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5403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摘 要】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从小小的课文题目入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题目,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文题目巧妙地审、读、问、拓、比、琢,对于新课的导入、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感受语言的精辟以及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升华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题目;巧用 文题,即课文的题目,它是课文的“眼睛”、“窗户”,与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面对课文题目,只要赋予其新的思路.并合理

2、利用,它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一、兴趣的激发点 一些课文的题目本身就很讲究,如果执教者能挖掘和发现题目的佳处,引导学生思维、探索、联想,就会增加学生对学习文章的浓厚兴趣。请看笔者教学沙漠中的绿洲的揭题部分: 师板书:沙漠。指名读。 师:读着这个词,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生描述一望无际、荒凉、干燥的沙漠景象。 师板书课题:沙漠中的绿洲。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沙漠中的绿洲是什么? 生:沙漠中为什么会有绿洲? 生: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的?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文,好吗? 这样的设疑,使题目拥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在此

3、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当然会学得津津有味。 二、感受的切入点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多数课文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文本的过程中,课题作为“文眼”,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揭题部分: 师:现在,谁来读读课题? 生1:(大声地)让我们荡起双桨!生2:(高兴地)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神秘地)还有更好的读法吗?再体会,可以看看课文插图,试着读一读。(生思考,小声练读) 生3:(深情地)让我们荡起双桨(以双臂作桨,向前伸出,做出划船推开波浪的样子,边演边读) 其余学生先一愣,很快全体鼓掌!都试着边演边读,气氛也为之轻松活跃起来。 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描绘了少

4、先队员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此案例中,教者鼓励学生对课题寻求独特的感受、体验。前面的学生都只是将课题四平八稳地念出来,而最后一位同学不仅读了,更是演了!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有感悟、有思考,真正感受到了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与表达的喜悦心情,是角度新、创意好的创造性阅读。对课题的独特理解与感受,为整个课堂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气氛,以此切入,学生更易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水清、色丽、人欢”的场面。 三、体验的突破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从体验的角度进行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反思的触动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

5、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我国古代学习论中,“思”就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居于中心位置。那么,“慎思”的火花从哪儿来呢?课题就能起到很好的触动作用。如教学(特殊的葬礼: 通过阅读,学生已感受到瀑布昔日的壮观与如今的枯竭景象,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消失表示惋惜。 该课题中的“特殊”本是指向葬礼对象,这位同学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敏锐觉察到葬礼本身并不特殊,因为现在地球上物种灭绝太普遍了。从“特殊”到“不特殊”,他有了自己独特的发现,这发现就是“慎思”的结果。 五、习作的训练点 从题目入手,不仅对阅读有帮助。对学生的

6、写作同样大有裨益,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習作水平。请看一位教师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一个片段: 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读过之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1:课题上有引号。 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标点,很好。(板书:关注标点) 生2:这是一个人说的话。 生3:它后面有感叹号,是一种命令的语气。 师:你在读题时,也关注了标点,有自己的发现。 生4:我发现可以用说的话作为文章的题目。 师:我们在拟题上又有了新方法.不错! 生5:我从“必须”这个词,感受到说这句话的人当时的语气是很坚决的。 师:你关注到了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了自己的感受,挺不错!(板书:关注关键词) 生6:我们以前学过“黑板跑了”这篇课文,虽然课题上都有引号,但我觉得是不一样的。 师:你真会发现,还能把两篇课文题目中的引号作比较,(板书:比较)那你能说说不同在哪儿吗? 师:同学们都很会发现。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在审题、拟题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去钻研、去探讨、去追求,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只要我们潜心研读课文题目,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让学生把课文题目读活、读深、读透,读出情感、读出体验,就一定能使课文题目放射出迷人的魅力。这样的课文题目,还仅仅是课题吗?不,绝对不是,它的后面还有一串串感人的想象和一幅幅精彩的画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