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95860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教师自我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铺展开来。爱因斯坦提到: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俄国教育之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综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的综合能力往往成为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和前提条件,体育教学以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为主,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其它学科丰富又直接,体育教师言行举止、治学态度、个人修养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面对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更严的要求。显然,小学体育教师旧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已经无法胜任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

2、,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的自我提升。 一、更新旧有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 新课程凸显了素质教育的宗旨,表现出具有时代特色、新颖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策略,更加具体地丰富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反之,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目前对素质教育的观点和内容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认识。但是无论如何,体育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的阶段上,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方面要突破旧有观念,根据新课程

3、要求,自觉提高自身教育素养。体育教师应该从以往课程的被动执行的观念转为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从以往课程管理控制角色转为课程的组织、促进者。为此,需要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与领悟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学习,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新教育观,以更好适应新课改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二、加强学习,教研相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蕴涵着教育民主化、注重个性发展、人本主义等教育理念,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育体”,更重要的是“育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电

4、”、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同时,体育教师在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不要忽略对体育科学的研究。小学体育教师多数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体育科研提供良好的素材,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科研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重视,加上目前很多中学的科研条件、学术氛围不够,以及体育教师自身科研能力问题,导致中学体育科研大大滞后于体育教学的进展,这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体育教师必须意识到体育教学与体育科研教研相长、相得益彰、内在统一,二者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在新体育课程的总体指导下,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掌握新技术技能,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科研能力。 三、顺应时代背景,适应课改要求,提高创新能力

5、江泽民同志曾经对创新精神作了很好诠释。他指出:改革呼唤创新精神,因为改革就是要对旧观念、旧体制进行改变和革新,倡导新的理念,创造新的模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自我封闭,停滞不前,丢失尝试的勇气,丢失前进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很容易就会产生“过一天算一天”的“混世”思想,不思进取,丢失实践的劲头,丢失不服输的锐气。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进步的无限助推力,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动力。小学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小学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课程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无疑对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小学,特别

6、是农村小学,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器材匮乏。针对学校经费投入不足,运动场地不足,体育器材的缺乏,体育教师更加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即对体育器材进行一物多用的开发,根据器材特点开发其多种功能和用途,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体育器材匮乏的好办法。四、重新定位自身角色,重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进新兴体育项目,从培育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新课标还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思路决定出路,

7、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要遵循不同的角色要求,都要处理不同的角色关系。然而个体固有的思想观念,通常已经成为某种心理定势,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发挥惯性作用,在新角色的认同之前,由于新旧角色间的差距,往往易发生角色冲突,产生各种矛盾,从而产生不适应感。新体育课程对小学体育教师传统角色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小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能否及时转变,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将会对新体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通过自身角色转化、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课余体育锻炼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塑造终身体育

8、思想。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设计、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包含课程组织、实施、开发、设计、评价等整个课程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环境资源的总和。通过改造传统项目、挖掘民间体育、引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新兴项目、合理利用学校及周边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扩充体育课程资源。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参与是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更高的挑战。新课程基本价值取向,小学体育教师要从更深层次认识、理解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旧有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加强学习、重视体育科研,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唯此才能适应新形势,在体育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