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9520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检测·知能升级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秦王最后“扫”的是()A楚国B燕国C齐国D魏国2.(2011株洲学业考)某校历史教师安排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请你依据右图判断小华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是()A唐太宗B明太祖C秦始皇D汉武帝(2012*模拟)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载:“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这段材料旨在()A肯定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分封制的弊端D

2、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4.(2011*学业考)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5.下列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起了推动作用的是()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始皇焚书坑儒A.B.C.D.6.(2011*中考)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A.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

3、学说 B.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7.某中学学习小组在探究中国古代史时,搜集到以下信息:“车同轨,书同文”“秦灭六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这些信息反映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C.君主专制的加强和闭关锁国政策D.繁荣开放与民族关系的发展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AX骞出使西域BX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9.(2011*学业考)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

4、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A.西汉和古希腊B.唐朝和天竺 C.西汉和古罗马帝国D.元朝和意大利10.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A.B.C.D.11.(2012*模拟)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12.(2012*学业考)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

5、用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严惩贪污受贿C.颁布均田令D.迁都*、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1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二、非选择题14.自东汉以来,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了隋唐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材料一认识诗歌中的南北社会蒿里行曹操忆江南白居易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6、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材料二西汉至唐朝南方人口的变迁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材料三史书中南方经济状况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u,锄草)。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汉书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n;意:一年或一次的收成),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表明,东汉以后南方和北方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2)材料二中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7、什么?(3)根据材料三,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5.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下列有关改革的探究活动。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X步六孤陆贺楼楼活动一历史回顾(1)商鞅领导哪国的变法?请回答其变法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是哪一改革的内容?其改革原因是什么?活动二史事评说简要评论上述两次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活动三联系现实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解析1.【解析】选C。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

8、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诸侯尽西来”和图片人物的肖像,可以看出这位历史人物是秦始皇。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在中央建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本题史料指出秦始皇未分封子弟、功臣为诸侯,消除了攻伐之患,即肯定了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作用。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题干、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因此不会出现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的现象。

9、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弱小的诸侯国,加速了统一的步伐。战国时期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建立。秦朝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焚书坑儒不利于国家*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并且对先秦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

10、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归纳知识、提炼主题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都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联系所学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故题干中的信息反映了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概念提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具体说来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

11、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8.【解析】选A。汉武帝派X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去西域”“匈奴一日未了”,据此判断正确答案是A。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题干图片为丝绸之路,可知东方大国为西汉,西方大国为大秦,即古罗马帝国。10.【解析】选C。本题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渡之战曹操以少

12、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曹操被*联军利用火攻打得大败,一胜一败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故答案为C。 【方法指导】组合型选择题的题型特点:此类选择题实质是多项选择题在形式上的变化。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其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要求选出与题干条件相符的一组。解题技巧:一般采用选基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用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11.【解析】选D。本题考查

1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于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所学可知,A项内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B项内容属于孝文帝改革在政治上的措施,对民族融合作用不大;C项内容属于孝文帝改革在发展经济方面的措施,对民族融合的作用也不明显;只有D项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故选D 。13.【解析】选A。A、B、C三项都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原因,

14、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改革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14.【解析】辨析比较材料一的两首诗歌,曹操的蒿里行描述了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休,军阀割据,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唐朝白居易的忆江南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使本来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故出现了从蒿里行到忆江南里的变化。材料二表明西汉时,北方人口众多;唐朝时,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15、人口南迁,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据以上分析回答第(1)、(2)题。材料三的两则史料反映了江南经济由落后到富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大量的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再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据此回答第(3)题。答案:(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南方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2)东汉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3)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宋书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发达。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15.【解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回答第(1)题即可。根据材料二中的鲜卑姓改为汉姓,判断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其改革的原因是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