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诗词鉴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98468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11: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考点11: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考点11: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考点11: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考点11: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11: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1:诗词鉴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向11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例1:【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 即可)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 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2)表达了诗

2、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 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 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 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 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从修辞的角度看,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 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字,运用拟人化 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一个“割”字,写出了高 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 日的特点;写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 充满了生机。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 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 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 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 志。据此

4、理解概括作答。例2:【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鄱阳湖吴国伦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千山日射蛟龙窟,万里霜寒雁鹜群。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东南岁晚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闻。【注释】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 伦,明代文学家。匡庐:即庐山。蛟龙窟:指鄱阳湖。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 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答案】(1) 示例 1.“涌”更好。表现出鄱阳湖波涛翻腾激

5、荡,以致把船顶起的雄阔气势,示例 2.“拥”更好。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浪把帆船拥入“怀中”的景象,突 出了风浪之大。(2) 我认为是忧伤的,尾联中说,东南仍然处于战火之中。请不要让我这位遭受贬谪孤舟漂 泊的人听到战鼓的声音吧。否则,我将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啊!表现了诗人对东南一带战乱频 仍的关切和忧虑,同时,“孤”“客”等词也表现出诗人被贬谪的失意孤寂。【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的意思是波涛汹涌,帆倒桅杆断折,吴楚分野的星空 映在镜一般的湖水里。“涌”本意是指水由下向上冒出来,引申义是像水涌出。这里用“涌” 字,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鄱阳湖波涛汹涌的气势

6、。“拥”本义是抱,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风浪把船抱入怀中的情态,突出风浪大的特点。(2)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 这首诗前三联的意思是:我想向庐山隐居,宫亭湖云气迷濛。太阳照在千山和鄱阳湖上,鹅 和鸭游在寒冷的鄱阳湖中。波涛汹涌,帆倒桅杆断折,吴楚分野的星空映在镜一般的湖水里。 写出了鄱阳湖深秋苍茫雄浑的景象。而尾联“东南岁晚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闻”的意思是 东南沿海地区战鼓仍然咚咚作响,请不要让我这位遭受贬谪孤舟漂泊的人听到战鼓的声音 吧。否则,我将是多么的痛心疾首啊!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表现了诗人对东南一带战 乱频仍的关切和忧虑。句中的“孤”字是唯独一个的意思,表现

7、了作者被贬谪的孤独寂寞心 情。所以此诗的情感基调我认为是忧伤的。例3:【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B. 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C.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D. 这首

8、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1)C(2)“风雨”“晴”喻指人生逆境与顺境,不论雨天晴天、逆境顺境,旷达的词人都能坦 然接受。【解析】(1)本题考查词的理解与分析。C.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本项说法错误;故选Co(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 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9、,与朋友 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但苏轼自己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 而行。“萧瑟”“风雨”在此喻指作者人生中所遇的坎坷,喻指作者仕途不顺;联系“山头 斜照却相迎”可知,风雨过后阳光自会到来,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 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磨难)”定会过去,“晴天(美好)”终会到来,作者能够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磨积极乐观的性格。1、古诗词主旨情感类常见的题型主要有:(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答

10、题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时要根据诗歌形象的特点 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诗人思想情感“六看”法: 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看 技法: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 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 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看关键词、句

11、: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 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 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 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 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

12、,并且还要说 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 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 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 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 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 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

13、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 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 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主旨情感”这一考点。1. 【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 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题目。【甲】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乙】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甲】【乙】两首诗都

14、写到“秋”,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借秋天的不同景象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案】【甲】诗颂秋,【乙】诗伤(悲)秋;【甲】文通过鹤飞冲天抒发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乐观向上的豪迈之情;【乙】文则通过巴山 夜雨抒发对亲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鉴赏。第一问,甲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断然否定 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可知是赞秋或是颂秋。乙诗,“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秋”字点名了季节,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 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烘托了诗人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 的寂寥之苦,可知是悲秋

15、或伤秋。第二问,甲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以秋日睛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 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诗人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屡遭贬谪)不低 头、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乙诗夜雨寄北中描写的秋景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沉痛情绪,把凄 清寂寥的情调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 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却话巴山夜雨时”,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 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与妻子团聚的温馨。抒发对亲友深深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即 可。2. 【2022福建莆田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