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8622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丹阳市陵口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鼎湖山听泉(2)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2.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3.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2.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课前预习】1.背诵第八自然段中要求背诵的语段。2.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思考:鼎湖山的泉美在哪里?在书上圈点勾画,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

2、处的调皮女儿。次数2家长签字教师评价【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二、文章赏析。1.找出文中描写泉声的句子。请简要归纳一下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3.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从听泉中感悟到了什么?三、探究学习(1)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此中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2)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为什么“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3)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

3、贵之处”,那么“高贵之处”在哪里?(4)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课后练习】阅读彭世强的郁孤台笑了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

4、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

5、方!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

6、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眼下,我没

7、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

8、更多后人的心中!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仰望郁孤台_2结合语境,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_3说说第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_4阅读文中第段和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_(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_5“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_家长签字教师评价后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