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94505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试题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一、选择题 (此题共 10 小题,每题 7 分,共 70 分,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1(2021年*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下列图,假设物体在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t 0 时的速度均为零,那么其中表示物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解析:选项 A、B、D 中物体均做往复运动, 只有选项 C 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答案: C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2(思维拓展 )如下列图,一个圆筒形容器内部盛有两种液体,它专业资料整理WORD

2、格式们的密度不同但又互不相溶,因而分成上下两层有一铝制小球,沉着器的上部液面由静止开场下落不计液体对铝球的摩擦阻力,那么铝球向下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图线可能是 ()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解析:两种液体分成上下两层,密度小的在上,密度大的在下铝球进入上层液体之后,重力大于浮力,向下加速运动,进入下层液体之后,浮力变大,假设浮力仍小于重力,那么做加速运动,但加速度比上一阶段小,假设浮力大于重力,那么做减速运动,故 C、D 正确 来源 :学* 科* 网 Z*X*X*K答案: CD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场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专业

3、资料整理WORD格式好停顿,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列图,那么在 0t0和 t03t0这两段时间内的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31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1C位移大小之比为 21D 位移大小之比为 13v00解析:加速度是速度 时间图象的斜率, a1t02,B 正确,A 不正确;a20v012t 00v0位移是 vt 图线与 t 轴所围的面积,s12 t 012v00 ,C、D 不正确s2t022答案: B4 如下列图,物块 A 正从斜面体 B 上沿斜面下滑, 而斜面体在水平面上始终保持静止,物块 A 沿斜面下滑的 vt 图象如下列图,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块 A 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

4、到两个力的作用B物块 A 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地面对斜面体B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斜面体 B 相对于地面没有水平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解析:物块 A 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由于物块 A 沿斜面匀速下滑,所以斜面体 B 相对于地面没有水平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答案: BD5(探究创新 )一质点自 x 轴原点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 a 加速,经过 t0时间速度变为 v0,接着以 a 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20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v0 t0速度为v0时,加速度再变为 a,直到速度变为v0,其 vt 图象如下列图,那

5、么48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质点一直沿 x 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将在 x 轴上一直运动,永远不会停顿C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D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 v0t0解析:由 vt 图可知,质点先沿x 轴正向运动,经2t0时间反向加速后减速,接着又正向加速后减速,如此反复,但每次位移总比前一次小,最终停顿,质点在运动 过程中在 2t0时刻离原点最远,其位移大小等于大三角形面积10 0v0t0,2t2v只有 D 对 来源 : Z*K答案: D6(2021年龙港模拟 )汽车 A 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 后以该时刻的速

6、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 B 以 8 m/s 的速度从 A 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 A 车一样,那么从绿灯亮时开场()A A 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 车相遇 来源 : Z*K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BA、 B 相遇时速度一样C相遇时 A 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解析:汽车 A 在匀加速的过程中的位移12sA12aAt1180 m,此过程中汽车B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的位移 sB1vBt1240 msA1,故 A 车在加速过程中没有与B 车相遇, A 错误, C正确;之后因 vAaA 112 m/svB,故 A 车一定能追上 B 车,相遇之后不能

7、再相t遇, A、B 相遇时的速度一定不一样,B 错误, D 正确答案: CD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它们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 两图象在 tt1时相交于 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 Q, OPQ 的面积为 S.在 t0 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 d.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 t,那么下面四组 t和 d 的组合可能是 () 来源 :Z*kA t t1, d S11Bt t1,d S241113C t t1,d SDt t1,d S2224解析:在 t1时刻如果甲车没有追上乙车,以后就不可能追上了,故t t1,A错;从图象中甲、乙与坐

8、标轴围成的面积即对应的位移看,甲在t 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比乙的多 S,当 t0.5t时,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多出3 ,即相距3 ,14Sd4S选项 D 正确答案: D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t 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 v t 图象中 (如图 ),直线 a、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 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 10 s 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 5 s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 t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解析:从 v t 图象可以看出, 0 10

9、 s内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逐渐远离;10s 20 s 内两车距离越来越小,逐渐靠近; 5 s15 s 内 a、b 的 v t 图线下所包围面积相等,故位移相等;t 10 s时,两车速度一样,相距最远,故只有C 正确答案: C9(2021年*模拟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在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由图象可知()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 mC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乙在甲之前4 mD出发前两质点的位置是甲在乙之前4 m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解析:由图象可知乙在追赶甲,即甲在前乙在后,且二者速度均为零时,距离最

10、远,其最远距离 来源 : ss 乙 s 甲 1 3 4 m122 m 4 m22即 B 、D 正确, A、C 均错答案: BD10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列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b 加速时,物体 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B. 20 s时, 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 s 时,物体 a 在物体 b 的前方D.40 s 时, 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解析: a 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a1v14010 m/s21.5 m/s2,b 物体的加速t20度 a2v2400m/s2 2 m/s2, a1 a2,A 错;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

11、的面积等 t 4020于物体的位移,两个面积之差即为 a、 b 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由图可知 t 40 s时,两者相距最远, B 错; t60 s 时, a 的位移大于 b 的位移, a 在 b 的前方, C 对;t,、 的位移分别为1 104020 m4020 m1 300 m,s21402040 s a bs22m400 m, a、 b 之间的距离为x x1x2900 m,D 错答案: C二、非选择题 (此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5 分 )甲乙两运发动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 m/

12、s 的速度跑完全程; 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 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到达与甲一样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接力区的长度 L20 m.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 s013.5 m 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 t,乙从开场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 s,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 来源 :Z+*+k由几何关系知对甲:13.5s tv12对乙: s2at ,且 vat 9 m/s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来源 :学 |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