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94769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由大气作用对人类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等所造成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变化所 导致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气象灾害给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 方面都带来诸多问题,尤其重大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是一种具有紧急性和社会性的危机。要做好气象灾害应急管 理,首先需要认清旗下爱那个灾害的类型及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防御对策,才能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本文将从气象灾害基础 知识引申至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以及预警与防御,概括性讲述气象灾害与应急管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关键词: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防御一、气象灾害的类别气象灾害是指由

2、于气象条件变化而对人类生命、生产资料、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灾害。气象灾害的形成 需具备两个条件:致灾条件(天气气候条件的激烈变化)和受灾体的承受能力。天气气候复杂,类型很多,目前国内外对气象灾害的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从其性质而言,通 常可根据气象异常的主要因素,分为冷热、干湿、大风、低能见度等各种灾害。而根据天气系统的不同, 常常把气象灾害分为台风、寒潮、龙卷风等各种灾害。由于不同天气系统可以引起多种气象要素的一场, 故这两种分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根据气象灾害的成因、气候特征。所引发的危害等情况进行分类, 可划分成不同灾种所致的主要气象灾害种类。1. 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洪涝灾害是指长期将于

3、而产生的大量积水、以致径流淹没低地所造成的灾害,它是我国东部和南 部严重的气象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受地理位置、地形、降水量、植被、土壤等多种条件共同制约。 根据历史暴雨洪涝灾害统计资料。以我国为例,暴雨洪涝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1)地域性我国暴雨洪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有:东部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地区;次多暴雨洪涝区主要有: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暴雨洪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 蒙古和青藏高原,此少地区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分布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卢绍;平原湖区多、高原 山地少;山脉东

4、南坡多,西北坡少。(2)时间性暴雨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也有韵律性,我国暴雨洪涝灾害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2. 干旱缺水灾害干旱缺水灾害是指由于长期无降水或少降水而造成的水源短缺的灾害。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例如,19281929年的陕西大旱,全境940万人中 受灾死亡达250万人;195广1990年平均每年受旱农田面积约3亿亩;近2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1532.1亿 千克,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干旱在我国分布虽最为广泛,但各地受旱程度不一。3. 热害热害主要是以高温、热浪为表现形式的气象灾害。近些年,由于现代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纵横、植被 减少,使地面接收的太

5、阳辐射能量和大气反射回近地层的热量集聚增加,再加上工业生产、民用燃料、机 动车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温室效应使气候增温加剧。热害对人类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极易引起人们中暑等疾病的增加,其间接危害一方面体现在持续高温的 天气造成人们大量使用制冷设备,城市供水供电系统长时间超负荷用电,使断水断电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 另一方面,持续的高温加剧蒸发量,使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水库蓄水显著减少,加剧旱情。4. 寒潮与冷冻灾害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大范围区域的剧烈降温,并伴有 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由此所引发的灾害称为寒潮与冷冻灾害。

6、从我国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最多,次为华北,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地区最 少。根据历史寒潮灾害统计资料,以我国为例,寒潮灾害一年四季均会发生:(1)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是造成稻烂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又称倒春寒。(2)夏季低温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例如,1976年的东北全区性严重低温冷夏使东北 粮食总产减产达47.5亿千克以上。(3)寒露风是秋季我国南方的主要灾害性天气(4)霜冻也是一种低温灾害。5. 雷电灾害雷电灾害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热岛强度的增大,对流性天气增多,雷暴日数随之增多, 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呈增大趋势。雷电灾害直接影响着通信、供电、航空以及诸

7、多古建筑的安全。而且尤其 现代城市的运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次强雷电的电磁波感应极有可能造成计算机和网络通信 系统瘫痪,损失巨大。6. 大风灾害大风是快速流动的空气,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8级时(17m/s)称为大风, 而在天气业务规范中则规定平均风速大于等于6级(10.8m/s)时为大风。大风灾害通常是一种突发性的 灾害,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伤害。7.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冰雹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几亿元到十几亿元人 民币。我国冰雹灾害区主要在云、贵、甘、宁、陕、豫、晋、内蒙古、苏北等地。冰雹的分布大体是沿山

8、 系伸展,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其次为大兴安岭至阴山、太行山一带。另外,天山、长白山、祁连山、 云贵高原也是冰雹较多的地区。8. 雾、霾灾害雾与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雾是大量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致使能见度减小到一 定程度的天气现象;而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物在低层大气的稳定层下 部累积所形成的集合体,霾的出现表明大气已受到污染。雾与霾的共同点都是引起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 由于这种影响能见度而致的灾害称为雾、霾灾害。工业化的发展使城市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增多、气溶胶粒子等增加、谁起的浓度加大,导致形成大雾天 气的条件增多。大雾给城市交通、航空运输、供电线路

9、等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不利影 响。由于空气湿度大,浓雾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结露在输变电设备的表层,致使设备绝缘能力迅速下 降,有时会出现线路闪络、微机失控、开关跳闸,从而发生停电、断电故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政治影 响。大雾还可能会影响微波及卫星通信,使其信号锐减、杂音增大、通信质量下降。二、气象灾害的特点气象灾害是大气中能量不均衡引发能量转移导致的,是近地面大气运动作用与下垫面上的人类社会经 济活动的产物。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农业减产、交通通信设施破坏,不但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还间接给人们社会生活造成广泛的不利影响。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一样,都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经

10、济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自然因素与社会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常常是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表现。气象灾害 除了具有发生频次多、危险性、紧迫性、长期性、灾难性等灾害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 危害范围广(1)危害对象广泛(2)危害发生的空间广(3)气象灾害波及的范围广2. 地域性强(1)干旱灾害,干旱灾害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是发生的时间和特点不同。(2)洪涝灾害,以东南沿海及江淮地区发生频次多。(3)霜冻和冻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晚霜冻危害也比较严重;长江 中下游地区冬季冻害发生频次多,危害较重。(4)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江南双季

11、稻地区;东北地区常发生夏季低温灾害;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有时会 发生“八月寒”害,危害也较重。(5)严重风雹灾害多发生在平原、谷川地区,一般山区冰雹天气虽频繁,但成灾率低。3. 持续时间长4. 群发性5. 连锁性三、气象灾害监测对气象灾害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变化动态等信息,通过分析不同 气象灾害的演化规律、变化特点,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在定量化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 的演变趋势,及时发布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报告,可以为政府制定防御气象灾害政策、改良和合理利用气候、 水、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1. 监测方法气象灾害目前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网、天气雷达网以及气象卫星等

12、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 信息迅速传递给气象中心,进行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实现的。(1)气象观测网。气象观测网中的各气象站将观测到的各种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编报,发往指定的气象 通报台,再通过各地中心气象台传送到国家气象中心集中起来,再由中心把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信息转 发给各地气象台站和用户。(2)天气雷达网。天气雷达是根据雨滴、云滴、冰晶、雪花等对电磁波的散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气 象探测工具。(3)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用遥感技术,从宇宙空间探测天气变化和灾情的。由于旗下爱那个卫星上装 有可见光和红外及微波辐射仪器,故可接收地表和云层等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及地球大气和地表发射的红外 和微波辐

13、射,并不断向地面发送所探测到的资料,然后通过地面接收站的接收,并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得 出数据和图像。2. 监测指标体系在确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时,要选择对气象灾害影响较为突出的因子作为重点监测对象,进行长期、 定量、系统的监测。以生态气象灾害监测为例,其监测和调查的指标主要有:(1)气候因素(2)土壤因素(3)生物因素(4)水文因素(5)地形地貌因素(6)社会经济因素(7)人为因素四、气象灾害评估气象灾害评估是对气象灾害形成的可能性、强度进行的一种度量,是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评估和损失 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包括致灾因子评估、暴露程度评估、脆弱性评估以及灾情损失评估。1. 致灾因子评估致灾因子评估核心

14、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估计给定地理区域在某时间段内的某一致灾因子以一定强 度发生的可能性,通常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度量其可能性,以测量随机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研究区 域的地理特征、历史灾情、致灾因子、暴露要素、脆弱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灾害风险序列, 对影响区域的重大灾害风险进行排序、分级,确定优先应对的灾种,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减缓措施和投入。2. 暴露要素评估暴露要素评估的主要内容有:确定灾害区、确定灾害区的暴露要素、评价灾害区的暴露要素,因此, 灾害区暴露要素的评价能较全面的了解灾害区承受某一气象灾害破坏和损失的程度。气象灾害暴露要素的评估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收集统计数据、实地调

15、查、遥感影像法。3. 脆弱性评估受灾体的抗灾性能评估又称脆弱性评估,是一种对受灾体易损性的衡量评价。受灾体灾损脆弱性是由 受灾体本身物理特性决定,反映了受灾体本身抵御致灾因子打击的能力,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对于受灾 体的损害不同。4. 灾情损失评估灾情损失评估是气象灾害评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能损失有: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损失、以及 间接经济损失。其中损失的量化是灾情损失评估的重要内容,一般量化方法有:暴露统计值法、灾情指数 法、专家评定法。五、气象灾害预警预警是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核心环节,是气象灾害领域防灾减灾的关键。加强气象灾害预报工作,建 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

16、统,建立有效的预警管理系统对防灾减灾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1.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气象灾害预警是防御气象灾害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它强调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渠道,实时发布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警示系统,以便形成政府主导与公众积极参 与的全方位气象灾害防御体系。2. 气象灾害预警的主要途径有效实现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途径,就是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针对气象灾害预 警的实际需求,以定时、定点、定量和连续滚动预警为主要特征,将预警的有效性作为判别标准,建设一 个天气监测实时化、预警预报精细化、传播渠道科学化、信息服务个别化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六、气象灾害防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