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98257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一、选择题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BC D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BC D解析: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而增温。越靠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答案:1.B2.B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图中a、c、d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c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c、d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cdaCd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4图中箭头能表示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原理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3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大气逆辐射,c表示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其中,d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太阳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第4题,人造烟幕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防止农作物受冻。答案:3.B4.A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城市中心与郊区相比()A气温高,降水少 B气温高,降水多C气温低,降水少 D气温低,降水多6关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上空盛行下沉气流B近地面气流由城市流向郊区

3、C高空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D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市中心与郊区相比,降水更多,气温更高。 第6题,由于城市温度比郊区高,故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城市上空产生的上升气流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答案:5.B6.D(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78各题。7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

4、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8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解析:第7题,仔细读图,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A项正确。图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B项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消失,C项错;读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D项排除。答案为A。第8题,地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上界高于强逆温上界,造成逆温上界

5、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C项正确。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无关,A、B、D项错。答案:7.A8.C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910题。9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10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第9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第10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

6、凹。答案:9.A10.A(2016宜宾检测)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112题。1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12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3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地

7、区的气温高,15点时水库中心区比东西两侧气温低,因而气温日变化最小。第12题,一天中水库与周围地区热力差异在变化,热力环流的方向也要发生变化;白天水库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水库吹向四周;晚上风由四周吹向水库。答案:11.B12.C 二、综合题13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B_,C_。(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甲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4)图乙,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

8、气温变化的是_,据图甲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第(2)题,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第(3)题,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第(4)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BC(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4)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

9、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14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

10、低。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第(3)题,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第(4)题,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略。(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被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4)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