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98802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什么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是这么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 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2) “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 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 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3) “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

2、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里应当关注的是“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的提法。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趣”,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新课标”的提示应当给一线教学提个醒:“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4) “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这里值得关注的是,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

3、代文化,学 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小学阶段如何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呢?一、说读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具备了良好的语文语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课文主旨的表达也会掌握得更加透彻,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而且,语文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门语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说读结合教学的方式创造学生的练习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然后教师可以教学生唱这歌曲,轻扬的曲调、欢快的氛围很

4、容易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首歌曲,通过唱歌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中的内容,并体会歌曲中描绘的情景、蕴含的思想。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诗歌中描绘的景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提升。二、采用恰当手段,指导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时都凭借着自己的好恶,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内容的学习,他们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忽高忽低,成绩很不稳定。要让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

5、状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恰当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了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后,教师可以让 学生分别赏析这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之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描写“月”的诗句,通过古诗积累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了这样的引导与学习,学生对古诗学习会有初步想法,也会对“月”这个意象有深入理解与认知。再如,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将文章分成几个大段落,如按照事情的起因一经过一

6、结果,通过分段详细阅读的方式来深入学习课文,然后再将学习中产生的想法进行汇总,从而掌握整篇文章内容。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从而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注重鼓励教学,培养学习习惯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小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评价,并以期待性的方式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促使其内心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并真正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改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每一节语文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三到五分钟的表达时间,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故事, 也可以进行主题演讲, 或者是针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谈谈自己的 看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前交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下积极主动地拓展课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端坐整齐,并在读书时写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遇到不懂的问题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 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来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合作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