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955230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摘要】中国的历史渊源表明,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红白喜事便是这种社会形态下派生出的一个产物。随着不断发酵,这种原是为了人情往来而开展的活动逐渐成为了一种敛财手段,从而掉入了“人情债”的陷阱。根据调研报告显示,川渝地区的许多农村都存在着这一现象,并且在几代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同时,随着新型农村建设的推进,这一现象也在慢慢出现变化。【关键词】川渝新型农村建设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宴请成风近年来,在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据相关文献的记在以及线上线下调研的报告显示,川渝地区多地农村关于宴席及礼金的收支达万元不止。本文将针对农村婚丧嫁娶“宴

2、请成风”现象做一个简要梳理。一、关系社会下农村宴请的“人情债”陷阱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人情往来逐渐被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人情往来所取代。此外,人情往来的货币化特征已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流行趋势,构成了一个社会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摆酒席,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但这种宴请很容易掉入“人情债”的陷阱。莫斯认为,礼物中包含一种迫使受礼者不得不回馈的“礼物之灵”,所以礼物双方的关系得以不断发展下去。马林诺夫斯基将之发展成为礼物的互惠原则。在农村,如果有一户人家摆了酒席,邀请了邻里乡亲,受邀客人于情

3、于理要在宴席中送上礼金,但人情债也由此产生。由于在宴席中一次次送出和收回人情,使每个人在每个时点都处于债务之中。互助制度的结果是互惠的,而动机却是自利的。随着不断地发酵,这种宴请不自觉地变了味,在许多农村,这种本意是为了人情往来的宴请变成了一种明目张胆的敛财手段,这就使得农村宴请逐渐步入了“人情债”的陷阱。二、川渝地区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概述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是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有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而四川与重庆比邻,在历史上也颇有渊源,因此,许多风俗习惯都比较相

4、似。而上述的这种有关婚丧嫁娶大小红白喜事“宴请成风”的现象在川渝地区的农村里屡见不鲜。在一篇约10年之前的调查文章中提到,在重庆秀山县溶溪镇,大大小小的婚丧嫁娶人情往来数不胜数,令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新生儿足月喝月米酒,过生日喝寿酒,结婚喝喜酒,老人过世喝丧酒,建新房喝新居庆典酒,这些毕竟常见,但还有许多人会巧立名目,办一些不需要大办的宴席,譬如说,没有考上大学要喝安慰酒,房屋加盖楼层要办酒,房子外墙贴瓷砖了要办酒,把木门换成卷闸门也要办酒。不过,更让人民气愤的就是办假酒,家中的老人明明不过五十多岁,偏要办“甲子酒”(60岁大寿),没钱买房,便先租房子来办酒。正是如此,大多数家庭每个月的礼金指出

5、都高达三四千元,更有甚者,达六千元不止。如果入不敷出,当地居民就只能到处借钱送礼。因此,该地居民纷纷直言想要搬离家乡,以脱离这样让人吃不消的敛财手段。其实,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很久,也并不只在某几个乡镇中存在。在本次面向川渝地区在校大学生的线上调研中,我们从大学生的视角,简单了解农村婚宴丧宴的基本概况,如宴席规模、随礼金额等,以及他们对农村婚宴丧宴的态度。结果大致与我们预期的一样,不论是来自长辈们的闲谈,还是切身的体会,农村宴请成风现象在青年一代人的心中还是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三、新型农村建设与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相互作用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

6、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直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时代的要求。得益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多方面的建设,我国农村一直在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迈进。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可见或不可见的改变。同样的,在新型农村建设发展的同时,发展成果也反哺了新型农村建设的进程,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1、新型农村建设对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的影响。在本次的线下调研,也就是实地考察中,部分调查结果与我们的初期设想略微有些出入。出于对农村的固有现象,我们往往会以偏概全,然而本次对白林村的走访,让我们颇有些“意料之外”。随着农村改革的探索,不

7、少农村已经踏上了“新型农村”的道路,白林村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少像白林村这样的农村已经逐渐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村的经营体制也已然发生显著变化。同样的,在面对婚丧嫁娶宴请成风之类的问题上,新型农村已经有了不小的整改。2、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对新型农村建设的影响。脱贫攻坚一直都是新型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时至今日,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帮扶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却依然突出。在这么一个情势下,一面着急开展扶贫工作,一面却铺张浪费,农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所带来的奢靡之风,从长远来看,对于脱贫攻坚是一个不小的阻碍。一环扣一环,这种现象对于新型农村建设有着不小的影响。四、结语其实,筹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渊源,我们不能一应批驳,但倘若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甚至影响扶贫工作进度,那么,便是极不可取的。如何加强农村居民的观念、如何加强政策引导,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参考文献】1 王雨磊王宁.人情债与人情味:农村宴席中的关系再生产J.中州学刊,2012.2 袁静.人情往来:一种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运作方式J.华中师范大学,2014.作者简介:陈安然,女,1999.02,汉,本科生,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政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