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95988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英语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写作命题的特点和规律(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部分阅读理解C部分命题的特点和规律英译汉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试题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正确理解书面英语材料的能力。大纲规定英译汉通常是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在对原文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将5个划线的英语部分准确、完整、通顺地译成汉语。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文化交流。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的语言都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hypotaxis)的语言,而汉语则是意合(parataxis)的语言。这意味着英语句子中需要靠使用连词或关联词去表示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句与句之间的种种逻辑关系则“隐含”于上下文中。如:I shall be

2、very disappointed if you do not come.(你不来我会失望的。) 英语中主句和从句需要if来连接,否则其不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汉语中则无须“如果”之类的词亦可表达此意,译成“如果你不来,那么我会失望的”反而令人觉得生硬别扭。然而这并不是说,汉语中没有形合句。事实上,汉语的形合句有时会显得语气庄重,措辞严谨。就科技文体而言,形合句有利于清晰地译出原句内部所含的因果、目的、转折、选择、并列、条件、递进等关系。句子的承前启后更是离不开形合句。在词序方面,两种语言亦不尽相同。虽然这两种语言的主谓宾的位置比较相似,然而状语、定语等等的位置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第一,

3、英语的状语从句位置灵活,可以放在主句的前面或者后面,而汉语中则一般放在主句的前面。在状语的顺序上,英语一般为: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而汉语则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第二,汉语的定语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被修饰词的前面,而英语的定语则可放在被修饰词之前(如形容词、名词修饰)或之后(如定语从句等修饰)。第三,英语多长句、松散句(句子中心在句首),而汉语多短句和圆周句(句子中心在句尾)。英汉两种语言还有很多方面不同,如英语中名词使用的频率比汉语中高一些,而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较英语高,这意味着许多英语中的名词需要译成汉语中的动词才能符合汉语习惯。如:The emphasis on dat

4、a gathered first-hand, combined with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rought to the analysis of cultures past and present, makes this study a unique and distinctly important social science.(2003年第63题)译文:强调收集第一手资料,加上在分析过去和现在文化形态时采用跨文化视角,使得这一研究成为一门独特并且非常重要的社会科学。句子的主语是一个含动词意义的名词构成的词组emphasis on data,为了符合中

5、文行文习惯,它要采用名词转换成动词的译法,即应译为“强调资料(的收集)”,而不是“对(收集的)资料的强调”。句子中有两个过去分词结构修饰名词的形式,即data gathered first-hand 和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rought to the analysis。它们若采用直译的方法也不符合汉语习惯,因此转换为带动词性质的动宾结构,即不直译为“被第一手收集的资料”和“被用来分析的跨文化视角”,而意译为“收集第一手资料”和“分析时采用跨文化视角”。此外,英汉在词的搭配能力上的区别也很大。英语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和汉语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不同。因此,要

6、根据汉语的搭配去选择词语。一、英译汉部分的命题基本指导思想1命题基本指导思想和评分标准(1)命题指导思想大纲规定:英译汉试题命题的基本原则是避免内容不健康的、带有各种偏见的语言材料;试题无科学性错误;侧重运用能力的考查。英译汉部分的命题指导思想是适当降低英译汉文章的难度,以便要求考生在对文章深层次理解的同时,掌握并运用最基本的英译汉技巧。(2)评分标准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译汉的标准,一是“忠于原文”,二是“通顺”。所谓“忠于原文”,就是说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和观点,不得随意增补,不能遗漏,不能加入自己的立场观点。当然,“忠于原文”并不是要逐字逐句地机械地翻译。过分拘泥于原文反而经常造成译文的

7、生涩难懂。“通顺”,则是指译文语言合乎汉语的规范和语言习惯,不要有语病、错别字,力求做到明白晓畅。命题小组制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有:第一,如果句子译文扭曲原文意思,其得分最多不得超过1分。也就是说,如果考生译文和原文意思大相径庭,或与原文意思相悖,即使汉语表达得再流利,得分也不能超过1分。第二,如果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正确译法,给分;其中一种译法错误者,酌情扣分,扣分最多不超过1分。某些考生做此部分试题的时候提供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译文。如果他提供的多种译文都正确,则给分;如果提供的译文中有一种译法错误,则酌情扣分,但是扣分不能超过1分。第三,汉语错别字,不个别扣分,按整篇累计扣分。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

8、下,满三个错别字扣0.5分,无0.25扣分。2.试题材料的选取通过对历年试题的分析可知,英译汉部分试题命制的材料主要取自社会生活、科普知识、文化教育这几个方面。社会生活主要涉及:法律教育、欧洲电视媒体、人口爆炸、噪音、儿童教育、资料收集、大学生、城市生活、办公室、职业选择、标准化教育、心理测试、历史学家、行为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科普方面主要有:核辐射、太阳能、电的应用、矿物燃料、电视、能源危机、智商、建筑、技术和工具革新、科学研究取得进步的原因、天文科幻、未来世界等。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涉及广义的教育、达尔文论智力、对“知识分子”的定义。近十年英译汉部分命题的文章篇幅不长,大约400词左右,词汇量一

9、般也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命题主要是对文章中的长难句,包含习惯用法的句子的理解及其翻译。英译汉部分的文章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用词方面,往往用比较正式的词。第二,文章内容比较抽象、句子长、成分复杂(从句多,有时一个句子中的从句竟有好几个)。设置试题的句子平均长度是35词。文章中的定语从句、宾语从句、被动语态、代词指代和比较状语从句是试题命制的重点。例如,代词指代是指this,that,it,they等词的指代。在文章中,它们往往不是单纯地代表另一个简单名词,而是出现代指上文或下文的一件事、一句话等复杂的情况。比较状语从句也很少是两个事物数量、程度等具体方面的比较,取而代之的是指较为复杂的、抽

10、象意义上的比较。此外,此类文章的特点还体现在被动句数量非常多。这些特点给考生增添了很大难度。在翻译这类文体时,要求译成准确、简洁、符合规范的中文。二、英译汉部分试题命制的特点1.句子长且结构复杂、内容抽象。主要表现在句子字数多,从句多,并且有被动句、抽象名词,给考生的理解带来困难。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

11、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being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译文:总的来说,得出这种结论是有一定把握的,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够假定这个孩子对测试的态度和与他比较的其他孩子的态度相同;他也没有因为缺乏别的孩子具有的有关知识而被扣分。这个句子由56个词组成,是一并列复合句。句子前后两部分由but连接表转折,是并列的两个分句。but之后又有两个only if引导的条件从句,其中还出

12、现了定语从句、省略现象。句子不可谓不复杂。They are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utonomous (self -governing) man of traditional theory, and they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s in which a person is held responsible for his conduct and given credit for his achievements.( 2002年第64题)译文:自由和尊严(它们)是传统理论定义的自主人拥有的,是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因其业绩而被给予肯

13、定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个句子有35个词,由两个并列句组成,包含了一个定语从句、两个被动语态,许多词比较抽象,需要就文章的内容给出合适的解释,如possessions, autonomous, practices 等等。2.文章摘自原版读物或刊物。很多句子表意方式、语序方面体现了英语语言的习惯和特点,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如:Science moves forward, they say, not so much through the insights of great men of genius as because of more ordinary things like improved t

14、echniques and tools.译文:他们(新学派科学家们)说,科学的发展与其说源于天才伟人的真知灼识,不如说源于改进了的技术和工具等等更为普通的东西。句子中的not so much.as是典型的英语表达方式,汉语无对等结构,所以成为解题的难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Until such time as mankind has the sense to lower its population to the point where the planet can provide a comfortable support for all, people will hav

15、e to accept more “unnatural food”.译文:除非人类终于意识到要把人口减少到这样的程度,使地球能为所有人类提供足够的饮食,否则人们将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造食品”。这种以 until或not.until连接的句子体现了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在英汉翻译时要调整句序,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3.划线部分的理解与翻译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很强。这样命题的目的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对相关部分进行翻译,这就是2002年试卷把英译汉并入阅读理解部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在翻译过程中要把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作为重要的环节去对待。例如:To criticize it for such fai

16、lure is roughly comparable to criticizing a thermometer for not measuring wind velocity.译文:批评智力测试不反映上述情况,犹如批评温度计不能测风速一样。这个句子中it, such failure都有所指代,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指代何物,否则无法正确理解全句。4.试题中的词汇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要求考生根据句子内容确定词义后再对词义进行引申。在翻译时如果不考虑上下文的需要,照搬词典的解释,硬译成汉语,将使译文生硬,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Probably there is not one here who has not in the course of the day had occasion to set in motion a complex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