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980500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梁晓龙汤嘉辉雷晓东李媛媛 摘要。本文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时通过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的调查,总结出应该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环境保护 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总政策。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一场根本性的转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可比价格计算,9819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0和8%,中国的国民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中国经济已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

2、就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取得较好收成,多数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增产,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增强了农村的经济实力,农村市场日趋活跃,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进入世界前列;国家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了一批关系到今后发展能力的骨干项目,包括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7万亿元,粮食产量达到4.67亿吨,油料产量达到2244万吨,肉类总产量5000万吨,水产品5万吨,乡镇企业实现产值达3.9万亿

3、元;原煤产量达1.92亿吨,原油19亿吨,天然气17亿立方米,钢7万吨,化肥87万吨,汽车15万辆;进出口总额达到2808.5亿美元。 然而,在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在生态环境上同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主要表现在: .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也给中国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带来压力。据研究,中国土地资源的最大生产能力可承载最大人口数为16亿人,而中国目前的总人口已超过2亿人,在严格的人口控制之下,人口数量仍将增长,估计最高人口数可达151亿人。 2.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挑战。中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很低。中国是人均耕地拥有量很少的国家,许多重要资源如淡水、森林、

4、矿产等的人均拥有量也很低,大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此外,由于经济技术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破坏和浪费严重。 3.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另一方面是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消费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日显突出。如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83万平方公里,严重退化草地面积达7300万公顷 4.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中国的大气污染一直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和工矿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相当严重。与此同时,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导致的水体污染

5、也十分严重,固体废物污染也由于排放量的日益增多而日趋严重。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创造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装备简陋、工艺落后,污染型乡镇企业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首先详述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来源,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一)、大气环境污染 1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一直以煤烟型为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在19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中国占了个,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太原市,而太原正是典型的煤炭主产区。在全国6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目前已有62.3的城市环境o2年平均浓度超过

6、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了三级标准。-些大城市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疏浓度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标准的25倍; 2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危害最为严重,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出现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以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为中心的酸雨区,近年来有所缓解,但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地区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该区域酸雨污染程度较弱,但分布范围较广;华南地区的重污染城市降水年均ph值在4.5之间,中心区域酸雨出现频率在09范围;广西地区的酸雨污染

7、较普遍,大部分地区酸雨出现频率在30%以上。长江以北地区以二氧化硫和烟尘污染为主。目前酸雨波及的面积达10多万乎方公里,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40%。长期的酸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速土壤酸化过程。 3.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即沙尘暴越来越多。强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19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

8、6亿元,死亡5人,重伤13人。202X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二)、水污染状况严重 随着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7大水系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1、2类的占32.2%,符合3类的占28%,属于 4、类的占89。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由于水污染加剧了水的供需矛盾,使国民经济

9、受到巨大的损失,同时威胁到人民的健康,人群流行病中有8%是由污染水传播的。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较差,赤潮频繁(中国赤潮20世纪60年代以前平均每五六年发生一次,70年代每两年一次,0年代平均每年增至4次)。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随着域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10%的速率增长。不少城市由于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受到垃圾包围城市的困扰。固体废物污染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污染相当严重。目前,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已达5.亿吨,占地5.5万公顷,其中占用农田700公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9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

10、1.亿吨,2/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600万吨,有效地缓解生活垃圾对城镇环境污染的压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后,每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400万吨,可少占土地约400亩,节省大量的建财原料,比较有效地防止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污染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有关环境污染损失的估算: 世界银行997年对中国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后指出,由于中国环境污染加剧,使得环境事故迭起,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 在中国主要城市,估计每年有17.万人因大气污染的危害而过早死亡; 来源于生活及取暖用煤和生物质燃

11、料燃饶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每年约造成11.1万例早亡; 每年由于大气污染致病而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 在沈阳、上海及其他一些主要城市,受调查的儿童血液中铅含量平均超过被认为对智力发展不利水平的0%左右,由于环境污染导致中国经济损失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198年环境污染损失之和为381.5亿元,占gn的6.5%; 99年环境污染损失为67亿元左右,约占当年gn的2.1; 2年公布的污染损失为096.5亿元,占当年np的4.5; 1993年的环境污染损失佑算的结果为1085.1亿元,占当年gnp的3.16%; 97年世界银行统计,仅中国每年空经济损气和水污染造成的失高达40亿美元,算是相当于

12、中国内内生产总值的8。 由此可见,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已经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毫无疑问,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采用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工业整体水平和质量不高,结构也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益较差,产品质量不高,实际上是在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低产出的经济发展道路。例如,单位产值能耗中国是发达国家的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约30%,而工业发达国家在40%以上,矿产资源利用率只有30%。这种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使经济发展本身缺乏后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包括

13、。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作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发展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产权关系尚未理顺,政企不分问题也未彻底解决;健全、统 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还刚刚起步;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特别是计划、财政、银行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以社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制约了其他改革的顺利推进。 (2)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较

14、低和支持性配套措施不力等。表现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布局分散,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导致带来巨大环境代价,农产品市场不健全,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很不平衡,需要帮助落后地区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工业方面,设备陈旧,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基础产业,特别是能源、交通、运输部门的“瓶颈”制约加剧,资金不足;第三产业方面,总体水平落后,结构配置不均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沿袭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不仅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而且使经济增长本身难以持续。 在这种情势下,中国不能继续采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应当逐步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道

15、路。 那么,如何正确把握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何控制环境污染,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的反作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就是我们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1.从全局和长远讲,两者是统一的。 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经济难以发展,即使发展了,也难以为继,后果不堪设想。环境保护可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强调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从局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