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损伤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97587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缺血再灌注损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血再灌注损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缺血再灌注损伤一、A 型题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A. 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引起的后果B.缺血后恢复血流后引起更剧烈的损伤C.无钙后用含钙溶液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D.缺氧后用富含氧溶液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E.是缺血的延续2. 缺血再灌损伤可见于A. 心B.脑C.肾D.肺E.各种不同组织器官3. 心脏缺血再灌损伤时不会出现A. 心律紊乱B.心肌舒缩功能可逆性一时性丧失C.心肌静息张力降低D. 心室收缩峰压降低E.心肌收缩带4.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中最主要的、为人们公认的是A. 无复流现象B.高能磷酸化物缺乏C.钙超载D.氧自由基损伤E.白细胞作用5. 钙超载的发生不是因为A. 细胞浆内结合钙转为游

2、离钙B.细胞内钠 C.细胞膜通透性D.肌浆网摄钙功能E.细胞膜钙泵功能障碍6. 缺血再灌损伤时白细胞的作用不是A. 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水肿出血B.增加吞噬清除坏死组织C.嵌塞微血管堵塞血流D.产生自由基损伤组织E.释放溶酶体酶破坏组织7. 缺血再灌损伤时 O 2 .- 产生增加的途径有A. 黄嘌呤脱氢酶催化次黄嘌呤氧化B.脂质过氧化反应C.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作用8. 下列哪个不是自由基A.H 2O 2B.超氧阴离子C.OH D.LOO E.L9. 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A. 巨噬细胞内B.结缔组织细胞内C.内皮细胞内D.白细胞内E.肌细胞内10 缺血 - 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A 血管痉

3、挛,组织缺血;B血管内血栓形成,阻断血流;C器官在缺血耐受期内恢复血流;D 器官在可逆性损伤期内恢复血流;E以上都不对。11 下述何种不会有缺血- 再灌注损伤?A 冠脉搭桥术后;B体外循环后;C器官移植后;D 心肌梗塞后;E心肺复苏后。12 钙反常损伤程度主要与:A 无钙灌注的时限有关;B灌注液的温度有关;C灌注液的PH 有关;D 再灌注时钙浓度有关;E再灌注时的氧分压有关。13 评价脑再灌注损伤的主要代谢指标为:A ATP、 CP 及葡萄糖减少;B乳酸;CcAMP; D cGMP; E过氧化脂质生成。14 心肌缺血 - 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数目的变化规律为:A 缺血期、再灌注期;B缺血期、再

4、灌注期;C缺血期、再灌注期;D 缺血期、再灌注期;E缺血期正常、再灌注期。15 再灌注时组织内白细胞浸润增加的机制主要是:A 组 胺 和 激 肽 的 作 用 ;B C3a 、 C5a的 作 用 ; C LTB4的 作 用 ;D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作用;E趋化性炎症介质的作用。16 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需要有:A 镁依赖性蛋白水解酶;B 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C 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D 钼依赖性蛋白水解酶;E铜依赖性蛋白水解酶;17 黄嘌呤氧化酶存在于:A 内皮细胞内;B巨噬细胞;C肌细胞内;D 结缔组织细胞内;E白细胞内。18 下述预防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措施,哪一种是错误的?A 再

5、灌流时应注意低氧、低压;B再灌流时应使灌流液含较多钠或钙;C再灌流时宜使流量逐步增加;D 尽可能提早再灌流的时间;E以上都无错误。19 肾缺血 - 再灌注损伤时引起的最严重的变化是:A肾小球基底膜损伤;D 入球小动脉收缩;B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C线粒体肿胀;E线粒体崩解。20 心肌缺血 - 再灌注损伤时下列哪项不正确:A ATP 生成减少;B 心肌细胞收缩物质破坏;C 心肌肌节数量增加;D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不可逆;E心律失常。21 下列灌流液中哪一种易诱发或加重再灌注损伤:A 低钠;B低温; C低钙;D 低 pH ;E高钠。22 下列哪一类物质不属于自由基攻击的细胞成分:A 糖类;B蛋白质;C

6、内质网膜;D线粒体; E DNA 。23 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于:A 心肌B脑C肝D 肾E肠24 活泼、最强力的氧自由基是:AO2-BH2O2COH . D LO.ELOO .25 为再灌注损伤实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A 钙超载B自由基损伤C无复流现象D 白细胞作用E能量代谢障碍26 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 不见于:A 缺氧时间长B温度高C酸中毒重D氧分压越高E PH 纠正慢27 有关自由基的错误说法是:A 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BO2-是其它活性氧产生的基础COH.自由基的产生需有过渡金属的存在D 体内的自由基有害无E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28 钙反常时细胞钙超载

7、的重要原因是:A ATP 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BNa + /Ca 2+ 交换蛋白反向转运增强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D 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E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分离29 缺血 - 再灌注时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不见于:A 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动增强B儿茶酚胺的增加C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减少D 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E线粒体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30 主要由白细胞释放的具有最强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A C3a 、 C5aB C5b67C LTB4D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E纤维蛋白肽B31 一般认为,心肌细胞膜上何种钾离子通道是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的终效应器?A 瞬时外向电流钾通道(Ito )B内

8、向整流电流钾通道(IK1 )CATP 敏感钾通道 (KATP )D 延迟外向电流钾通道 ( IK) E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 ( IK Ach )32 线粒体膜易受自由基损伤是由于外面无何种蛋白保护?A 组蛋白B白蛋白C球蛋白D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33 下述哪种物质收缩血管的作用最强?A 血管紧张素B内皮素C白三烯D TXA 2E PGI 234 下面哪个不是氧自由基?ANOBO2-C OH .DCO2ELOO .35 下述心肌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点是错误的?心肌细胞肿胀B血管内皮细胞肿胀C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心肌细胞松弛微血管痉挛和堵塞36 下述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哪点为心肌细胞挛缩的直接标志?基

9、底膜部分缺失明显收缩带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出现凋亡小体出现糖原颗粒37 缺血 - 再灌注诱导细胞凋亡主要与何种应激有关?A 热应激B化学应激C氧应激D 机械应激E 情绪应激38 缺血 - 再灌注损伤导致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共同通路是:A ATP 缺乏B细胞内钙超载C无复流现象D 氧自由基作用E白细胞浸润39 心肌顿抑最基本特征是缺血- 再灌注后:A 心肌细胞坏死B代谢延迟恢复C结构改变延迟恢复D 收缩功能延迟恢复E心功能立即恢复40 下述哪种物质是通过促使肌浆网释放Ca 2+ 而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超载?A 磷脂酰肌醇B三磷酸肌醇(IP3)C甘油二脂(DG)D 2,3-DPGE cAMP41 一般认为,

10、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始发环节是:A ATP 缺乏B细胞内钙超载C无复流现象D 氧自由基作用E白细胞浸润42 下述哪点不是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A 有凋亡小体B细胞皱缩C核固缩D 质膜相对完整E细胞结构全面溶解43 下述哪项是机体缺血- 再灌注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A 钙超载B无复流现象C预适应D 心肌顿抑E自由基产生过多44 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导致微血管血流阻塞的主要原因是:A 血小板沉积B红细胞集聚C白细胞粘附D 脂肪颗粒栓塞E气栓形成45 缺血 -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 再灌注区存在功能可恢复的心肌细胞B缺血时间长C缺血心肌数量多D缺血程度重E再灌注恢复速度快46 黄嘌呤脱

11、氢酶主要存在于:A 血管平滑肌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心肌细胞D 肝细胞E白细胞47 呼吸爆发是指:A 缺血 - 再灌注性肺损伤B肺通气量代偿性增强C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大量增加D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增加E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48 pH 反常是指:A 乳酸产生增多造成pH 降低B缺血组织清除酸性产物减少使pH 降低C酸中毒和碱中毒交替出现D 碱性药使用过量使酸中毒转变为碱中毒D 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49 再灌注时自由基引起蛋白质损伤的主要环节是:A 抑制磷酸化B氧化巯基C抑制蛋白质合成D 增加蛋白质分解E促进蛋白质糖基化二、X 型题1 、钙超载可引起A.线粒体功能和结构破

12、坏B.激活磷脂酶破坏膜结构C.自由基生成D.心肌收缩性E.心律紊乱2 、缺血再灌注组织中白细胞A. 主要起抗损伤作用D.在再灌注时大量增加B.在缺血时就增加E.是损伤组织的主要因素C.只在血管内聚集3 、缺血再灌组织A. 再灌时 ATP 生成不增加B.ATP/ADP C.再灌时 ATP 合成的前身物质可被冲走D.总腺苷酸池不减少E.氧利用能力受限4、自由基的损伤作用是A. 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膜功能B.使大分子交联 (如可使酶失去活性 )C.使大分子链断裂 (如 DNA 断裂 )D.破坏多糖引起血管通透性E.可同时形成生物活性物加重损伤5、影响缺血再灌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有A. 缺血时间长短B.灌注压和流量C.灌流液温度D.灌注持续的时间E.灌流液中K+ 、 Ca2+ 浓度6 、自由基A. 在正常体内可生成B.再灌时生成C.有生理作用D.是引起再灌损伤主要因素E.体内有丰富的 清除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