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94513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 SARS是由 SARS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播迅速、病死率较 高。我县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县场众多,商品流通、人口流动 十分频繁,存在着发生疫情的严重威胁。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预 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指导各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发生、扩散和蔓延,保障公众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 治管理办法、浙江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制定本技 术方

2、案。2. 疫情分级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的病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范围 和趋势,分级实施控制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控制效果。2.1疫情预警(蓝色警报)与我县通航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其他省、 县已有疫情发生,我县 存在疫情输入可能。我县出现散发疑似病例或多个医学观察病例,但 未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2.2 C级疫情(黄色警报)本县发现首例临床诊断病例或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住院病例数 在2例以内(包括2例),或病例在2个县(县、区)以内,无续发临床 诊断病例或医源性传播。2.3 B级疫情(橙色警报)本县发现临床诊断病例数在 3至5例(包括5例),或已出现续发 临床诊断病例或医源性传播

3、,或临床诊断病例分布在2个以上5个以 内(包括5个)县(县、区)。2.4 A级疫情(红色警报)疫情在本县发生暴发流行,出现较多的续发临床诊断病例或医源 性传播,临床诊断病例数5例以上,或有6个以上县(县、区)出现临 床诊断病例。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分级响应3.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要确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点,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 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 预防控制对策。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疫点的卫生处理工 作,指导村(居)委会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工作。

4、做好技术与物资储备。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对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分诊和消毒 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措 施进行指导。3.2分级响应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组建应急 机动队,并分成若干个机动组,每个组的组长由单位领导或科所负责 人担任,组内必须包含流行病学、消毒、米样检验、健康教育等专业 人员。机动队人员组成、职责、联系方式等内容要以书面形式发到每 个人,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在应急状况时,行动组之间应分组间隔行动,每次至少保 持一个预备组不在接触传染源的现场,以确保安全和保持持久的工作 能力。疫情预

5、警(蓝色警报)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处置任 务。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技 术指导。C级疫情(黄色警报)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处置的业 务指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指挥要求完成相应任务。B级疫情(橙色警报)、A级疫情(红色警报)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处置 任务的业务指挥,县、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指挥要求完成相应任 务。4、现场处置4.1前期任务做好应急准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日统计报告,实施医学观察病例、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辖区内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例 会制度,加强

6、对医疗机构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询 问等业务指导及培训工作。4.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机动队到达现场后,应按照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 并做好记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案调查、病因调查、传播链调查、 提出控制措施及如何落实的建议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的追 踪调查。负责采集非住院对象的样品。具体操作规范按浙江省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执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及实验室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 守操作规程,严格做好自身防护。具体要求按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医务人员现场防护指

7、导原则(试行)、浙江省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 作指南执行。4.3控制措施(包括消杀以及媒介控制)431现场消毒处理: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划分和处 理现场,对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医学观察病例的住所及可能污 染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432指导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留院的医学观察病例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场所与物品,必须经消毒处理。 具体操作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消毒技术方案执行。433负责对消毒处理以及遗体运输和火化人员的防护工作提供 技术指导。病人遗体由所在医院负责消毒处理, 遗体必须及时就地火 化,具体按浙江省传染性非

8、典型肺炎患者遗体处理方案执行。4.4接触者的判定和医学观察接触者的判定:参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试行)要求,分为密切接触者与一般接触者。密切接触者一般采取家庭隔离,必要时也可采取留验站集 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场所实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一般接触者实行自我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1次,若有异常应立即就近到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诊治。4.5现场应急监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取得的信息,确定发热呼吸道疾病症状 监测范围及要求,并及时进行分析。实施门诊日统计分析制度,及时调整现场应急监测的范围、 定义及时间。4.6卫生宣教与健康教育461按照附件6 SARS健康教育指导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开

9、展SARS及其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丰富公众卫生防 病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疫区人群知晓率 或每人宣传资料获得率达50%基数,疫情分级每提高一级,知晓率 或每人宣传资料获得率提高10%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做好疾控人员、医疗卫生人 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疫情的发现、报告和疫情处置能力。以疫区医疗 卫生人员培训率达 50%为基数,疫情分级每提高一级,培训率提高 10%4.7应急接种在疫苗允许使用后,以村(居)为单位,应急人群的预防接种率 达85%以上。4.8现场处置重点和注意事项隔离传染源: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 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

10、情况下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 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播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特 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 ARDS寸传染性较强。退热后传染性 迅速下降,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尽早采取隔离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分开安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 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应当单间隔离,经病原学或者血清学确诊的病人可 以置于多人房间。482现场采样:鼻咽分泌物最佳采样时间为患者出现症状后7 天内(57天阳性率最高);采集双份血。个人防护:按照分级防护。5、长效监测在采取措施后,以县为单位,经过连续 14天的

11、医学观察无新发 病例,该县即转入常态监测。6、附件卫生部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预防控制有关技术 方案的通知中SARS疫情处理的有关技术方案(共有6个指导原则) 附件1 SARS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附件2 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附件3 SARS防治消毒技术指导原则附件4预防SARS1过交通工具传播指导原则附件5农村地区SARS治指导原则附件6 SARS健康教育指导原则附件1SARS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一、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工作环节。做好SARS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 目的是:1. 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

12、径;2. 确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及一般接触者, 进行分类管理,防止疾 病的进一步传播。二3. 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依据;4. 为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 索。二、工作内容1. 病例的个案调查2. 接触者追踪3. 资料管理和利用三、工作程序和方法(一)病例的个案调查1. 医院所在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 SARS病例(或疑 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 病学个案调查。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 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2. 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 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 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的地方可通过

13、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他知情者 补充或核实。如病人病情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 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3. 按照SARS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容: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 及患者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和与其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情况。 调查表 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晰。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SARS病例的订正报告或转归报告时,应及时做好随访和相关信息的补充调查, 进一步完善个案调查表。对病人进行随访时,要注意了解病人健康恢复情况。(二)追踪接触者1. 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根据个案调查获得的信息进

14、行分析,按照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确定密切接触者和一 般接触者,及时开展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管理。调查内容详见“SARS 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附表 2)。2. 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在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做好接触者信息的通报,按照 SARS 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接触者实施管理。(三)流调注意事项1. 流调人员应按照有关SAR酚护指南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2. 流调人员调查时应注意发现病人隔离管理和消毒、 防护等方面 存在的薄弱环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四)资料的管理和利用1. 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行计算机个案化管 理,调查表的数据库要逐级上报至中国

1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质量控 制和分析利用, 并及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分析 结果,以指导疫情控制工作。3. 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和汇总分析结果以及调查报告均要及 时整理归档。附件 2SARS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在一定的条件下,SA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密切接触者具有 较高的感染机会。密切接触者,因暴露于 SARS病人(密切接触), 导致其感染SAR3的可能性较大。密切接触是指治疗或护理、探视SARS 病人或疑似病人;与病人共同生活; 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接触病人的呼 吸道分泌物或体液和 / 或排泄物(如粪便)等。为了更好地判定和处理SARS勺密切接触者,及时、科学地针对 其采取措施,特制订本原则。一、判定标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SARS病人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故在判 定密切接触者、 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 要综合考虑接触时病人 发病与否及症状情况、与病人接触方式、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接 触时间长短等, 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接触者的调查和判定由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负责。(一)密切接触者1. 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密切接触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与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