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95684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 标 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根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根底。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开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2、。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表达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开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开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5、知道应负责任

3、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初中阶段1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2、初步了解计算机根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1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22、了解计算机根

4、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根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 ,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根本方法。 3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5、了解程序设计的根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8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

5、后。教学内容分为根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开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那么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响,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

6、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初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与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信息技术开展趋势。 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的根本结构和软件简介。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汉字输入。 操作系统的根本概念及开展。 用户界面的根本概念和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根本操作。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根本方法 文本的编辑、修改。 版式的设计。*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电子表格的根本知识。 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数据的表格处理。 数据图表的创立。模块五 网络根底及其应用 网

7、络的根本概念。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效劳。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电子邮件的使用。网页制作。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介绍。 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计算机硬件及根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平安。 计算机使用的道德标准。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根底 信息与信息处理。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开展展望。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计算机系统的根本结构。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开展。

8、汉字的输入。 用户界面的根本概念和操作。 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根本操作。 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根本方法 文本的编辑。 其他对象的插入。 特殊效果的处理。 版式设计。模块四 网络根底及其应用 网络通信根底。 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效劳。 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电子邮件的使用。 因特网上其他应用。 网页制作。模块五 数据库初步 数据库根本概念。 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 数据的组织与利用。模块六 程序设计方法 问题的算法表示。 算法的程序实现。 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各

9、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多媒体作品的发布。模块八 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计算机的硬件及根本工作原理。 软件系统简介。 计算机的平安。 计算机使用道德标准。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读制订中的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编者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一段时间了,目前,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信息技术教育高级研修班会议上,苗逢春博士介绍了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新课标,特别是对新课标中小学、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这里,我们对苗博士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希

10、望对广阔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开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根底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稳

11、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开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稳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

12、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那么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根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稳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良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开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开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

13、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表达“双价值。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四、适应地区差异

14、,表达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到达要求的根底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表达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表达“四地-立足地方现实,表达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表达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开展需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根底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根底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根底,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开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