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9594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寄语求职中的毕业生一、调整好就业心态1、消除不良心理障碍 毕业生择业是人生的重要抉择,常常引起一些轻度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引起毕业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是否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特长且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是否能选中自己;屡屡被用人单位拒绝怎么办?自己看中的单位,父母、恋人不同意怎么办(2)自卑。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自卑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为在择业的过程中过低地估价自己,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甚至悲观失望,精神不振。 (3)怯懦。怯懦是

2、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在面试的时候语无伦次、张口结舌、支支吾吾、答非所问,从而影响了面试的效果,进而影响择业。 (4)孤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哪个用人单位录用了自己是其荣幸。看不起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5)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表现为受到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甚至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听天由命。(6)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因某些主体需要不能满足或强度较大的挫折感,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

3、与个人修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常见的有逃课、损坏东西、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进行不良交往、过度消费、嗜烟、嗜酒等。 (7)生理化症状(择业综合症)。 生理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多,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性格上本来就不十分健全,因此容易导致头痛、头昏、血压不正常、消化紊乱、背痛、肌肉酸痛、口干、心慌、睡眠障碍等生理化症状。 毕业生在毕业择业期出现上述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过于紧张,只要进行适当的调试就可减轻或消除。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试: (1)转化法。有时候,不良情绪是不易控制的。这时

4、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一种新的技能,参加有兴趣的活动,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平衡,保护自己。 (2)宣泄法。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去打球、爬山、放声歌唱、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宣泄情绪。但是宣泄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是无破坏性的。 (3)安慰法。人不可能事事皆顺心,择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可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多往下比,不要往上比,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4)沟通法。当你对择业感到茫然时,也可找老师、同学、亲友沟通,

5、说出你的一些想法,让他们谈谈他们的建议和看法。 (5)松弛法。在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心理冲突、入睡困难、血压增加、头痛等身体症状时,可以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放松练习。通过练习学会在心理上和身体上放松的方法,可以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2、克服十种不良心态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应聘时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

6、应聘同一单位,希冀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

7、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己前程。二、准备好求职材料1、推荐材料推荐材料一般包括求职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协议书、学业成绩表、证书复印件、招聘登记表等。求职信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附录共六方面的内容。求职信的称呼往往比一般书信的称呼正规一些,在实际书写时要区别对待。称呼是应聘方与招

8、聘方的第一关联,要礼貌,又不能生硬,同时也要明确收阅人。正文一般都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你是谁,说明求职信息来源,明确你要应聘的岗位(职务)。 第二部分简述你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各种能力;主要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有本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本专业技能和成就,有与本工作要求相符的特长、兴趣、性格和有关能力。第三部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谢招聘人的阅读;二是迫切希望招聘单位给予你面试的机会,并期待佳音。结尾写上简短的表示敬意、祝愿之类的祝词。最后,签上姓名和日期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求职信后一般都要求同时附上联系方式、毕业生推荐表、个人简历、学业成绩表和各种证书复印件等。 求职信不宜太长。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简

9、历一般500字以内为宜。不能有文字上的错误。切忌有错字、别字、病句及文理欠通顺的现象发生。写完之后要通读几遍,精雕细琢。 不可“翻版”简历。许多求职者写出来的求职信就是把简历用另外一种形式表述,求职信和简历的功能是不同的,简单的说,求职信是你个人意愿的表达,简历则是你经历的客观描述。格式正确,形式美观。按正规书信格式书写。形式上,要注意:层次分明、字号大小合理、行距适当。2、个人简历 一般来说,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专业、学历层次、政治面貌、联系方式)、教育背景、实践经历、获奖情况等。中央电视台和智联招聘网联合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简历中各项内容的重视程度依次是实践(实习)经历、

10、学习专业、毕业学校、特长。“实践(实习)经历”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伟创力人力资源总监王季丁认为:“一个大学生的简历里是否有过实习的经历极其重要,哪怕是女生卖些化妆品,也是宝贵的经历,起码证明她有意愿、勇气、激情走入社会,我们偏好这些脚踏实地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更快的融入企业。”写作简历的基本原则是(1)提纲挈领。写简历不要事无巨细地罗列自己所有的经历和经验,而要选择其主要的内容作自我介绍。 (2)表露优势和特长。优势和特长要与你应聘的职位相关的。(3)体现成就。简要而又明确地说明自己过去的成就。(4)富有吸引力。要让人看出你很有能力,并具有创造性,最适合应聘职位。(5)格式要

11、直观。让读者易于抓住重要信息。求职信参考范本和个人简历的参考格式在校园网的“学工在线”中可以下载,毕业生可参照写作和设计。3、毕业生推荐表 由于应届毕业生尚未拿到毕业证,为了证明其是即将毕业生学生,所以就用毕业生推荐表。推荐表常会被毕业生忽视,实际上推荐表的内容在设计上考虑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各院系的意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经历、个人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院系推荐意见等。推荐表中所填的内容是经学校有关部门确认过的,是最可信的,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因此毕业生必须认真填写推荐表中的各项内容。而个人简历都是自己写的,可信度不如推荐表。三、警惕着各种招聘陷阱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

12、遇到各种陷阱,大学生在求职时要高度警惕。归纳起来,主要有骗钱、盗取个人信息、自我宣传、收集人才资料、窃取劳动成果、施压内部员工和诱人犯罪等形式。1、借招聘之名骗钱少数中介机构,借提供用人信息之名,骗取毕业生的中介费。有时,不法中介人甚至与所谓的用人单位串通骗取钱财,中介人收信息费、培训费,而“用人单位”则收押金、保证金、体检费、服装费等。凡是先急于收取以上费用的多为骗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收取职工押金、保证金。如用人单位指定某一级别不太高也不太正规的医院进行体检,很可能是为了骗体检费。当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力资源公司从事人才中介服务,其服务确实要收费,也是合理的,也实实在在地为求

13、职者提供服务。但因不法者的存在,鱼目混珠,求职者很识别。为了避免毕业生上当,我们建议,毕业生不要直接向中介机构交费,凡需收信息费和培训费的中介公司,请先与学校就业管理部门联系,由学校先为其代收费,待毕业生按协议安置好后,再转付给他们。2、借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

14、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3、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为了积累自身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不要浪费求职材料,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4、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招不只是小企业会使,大企业偶尔也会用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

15、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一般情况下,以储备人才为目的的招聘,其招聘职位很多,从前台到经理林林总总几十种,惹得求职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他们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5、以招聘之名窃取劳动成果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如请应聘者编广告词、按要求设计软件,名义上是考核应聘者,实质上是窃取劳动成果。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

16、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另一种榨取劳动成果的方式是通过试用期实现的。一是只试用不转正,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 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因为试用期工资较低。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职位技术要求很低。二是非法延长试用期。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并且在试用前必须签订协议。6、以招聘之名施压内部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