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959548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四川省平昌县坦溪小学 谯仕松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整个义务教育的环境、风气都在如大海弄潮般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从观念、理论探讨、还是课堂践行方面来说,对身处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是一次洗礼。在理论高度,我们接受了从“如何教会学生”到“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理念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逐渐做到了由“死气沉沉的传授式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共同探讨的互动式教学”的形式转换;在课余时间中,学生以完全自由支配时间取代了过去繁重的作业然而,我们更多的发现在一堂堂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知识的课中,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并不是自己建构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计划也没

2、有完成;更多的发现在流于形式的新课改教学模式和学校、社会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更多的发现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兴趣大辐降低的同时,其社会实践能力并没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初中阶段的数学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学科,数学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性及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是不同的,显然“例题练习”模式是与新思想相违背的,而“活动、情感式教学”是达不到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的。那么,怎样才能既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又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呢?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作为一种颠覆传统教育的新思想,应有一个长期、缓慢的推进过程。如何解决一线数学教师夹在素质教育新理

3、念与传统分数考核双重目标下的困惑?如何让初中生既掌握好基础的文化知识,又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挖掘自身潜力、培养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认为以自主思考、零形式探究问题为过程,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以上矛盾,能从形式和实质上达到新理念旧制度形势下的双重教学目标。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矛盾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历史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应考要求都造就了数学教学只顾书本知识、运算技能和推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勿视了在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数学课堂教

4、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数学教学要求存在矛盾性。教师面临的一方面是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需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另一方面又面临学校、社会评价教学质量的考试分数提高的要求,使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首先得完成教学进度,学生就不能很充分的自我建构知识。(2)、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停在表面形式上,知识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主讲、“满堂灌”的现象少了,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探讨的互动过程。但学生个体思维的梯度性和在教学时间、教学计划的压力下,往往问题得不到深入的探究,教师就

5、加以了总结,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根本的开发。学生的探究思路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学生的活跃是教师事先计划好的。没有真正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3)、课堂教学问题的反馈是以点带面的,群众效应明显。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往往是以一个同学的汇报方式呈现,教师提问往往以一个同学回答正确视为全班接受,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主要是以学生集体回应的配合式为主,然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相同时间里学生思考问题的程度、思维延伸的深度是不同的,以点代面、群众效应式教学没在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于是便有“初一满堂开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差别。(4)、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与数学技能同步发展。由于转变时期的数

6、学教学仍主要以学校质量考核的分数为主,所以在现实中数学教学被降格为数学训练,学生重在通过接受和模仿来学习数学,在重复、连贯的例题和练习中学生的解题技能没有向数学思维运用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终生的数学发展。最终造成的是学生“高分低能”。课堂教学的秩序性及程式化被迫学生思维跟着教师的思维转,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对教师形成一种依赖,这大大的抑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在重复教师安排的强化训练中,学生思维没有经历原始的开发过程,便缺少对数学的真正思考,导致了数学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精神、数学观念的不同步发展。(5)、课堂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课

7、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许多思考的数学问题都是以答案形式呈现的,没有给学生问题思考程度及思考过程的展示机会。新课改中提出“只有富有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然而怎样的课堂才是研究性的、开放性的?我觉得只有学生完全建立在自己感知上,通过充足时间独立分析、发现、归纳的知识才是最完美的,最具有发展性的。在现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环境下“任务教学法”能够在学生充分的自我建构知识的同时教师顺利的完成教学计划,从而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同步提升。二、什么是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最开始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的“学生中

8、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很明显,该提法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的,学生在课堂中以活动形式达到教学效果。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活动教学在操作层面上往往是顾此忘彼的,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教师的目标引导往往使学生参与流于形式,教师引导成为传授式教学的又一个代名词。所以我认为在新形势下,任务教学法应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思考、零形式探究问题为过程,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在完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建构知识,在成果

9、展示中最大限度的呈现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的特点:(1)、充分时间探究问题。教师根据不同任务需要的思考时间安排任务时间,尽可能的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综合知识、挖掘潜力、建构知识。(2)、零形式的探索问题。每个同学的性格不同,喜欢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更善长于在小组合作中思考,有的喜欢逻辑推理,有的更善长于感性思维的顿悟,学生选择自己特长的方式探究问题,效果会更好。(3)、教师极少参与性。发散思维需要完全自由的思考环境,当教师过多的引导学生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发现、自我归纳,所以教师极少参与性可给学生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提供环境。

10、(4)、任务的探究不受课堂的限制。可根据任务的难度和思考时间的长短将其安排在课堂中或课后。或将课堂不能完成的教学计划以任务的形式布置到课后让学生自主探索,时间伸缩性大。将课堂教学和课后活动有机的联系了起来,这样就弱化教学计划完成与学生知识发展之间的矛盾。(5)、教学计划的灵活性。教学不以教材顺序为准,而以学生问题为纽带。根据学生在任务中发现的新问题布置新任务,使问题探讨彻底。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深化。(6)、任务成果和思维发展过程的双呈现。重视学生思维发展过程是我们数学教学主要关注的。给学生不同成果展示的平台,尽量每位学生都得到评价,每个微小进步都能得到发现并及时得到肯定。只有充分展示每位同学

11、的发展过程,才能激发每位同学的求知欲,才能达到学生数学的终生发展需求。(一)、任务教学法实施的前提:(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2)、学生要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3)、任务中对应的问题应具有可探究的价值,如初二上册的勾股定理的探究可发展学生观察、归纳、定义知识的能力,学生从中建构起数形结合思想。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探讨就没有实际意义;(4)、任务应具有学生综合发展性。通过经历任务探究过程,学生能提升数学素养、数学情感,能提升学生数学兴趣、责任意识及自身综合素质。(二)、任务教学法的过程要求:(1)教师对任务完成时间给出限定;对任务应指明探究方向;对任务结果的结论是否唯一应给出说明,但唯

12、一结论应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2)、教师不得干涉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能有充分自由的空间去选择最适合自己思考的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去综合问题涉及到的知识,从而从任务完成中自觉的建构出新知识。(三)、任务教学法的实践形式:(1)在课堂中。如初二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该节知识学生能很容易发现并用简洁语言总结出法则,所以任务安排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用较快的速度建构知识,形成同识。(2)在课后。对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综合知识较多的问题或社会实践性很强的知识,课堂中是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的,安排在课后学生通过感受任务完成过程,能更透的理解、掌握知识。如初一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3、一节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能建立起数学原来离生活这么近,数学能帮助我们分析生活问题的数学认识,这是很重要的。(3)课堂与课后的双向延伸。当然,以上两种形式不是绝对的,课后布置的任务要在课堂上展示结论及给出评论、总结。也可以把课堂中有争议性的问题留到课后去完成,学生可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四)、任务教学法的结果呈现:应以学生充分自由表达、逐一展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结果呈现应注意以下几点:(1)、呈现形式多样性,如口头表述、讲解式的小老师角色、书面成果汇报、书面以每期壁报形式汇展、作业式等,以学生选择为主。(2)、注重思考过程的展示。强调过程的思考性,只要投入到了过程就一定有收获。(

14、3)、每位学生都要呈现任务过程。关注每位同学的发展及取得的进步。(4)、进步的及时评价性。评价关注学生微小进步,以肯定、激励、指导为主、批评为辅。评价形式可以是口头公开评价,也可以以评语的形式批注在成果汇报书上。(5)、结论及时归纳。不同学生思维下的任务结论是可能有分歧的,教师在成果展示后应及时总结并形成知识点,再加以拓展、运用从而深化理解。比如,初一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节,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应专用一节课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成就,通过不同的案例,总结出数据收集的步骤、方式等知识点。(五)、任务教学法的步骤:(1)、前任务:教师引入任务,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知识,讲解任务的注意事项,布置任务。(2)、任

15、务环:学生自主探究任务。(3)、后任务:展示成果、作出评价、得出知识点。有探讨价值的保留争议,是非性知识的统一成知识点。(六)、任务教学法的结果期望:学生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充分整合运用知识探讨、发现结论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展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形成主动用数学思维观察现实生活现象的意识;同时,教师的教学进度、课时计划能顺利完成。即,完成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的同时又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试分数同步提高。三、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渗透任务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一)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1、有强烈的自尊心和

16、荣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成熟变化,使初中生希望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从而寻找机会展示自己,以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期以得到社会、特别是教师的肯定和赞赏。2、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独立性增强、思考能力增强。3、具备延展新知识的基础知识,具备思考一定问题的能力。小学6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使其具备一定思考问题的经验和策略。4、被动学习的能动性强于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由于长时期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叛逆性,但更多的是屈从于教师的权威。教师的话比父母说的都更有效。他们更愿竭尽全力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愿主动思考为什么。5、学生个体差异大。不管是从个体的思维、还是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差距都很大。6、智力上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的显著变化,各种智力因素(如言语、感知觉、记忆、想象及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得他们能更轻松、更快捷、更有效的完成各种认知任务。最主要的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与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