,这时我们正在睡觉,时间慢慢过去,我们要起床上学,上午上完了四节课,要吃午饭了,这时就到了什么时候?(中午12时)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

8、在钟面上走了几圈?(走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时?(12个小时),这时,一天结束了吗?(没有)对呀,太阳正挂在头顶上,才过去了一天中的一半。(背景显示时间的变化)时针转第二圈继续看屏幕,时针继续走着,上完了下午三节课同学就放学回家了,回到家吃饭写作业,又要睡觉了,睡呀、睡呀,就到了半夜12时,这时一天才结束了。如果再走(就是明天了)。对呀,这个半夜12时既是今天一天的结束,又是明天一天的开始。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又经过了几个小时?时针又转了几圈?(背景显示时间的变化)在第二圈的时间显示中,钟的外圈出现13、14等数字,我讲解这就是24时记时法,加深学生的记忆。(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

9、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2圈。这里课件的演示直接提高了课堂中的效率。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从钟面上看是一目了然。学生会很清楚地了解: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是走了2圈。简便、快捷、有效地解决这个知识点。)(2)从生活中体验24时记时法我给出各种不同的生活中常见的24时记时法的时间,让学生去回忆,他们在这一时间在做什么,让学生有时间的基本概念。活动3 练习巩固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从易到难,从生活出发回到生活的这一设计理念。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在练习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你说我讲”小练习,让学生根据普通记时法的时刻来推出用24时记时法表示这一时

10、刻,有我先给出三个范例,说明推导的方法,在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数学知识来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交流情境中,满足了交往的需求,培养了合作意识。接下来,又进行了画时针的练习,对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进行互换,明确了这两种记时方法的异同;以及用24时记时法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这些练习内容的设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既巩固24时记时法,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学生用24时记时法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24时记时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

11、意识。(设计意图: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活动4 全课总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5 我的思考:本课对于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难度,如何能让本教材适合学生和现在的实际生活是我思考的重点。在教学中我摈弃了书本上的大部分内容,而是从学生很喜欢的一个动物故事入手引起学生能够的兴趣和疑问来打开本课的序幕。紧接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生活中去提供丰富的资料,使学生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在重点的突出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2圈。这里课件的演示直接提高了课堂中的效率。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从钟面上看是一目了然。学生会很清楚地了解: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是走了2圈。简便、快捷、有效地解决这个知识点。在难点突破上,我则运用教具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在普通钟面的记录方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学生易于难点的突破。练习中,我从易到难,逐层推进让学生能将知识内化。我希望我的这些改变能更加的利于学生学习24时记时法,是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这只是我个人的预设,实际效果如何,要经过实践检验。这里提出来,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武汉市武昌区培智中心学校 张晓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