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8161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茶叶生产和出口形势报告、八 、刖言茶,作为一种大众饮品,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 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一方面各类饮品蜂拥兴 起,新花色、新品种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饮茶依旧是广大中 国人的传统习惯。就目前茶叶现状而言,市场是巨大的,整 体的茶叶需求量也是很大。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 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经过近20 年的发展,中国茶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经济指标 增长幅度较快,令人鼓舞。、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现状(一)国内1. 茶叶生产现状2007年茶园面积153万公顷;总产量114万;茶叶结构和区域布局趋于合 理,科技含量增加,茶园

2、单产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效益大幅增 长,茶叶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茶文化日益兴盛。中国茶业进入了从传统茶业向 现代茶业发展的过渡时期。(1)茶叶质量不断提高。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特别是对农药残留 采取的措施越来越严厉,有效地促进了茶叶质量安全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一是从 2000年起中国茶叶实行“无公害生产”,2001年颁布了 “无公害茶叶生产”的 标准,其中包括新的农药残留MRL标准,2003年又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二是茶 叶生产中大力推广和普及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大大减少了茶叶生产中化学农药 的施用量。三是茶叶生产中禁止使用一些稳定性和内吸性的高毒、高残

3、留农药, 包括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氤戊菊酯、甲胺磷、对硫磷、乐果、噻嗪酮、 哒螨酮和甲氤菊酯等。四是提倡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水溶解度低和易于降 解的农药和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五是重视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根据 实验结果,我国禁止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如乐果、马拉硫磷、敌 百虫和敌敌畏等。六是建立农药安全间隔期制度。即在喷施农药后与采收期之间 必须经过一定的间隔期。这样可使喷施在茶树叶表的农药在间隔期内降解,使得 在间隔期后采摘的鲜叶加工的成茶,其农药残留低于MRL标准。采用上述措施后, 从总体上保证了中国茶叶卫生质量安全。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 测,近几

4、年茶叶质量安全普查抽样送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其次,名优茶所 占比重逐渐上升。名优茶取代大宗茶成为茶产业的主导产品,大大提升了茶叶的 质量和效益。2007年全国名优茶产量达43. 5万吨,比1991年增加15倍,名 优茶产值约240亿元,比1991年增加近30倍;第三,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快 速发展。2007年无公害茶园面积新增5. 9万公顷,全国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 产技术的茶园面积达13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0%;有机茶园面积进一步扩大 到5. 7万公顷。(2)茶叶布局日趋合理。一是茶叶生产布局转移。中国共有20个省(区、市)生产茶叶,由于比较效 益的影响,全国茶叶生产布局出现了从东部向西

5、部、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向相对 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二是茶叶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国茶叶生产进一步向 优势区域集中,浙江、福建、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等15个主产省的茶园面 积达到150. 4万公顷,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98% ;产量达107万吨,占全国 茶叶总产量的99%。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东南沿海名优乌龙茶、长江中上游 特色绿茶和西南红茶及特色茶等4个特色优势产业带正在逐步形成。三是特色茶 区快速发展。如新昌龙井产区、平江银针产区、云南普洱茶产区、陕西午子茶区 和安吉白茶产区等。(3)六大茶类均衡发展。中国茶叶制作工艺丰富,传统茶类有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 和黑茶六大类,此

6、外还有花茶、紧压茶等再加工茶类。一是绿茶、红茶、乌龙茶 三大茶类的比重发生变化。(见表二)从发展趋势上看,绿茶作为中国第一茶类, 其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目前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70%以上;乌龙茶跃居第二, 占茶叶总产量的10%左右;红茶产量比重不断下降,已不足6%。二是其他茶类 均衡发展。随着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改变,茶叶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2. 茶叶消费现状茶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天然饮料,近10年来,全球茶叶消费量一直以年均3% 的增幅递增,中国则达到5%,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天下”。(1)国内消费不断增长2006年茶叶内销达66万吨,人均消费0. 45千克。从消费茶类看,中国茶叶 消费以

7、绿茶为主,消费量逐年增加。2006年绿茶消费量为38. 5万吨,占国内 茶叶总消费量的58%;乌龙茶与花茶消费量已经接近,各为8万吨左右,各占 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12%;红茶消费量为1.5万吨,约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2%; 其他包括紧压茶、普洱茶、白茶、黄茶共10万吨,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15%。(见表三)从消费区域看,华南地区以乌龙茶为主,华中地区以绿茶为主,华北 地区以花茶为主,但各地区各类茶兼而有之。从近年来茶叶消费变化看,绿茶增 长仍是主流,特别是华北市场,绿茶消费大幅上升。同时,乌龙茶特别是铁观音 的消费快速增长,铁观音由过去在少数地区消费逐渐向全国大中城市拓展。各类 茶叶中,名优茶是

8、消费的主流,同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已大范围受到市场追 捧。(2)茶叶出口稳中有增茶叶对人体有特殊营养保健作用已日益得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认可,随着人类 保健意识的增强和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知识的普及,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 睐。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2006年全国茶叶出口量28. 6万 吨,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23%,是世界第三大茶叶出口国。出口茶类结构也 有很大改变,绿茶、特种茶增加,红茶减少。2006年中国绿茶出口量达到21. 8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特种茶(包括乌龙茶、花茶、紧压茶等出口呈稳步增长态 势。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116个。进口量排前五位的市场分别

9、 为摩洛哥(5. 68万吨)、日本(2. 77万吨)、乌兹别克斯坦(1. 90万吨)、美国 (1. 88万吨)和俄罗斯联邦(1. 66万吨)。占当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的48. 45%。 同时推动了出口企业间的竞争,企业出口格局发生较大变化。2006年私营企业 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主力军,出口茶叶14. 39万吨,出口金额2. 65亿美元, 其出口量、出口金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0. 19%和48. 45%。(3)茶叶消费多样化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茶叶的消费越来越向方便、健 康、经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第一,茶饮料快速发展。第二,袋泡茶市场看好。 第三,速溶茶市场开始启动。第四,

10、茶多酚市场快速发展。茶饮料、速溶茶等茶 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茶叶的传统消费方式,使饮茶不受传统冲泡条 件的限制;在口味上,也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扩大了消费群体,消费量得以 增加。促进了茶叶产业链的延伸。(4)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传播于世界。今天,茶叶已成为全球推崇的绿色饮 品。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渗透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正在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茶文化对茶叶整个产业链的影响, 茶经济与茶文化互动发展,正在提升中国茶叶产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世界茶叶消费 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一二大茶类产量比重变化(19802006)类别198

11、019861991199720002006绿茶59.10%69.60%73.70%红茶20.10%11.40%5.60%乌龙茶3.80%8.00%10.50%三大茶类总产量83.00%89.00%89.80%表二内三大茶类消费比重类别2006年消费数量(万吨)比重绿茶38.558%红茶1.52%乌龙茶812%三大茶类总消费4872%(二)国外世界主要产茶国情况:(1)关于尼泊尔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尼泊尔位于东经80-88度,北纬26-30度之间。由于从北部海拔8848米的珠峰 陡降至南部60米海拔,气候及地质特征极其鲜明。在这个35%GDP来自农业的内 陆国家里,茶叶是目前其东部地区的主要农产品

12、之一。由于该产业对生态环境没 有破坏性且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得到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援助, 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A、尼茶叶历史简要回顾尼泊尔前首相Jung Bahadur Rana从中国带回了第一粒茶叶种子。1963年, 在东部伊拉姆地区开始了茶叶种植。3年后政府成立茶叶发展公司以推动产业发 展。比兰德拉国王在1983年宣布东部5个地区Jhapa、Ilam、Panchthar、 Terhathum、Dhankuta为茶叶产区。在1999年第四届亚洲国际茶叶大会上,尼 泊尔被正式列入世界茶叶生产国之一。自1997年始,尼政府规定每年Chaitra 15th(4月下旬)为国家茶叶日。在

13、为期三天的节日期间,将举办新茶品尝、拍卖、培训等活动以及专题研讨会。B、行业现状(a)茶叶种植情况尼泊尔的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东部,其平原地区种植及加工CTC茶(一种研 磨成粉末状的红茶),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在丘陵地区种植传统绿茶,产品主要 供出口。印度北部大吉岭地区,是世界闻名的茶叶种植区域,其绵延的丘陵同样 穿过了尼泊尔东部地区。除了合适的海拔条件,尼泊尔还有成千上万公顷的处女 地从未被化学肥料污染过。据估计东部丘陵地区有超过3,000公顷土地可耕种并 能产出优质茶叶。(b)茶叶销售情况目前,尼出产的茶叶除可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到印度、美国、日本,以 及英国、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近年来尼

14、泊尔茶叶进出口情况如下:2000/0169.52308.49800.02001/0279.62798.78838.8注:1、尼财年为7月中旬至来年7月中旬。2、因尼印边境开放,尼茶叶(未加工)可直接流入印度市场,故对印出口不在统计内)。尼政府采取鼓励茶叶发展的政策,2002年颁布实施国家茶叶指导政策 (National Tea Policy Guidelines)为茶叶行业现行法规。政府同时还在近年 预算中宣布减免茶叶种植贷款40%-60%的利息。茶叶行业还得到了国际社会团体的援助,目前情况如下:美国(USAID)方面包括政策推动、市场促进、培训、参加贸易展销、加强 行业协会建设;英国(DFI

15、D)方面包括技术研究、茶园管理培训等德国(GTZ)方面包括小农户贷款、德国市场促销、有机茶种植等;日本(JICA)方面包括技术研究、对小规模农户的支持。(c)制约茶叶发展的问题:1、缺乏良好的道路、通讯条件、基础设施以及冬季的严寒气候制约着尼泊 尔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全年采集季只有8个月)。2、缺少专业茶叶研究机构,难以解决种子培育、病虫害防治及储存技术等。3、茶叶加工技术急需提高。4、资金缺乏,难以扩大再生产。5、没有国际知名的茶叶品牌,导致销售价格不及印度产品。6、种植规模过小,不足以建立茶叶加工厂。很多种植户将(茶)绿叶直接 销售给他人,甚至尼大吉岭山区的部分种植户将茶叶转至印度加工,并当作印度 大吉岭茶销售。为扩大销售渠道,尼主管当局正在与印度茶叶委员会(Indian Tea Board) 商谈,希望通过印度的拍卖市场来销售尼泊尔茶叶。印度茶叶委员会原则上已同 意尼方要求,但要签署双边协议需要事先与(印)大吉岭种植商协会讨论后方可 决定。尼方业内人士认为,尼泊尔赢得的利益并不是印度所损失的,目前全球极品 茶的需求达4500万公斤,而印度只能供应1000万公斤,中国600万公斤,斯里 兰卡400万公斤,因此,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短缺额。尼方产量的增加并不会挤占 印度的市场。C、尼茶叶管理体制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