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944353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育:由于教育形态多样可以把它分成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是根据教育者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广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是推动教育学和教育问题发展的动力,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8)3、教育功能:有两点。1、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2、教育活动是通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P8)4、素质: 对素质的概念有两种不同的

2、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指人的生理解剖的生理性特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素质 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二、简答题1、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答;有四个特点。1、平等性。所谓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及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二是要平等地教育广大青少年一代,即教育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平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2、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用在生产劳动上。3、在整个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原始社会的教

3、育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年长一代对青少年的教育祝主要是在生产劳动以及政事、宗教、艺术等活动中进行。4、教育手段极端原始。原始社会既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和教材,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2、简述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答: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设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改革,教育功能得到多方面认识并期待得到全面释放,教育改革朝向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P23)3、简述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是教育学的萌芽,其标

4、志是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西方古代的苏拉格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第二阶段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第三阶段是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第四阶段是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P23)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答:教育现代化包含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等。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

5、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是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静态意义上,个体自身遗传素质和个体所处的环境,都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种 可能性因素。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过程。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一方面,活动是主体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个体对活动目的的确定,对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的选择,对活动过程的控制,都

6、是个体发挥自己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2、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所需准备的条件。答: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能动的个体,尽管个体不能选择自己生活的历史时空和社会环境,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活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各种活动中发挥人主观能动性。2、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学校是组织化的机构,学校自身的条件影响着人的发展。3、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 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作用。4、社会发展状况:社会

7、的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四、案例分析题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

8、“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教育学第2次平时作业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希望和国家对教育的希望。狭义的

9、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2、德育:德育有广义德育和狭义德育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狭义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形成思想品德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对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品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品质的教育。3、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4、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

10、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二、简答题1、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是什么?答:有四点。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方向。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我们要培养的是新型的新型的劳动者,是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人。2、坚持德、智、体等方面的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

11、劳动者。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首要的是智力和体力的广泛、充分、统一、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一个完善的社会人具有丰富的属性。德、智、体是人的素质构成的主体,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对人的素质基本要求,也是人自身整体发展的内在需要。3、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从1957年正式提出教育方针以来就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点。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生

12、产所必需的,也是培养人所必需的。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体育是各育的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129)3、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实现应具备的社会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是历史的过程,亦是历史的必然,但

13、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4、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类别体系。答:有5个体系:1、基础体育体系;基础体系亦称国民基础教育,为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是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学习的教育以及着重职业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的教育。3、高等教育体系:我国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实施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高等学校为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类。4、成

14、人继续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为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和成人社会教育的总称,它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5、特殊教育学校系统;特殊教育是运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设备对特殊儿童和少年进行的教育。三、论述题1、联系您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答: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任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匀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倒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

15、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作出了一系列工资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你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答: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主要从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六方面进行的。 以往的改革没有突出理念上的改革,只是课程内容上的变革。四、案例分析题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

16、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教育学第3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课程:广义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目的,而选择教育的总和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2、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