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6167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七年级下册四单元 第 15课最苦与最乐备课项目设计区域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因此要反复朗读,静心品味,明确本文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意图,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它从最苦与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教学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教学难点: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情 分析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大多追求个性,较自我,不愿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对集体的关心,而本文则能给他们一次思想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本班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除了达到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目标外,还要掌握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 在掌握

3、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 构建动场导入新课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

4、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自主学习【活动一】作者简介 解决字词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作:饮冰室合集强调重点字音:1.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2.补充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

5、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活动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提示:“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6、?(从第4、5段中找答案)提示: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二)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提示:分总(三)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提示: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

7、、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提示: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提示: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四、综合建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

8、点。提示: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创作良好的教学情境做铺垫【活动一】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揽 契约 监督 排解循环 达观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活动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为达成教学目标一“能自觉利用工具书掌握课后读写字词并积累文中词语,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当堂检测1.听写词语:揽 契约 监督 排解 循环 达观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悲天悯人2.找出文中描写最苦与最乐的句子。板书设计最苦 一、人生最苦的是背负未了的责任。与 二、人生最乐的是尽完了责任。 最苦:负责任 最乐 三

9、、人生应勇于负责,不应逃避责任。 最乐:尽责任作业设计A层:熟读课文,完成学检P64“基础知识”部分;B层:熟读课文,完成学检P64“基础知识”部分;并完成学检P67,1316题。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构建动场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了解了文章中提及的最苦与最乐分别指什么?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进文本,再次去感受作者是如何来论述最苦与最乐的。二、自主学习,交流探究(一)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苦(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

10、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第2自然段:苦(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

11、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二)讨论第二部分:(1)什么事最快乐呢?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

12、无入而不自得(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三)讨论第三部分:(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明确:说明了“人生不

13、应当逃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小结: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三、感受语言,锻炼思维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