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997113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课后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题一: 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题二: 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 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题三: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导电性 B. 可燃性 C. 延展性 D. 挥发性题四: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天然气用作燃料C. 液氮用作冷冻剂 D. 银用于制作导线题五: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食品包装充氮气

2、防腐B. 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C. 氧气作高能燃料D. 二氧化碳作化工原料题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符号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_;化学性质:_;用途:_。 题七: 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现

3、有四种物质:小苏打干冰氮气熟石灰。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题八: 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_。(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_。(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_。(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_。题九: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题十

4、: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菜刀生锈 B. 榨取果汁 C. 火柴燃烧 D. 光合作用题十一: 下列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高粱酿酒 B. 煤气燃烧 C. 海水晒盐 D. 高炉炼铁题十二: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煮熟鸡蛋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燃放鞭炮 D用小苏打发酵面粉题十三: 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题十四: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

5、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燃烧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燃烧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CH4H2 COBCH4COH2CCOCH4H2 DH2CH4CO题十五: 如图所示反映了某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 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 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题十六: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

6、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题十七: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2)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写序号)。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3)从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题十八: 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填序号)。

7、(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分析以上微观过程,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_。题十九: 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 g,则图中托盘天平的游码读数为_g。(3)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提示:白磷燃烧现象与红磷相同)_。(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填序号)。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B.该反应

8、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5)反思:白磷燃烧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题二十: 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气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灼烧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是_。(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是什么,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已知无水CuSO4遇水会变成蓝色)该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_装置(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_;此方

9、法仅用上述所选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_。(3)结论:若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A、B两套装置都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则可以证明该黑色物质是_。题二十一: 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_(填字母)。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第一层电子数 D. 第二层电子数(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3)如图所示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下图方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题二十二: 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

10、化学家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的结构一百多年来,化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上图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填代号,下同)_是由汤姆森提出的。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森的观点是(填代号,下同)_,卢瑟福的观点是_。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呈球形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

11、子的中心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G电子带负电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2)离子的结构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结构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在下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代号,下同)_,属于阴离子的是_。(3)分子的结构下图中()和()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_,二者是不是同一种物质?_。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真题赏析题一: A详解: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利用了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氮气用

12、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稳定性,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本题应选A。题二: A详解:“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是利用了小苏打能够与馒头发酵时产生的酸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性质;“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是利用了铁能够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易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本题应选A。题三: B 详解: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等性质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以上性质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需通过发生燃烧现象才能得出,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题四: B详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能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的化学性质;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沸点低的物理性质;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优良导电性的物理性质。本题应选B。题五: C详解: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很难和其他物质反应,因此可用氮气防腐;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吸附有毒气体;氧气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