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94416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拙政园中部空间处理与上海辰山植物园比较1.拙政园的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部景区,又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说道拙政园的中部景区,那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域有聚有散,聚处辽阔,散处曲折。水池东西两侧留有水口,伸出水尾,疏水若无尽。水中筑有东、西两岛山,将水池分为两部分,西山“雪香云蔚亭”立于其上,东山“待霜亭”藏于其中,两山之间有溪谷,架小桥,栽植柑橘梅花,暗合待霜亭,香雪海。西山西南角“荷风四面亭”恰处于水池中央,西、南各有一曲桥,系统“柳荫曲路”,南街“南轩”,为全园之交通枢纽。中园之中,最精妙借景,还在于巧借北寺塔。园中水域广袤,曲

2、径通幽,正暗合淡泊舒朗之意。远香堂之名取自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值”,拙政园中部主要厅堂。堂是一座四平厅,平面为矩形。南北为主向,开有一列落地长窗,东西两面亦是,但一般均关闭,这一四周为窗的做法在古典园林营造学上成为落地明罩,能是厅堂内非常空透,方便赏景。堂之南数步,是一泓清池,其间一色清雅花砖铺地,池边栽广玉兰数株,枝叶扶苏。池上架一座小桥,跨水而去,通向彼岸的黄石假山和曲廓。山岩古拙,古榆依石,幽竹摇曳,坐厅中南望,是一轴自然古木竹石小景,看不出明显的入口腰门,堪称园林造景上的“隔”的大手笔。所谓“定厅堂为主”,所以远香堂的选址是极为重要的。“筑垣须广,空地多存”厅堂周围,视野开阔,向

3、北望去。正是中部水池,池中芙蓉,香远益清,透过中窗正将“雪香云蔚亭”借入其中,“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作为主体建筑。远香堂运用多种造园手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廓,面对广池,旁边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形成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桐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四门中,分别描述了北面青竹石笋,四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正合“切要四时,何关八宅”之意雪香云蔚亭,园水池西边山岛之巅,系一古朴雅健的矩形方亭。雪香是古代诗人形容洁白有香之花景的常用语

4、,有的指白菊,有的指杏花,但最多的是指梅花,如梅林便有香雪海之雅称。此小亭高踞一园之上,似乎与云相映,四周植梅多本,冬春开花,冷香四溢,故名。池中山岛,全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片郁郁苍苍,极为野趣。这一画的景色恰如南朝梁诗人王籍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描绘的意境。亭中悬一额,“山花野鸟间”,雪香云蔚亭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荷风四面亭,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这里山岛伸出一只三角形小角,池水周环,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东一比,小路绕山岛而来;南边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厅远香堂的西邻倚玉轩;正西,经由五曲桥

5、可直接柳荫曲路游廓,是拙政园中路游览的交通枢纽。同时小 亭四面贴水,位置地平,绰约立于池中央,与高处的雪香云蔚亭相映成趣,是整个水景画面的中心。荷风四面亭与两侧曲桥是拙政园中部埋水的大手笔。有此一亭两桥,便使中部水面有了明显的分离,而两曲桥桥身空透,桥栏地平,使视线能一直延伸过去,这种似分非分的处理,仍保持了池水的开阔和绵延。小亭是桥的中介和加强,若是无亭,两桥相接便显得过长,与江南园林的风格相违,又使池面相对显得狭小,有此一亭,可使这池中小景现出两种虚实变化的对比:亭身空透,无遮无拦,与山脚石矶正好互对互称;桥下有水谓之虚,亭下有石谓之实,从远处赏景,又是横向的一虚一实的对比。其额悬于东向柱

6、上,两边挂有一联板对“四壁荷花二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画龙点睛的告诉游览者这一景区的迷人意境。风吹墙动,绿浪翻滚,清香四溢,色、香、形俱佳。春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绣绮亭,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小筑。绣绮亭是拙政园中部水池南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棠春坞等几组组成。山下湖石围成的自然形花坛中种植多本牡丹,每当阳春三月,姚黄魏紫,娇艳欲滴,登亭四望红花绿叶,烂漫如锦。小亭造型很是清秀,

7、四角起翘轻盈又舒展,台座、柱身及屋顶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充分展现了古典园林小筑之美。亭西檐下,悬挂着横卷形成的匾额,上边行楷写着亭名。香洲位于水边,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登“船”是由三块石条组成的跳板,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天地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前眺倚玉轩,左望见山楼,右顾小沧浪。烈日酷暑,此地却荷风阵阵,举目清凉。天寒地冻,这里照样是鸟飞鱼翔,胜似春光。舫西是船尾,有小门通往玉兰堂后,门楣题额“野航”两字,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诗意,点出了景观主题。拙政园中的这条早船,不仅建筑手法典雅精巧,引人入胜,还能使人感悟到一种对高洁人格的追寻。倚玉轩又称南

8、轩。位于远香堂西侧临池,是四周带廓的三开间小轩主向朝西,与早船香洲隔水相望。步下三级石阶向北,即是兰曲平桥,去荷风四面亭,向南有游廓,通向小飞虹廓桥。这一带曲廓弯环回转,形成一曲尺形的小庭院,园内原先种植青竹数十竿。小轩东廓直接主厅北边的大月台,与之成掎角之势,是拙政园中部名景之一。小轩在建筑上也颇有特色。为了方便赏景,共有三个出口,除西向主门外,向南、向东的轩廓上均有出入口,堪称处处领虚。屋顶为歇山构造,曲线优美,歇山山花探入水面,从对岸山岛看来,其倒影上下相衔,分外姣好。拙政园中部空间,处处景物皆有意蕴,种种手法精妙得体,正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2.辰山植物园的分析辰山植物园是以华东区

9、系植物收集、保存与迁地保护为主,融科研、科普、景观和休憩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中的辰山是佘山山系中的一座孤山,如环绕公园的绿带,爬到山顶可俯瞰公园全景。公园内的矿坑花园和两湖、小岛非常值得一看,其中,矿坑原址为一处采石场遗址,设计者通过生态修复,并对深潭、坑体、迹地及山崖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成为一座风景秀美的花园。辰山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中心展示区建造了矿坑花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等26个专类园。中心展示区与辰山植物保育区的外围为全长4500米的绿环,展示了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代表性适生植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矿坑花园。矿坑花园位于上海植

10、物园西北角,邻近西北入口。主要通过绿环道路和辰山市河边主路与整个植物园相连。在辰山植物园整体规划中,矿坑定位为建造一个精致的特色花园,总体目标是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园艺花园,项目主题是修复式花园。通过对现有深潭、坑体、迹地及山崖的改造,形成以个别园景树、低矮灌木和宿根植物为主要造景材料,构造景色精美、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沉床式花园。 设计立意源于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利用现状山体的皴纹,深度刻化,使其具有中国山水画的形态和意境。同时参考嘉庆府志载,立意于辰山“十景”:洞口春云、镜湖晴月、金沙夕照、甘白山泉、五友奇石、素翁仙冢、丹井灵源、崇真晓钟、义士古碑、晚香遗址。 以空间结构为设计基础(保证整体性),以精细的质感为设计诉求,植物材料满足植物园展示、科教功能,植物空间层次丰富、结构合理、色彩雅致。3.总结与分析艺术源于场地本身。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是一个富于挑战也富于趣味的项目,景观设计既借鉴了西方,又从历史的语汇中挖掘,得到的是一个不拘于形不泥于理论的结果。而拙政园(中部景区)传承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精髓(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充分体现建筑与环境的匹配,与理水艺术。 拙政园与辰山植物园在不同的年代建造,但是都体现了人们对园林的美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