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944120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一般均衡、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思考题1.论述互换和生产一般均衡的实现条件。2.为什么说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不相等时,资源没有达到有效配备。3.市场失灵因素有哪些?4.信息不对称如何带来市场失灵?5.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性是什么?6.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7.运用实例阐明外部效应和环保的重要性,政府有哪些对策?8.试述收入分派均等化政策的内容。9.政府失灵的含义及其因素?二、计算题.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而成本函数为,试求:(1)若该商品为一垄断厂商生产,则其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则其产量和价格应各为多少?(3)社会纯福利

2、在垄断性生产是损失了多少?某两公司之间存在外部性,公司1予以公司导致外部不经济。公司1生产X产品、公司2生产Y产品,各自的成本函数为x、y分别为两公司的产量,公司2的成本受公司的产量x的影响。X、Y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80、60。(1)假设两公司不对外部性进行交涉,两公司的产量各为多少?(2)假设两公司进行外部性问题交涉,交易成本为0,两公司的产量为多少?()在(2)的场合,对公司1的外部不经济有法规及无法规时,两公司如何分派利润?()政府为克制外部不经济,对公司的生产每单位征收t的税收,公司各自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税率t应定为多少?(5)政府向公司1对的产量征收每单位的税收,而向公司2按每单位

3、x的产量发放t的补贴。假设两公司可以无交易成本地自由交涉,那么政府的税收、补贴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3.某经济由两个个人及一种公司构成。公司雇佣劳动L以生产,生产函数为公司利润均等地分派给两个人。公司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公害,公害量z依存于x两个个人的效用依存于及z,两人均为初期两人均只有8单位的劳动。(1)在没有有关公害的法规时,竞争均衡的产量x及公害量z为多少?,(2)阐明帕累托最佳资源配备状态。(3)政府为克制公害,向公司按每单位x征收t额的税收(税收均等地分给个人用于补贴), 税率应定为多少? 4两公司间存在外部性,公司1对公司2产生外部不经济,、y分别为公司12的产量,成本函数分别为,X、

4、分别为两家公司的产品,其市场价格分别为和3。问:(1)若两公司不进行外部性问题的交涉,两公司的产量及利润各为多少?(2)从经济福利角度来看最佳的两公司产量。(3)政府对公司 课税,税额 T依存于生产量 x和税率 t,T =tx。在公司不交涉时,求使经济福利最大的最优税率t。(4)如果两公司间可自由地对外部性问题交涉,交易成本为0。在公司1没有补偿责任的状况下,两公司的生产及利润分派为多少?()若公司有补偿责任的法规存在,(4)题中的利润分派有何变化?参照答案:一、思考题1互换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生产也同步均衡,生产达到均衡同样也不能证明互换同步也达到均衡。要使生产与互换同步达到均衡必须具有一定的

5、条件。使生产与互换同步均衡的条件是任何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MRX= MRAXY=SBX借助几何图形,我们可以对这个均衡条件作进一步的阐明。从社会既定的资源状况出发,假定社会资源已经达到了最优配备,于是可以得到生产的契约曲线,我们将其转换为图8-5中的生产也许性曲线T线。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达在给定一种产品,如产量的前提下,另一种产品Y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尽管生产也许性边界上的每一点都代表资源配备的最长处,但是每一点X、两种产品的相对产量不同,也就是说,生产也许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决定一种互换的一般均衡图形。2.答:我们之因此

6、把MTXY= SAYMSY作为互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由于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干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使资源达到有效配备。如果MTY不等于 MRSAXY和MSBX,例如,若S=2,MRT=1,表白消费者乐意放弃两单位Y商品而得到一单位X商品。但是,生产中多生产一单位X商品仅需要放弃一单位Y商品的生产,阐明重新配备资源以增长X商品的生产是必要的。只要MRT与MS不相等,重新配备资源都会使消费者受益。3.答:第一,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局限性的含义是在具有所有抱负条件和市场机制可以充足发挥作用的状况下,市场对某些经济活动仍然无能为力。由于市场作用的局限存在,其作用范畴在客观

7、上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市场失灵的存在。在现实资本主义发展中,市场万能论早已被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所粉碎,市场失灵的现实被人们所公认。市场局限性使得紧紧依托市场解决一切问题早已不也许了。因此,有市场局限性而产生的市场失灵,已成为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属性和现实。第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即市场具有不完全性。在西方经济学的论述中,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调节资源配备终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的不完全性就破坏了市场充足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资源配备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浮现市场失灵。由不完全性产生的市场失灵也称为市场缺陷。西方经济学觉得,市场不完全性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的:一是完

8、全竞争市场是一种抽象的抱负模型,条件苛刻,现实市场主线不能具有和达到规定的条件。二是社会化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使现实市场更加远离完全竞争市场,破坏完全竞争市场合规定的条件,这就必然导致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应当把市场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分开。这就是说,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要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限度。第三,市场自身不完善。这重要指两种状况:一是市场还不够发达;二是市场在运营中浮现功能障碍。这是由于市场功能不健全或遭受破坏而浮现的市场失灵。市场不发达的因素重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化、商品化、货币化不发达,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当今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就是这样。市场在运

9、营中浮现功能障碍的状况如:互相竞争的公司勾结形成垄断;公司为谋取暴利采用不当手段破坏秩序等等。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损失有如下几种状况:(1)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当交易双方的其中任何一方对于交易也许浮现的风险比此外一方懂得更多时,就会浮现逆选择问题。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lof)对旧车交易中总是坏车充斥市场的状况作了理论分析。(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Morl Hzar)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减少防备意识而采用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其产生的因素就是非对称信息。她会破坏市场的运营,严重的

10、状况下会使得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3)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所谓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的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也许追求她们自己的目的而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的状况。一旦浮现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其后果不仅是公司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会使资源配备的效率受损,由于在没有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状况下,社会将生产出更高的产量。5答:社会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私人产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公共产品。6.答:0年代后来,以布坎南(Buchaan,.)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假定应用于分析政治决策过程,觉得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也是经济人行为。公共选择学派觉得,人类面临

11、两类基本领务:一类是完全私人性质的,此类事务是由个人在市场上自由作出决策;另一类是集体面临的公共事务,此类事务波及到全社会的福利,必须由全体成员共同决策,即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来决策。公共选择学派觉得,对政治领域人们行为规则的老式假定是靠不住的,在“政治立场”上,个人也是严格按经济人的方式行动的。犹如在交易市场上社会目的是间接实现同样,在公共选择上,社会目的也是间接实现的,由于公共选择主体的直接动机仍然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如更少的参与费用,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权力以及由此而派生的更多的物质利益。.答:具体内容有:第一,政府直接管制。制定规章制度,制定具体的科学环境指标和环境原则,如规定空气和水的质量

12、原则,作为环保的基本准则,必要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某些原则。第二,制定与实行有助于环保的产业构造政策和产业地区配备政策,对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环保型产业重点扶植、优先发展。限制公害型产业(重化工业)的发展,避免与控制人口的多种企事业单位过于集中于都市。第三,加强对环境污染产业的管制。具体由三种类型的政策:一是运用税收和津贴手段。对导致外部不经济效应的公司,国家应当征税。其数量应当等于该公司导致的损失,以便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等,从而达到最优效率状态。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公司,国家要予以津贴来发展生产。二是使用公司合并的措施。三是使用规定财产权的措施。第四,扩大政府环保经费支出,开展环保情报研究和技

13、术开发工作。.答:西方经济学把收入的不平等分为两种:一是来源于机会不均等的收入不平等,二是在机会均等状况下浮现的收入不平等。收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在两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克服机会不均等,为每人提供均等机会;第二直接调节收入水平,调节收入分派差距,以实现微观经济政策目的之一,即收入均等化。(1)解决机会不均等为实现这个目的,政府采用的措施有;政府要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重要调节措施有:第一,发明和增长就业机会,实现充足就业。一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二是通过国有化,兴办私人不乐意办的基本公共产业;三是通过提供资助和减免税收刺激私人公司,鼓励公司扩大规模;四是限制移民,特别是外国移民

14、。第二,增进人力资源流动。人力难以流动,不仅导致严重失业,还会扩大工资差距。为增进流动:一是用财政手段对失业率高的地区予以就业征税;二是提供就业信息,重新培训,资助迁移;三是清除人力流动的障碍。第三,为实现平等就业,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如美国就有公正就业立法,在就业中避免由于种族、肤色、信奉和性别的因素而受歧视。普及教育,增进教育机会均等。增进财产占有的机会均等缩小财产差别的措施:一是征收遗产税,这是增进机会均等最简要武器之一;对非劳动收入即财产收入(如红利、利息等)按较高税率征税,对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财产占有均等化不触及私人财产制度。(2)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均等化目的,除机会均等化政

15、策之外,尚有直接调节收入水平,其政策手段有: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政策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协助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一是累进所得税,收入越多,交税越多。例如美国个人所得税最低为4%,最高为70%。二是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是通过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的。转移支付重要流向低收入家庭。例如,对由于失业、残废、患病、年老等不能得到收入者,政府通过社会保险提供津贴或补偿;为保证全国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政府实行公共救济筹划,例如提供免费食品、食品券等;通过医疗保健的社会福利筹划,为穷人、老人提供医疗照顾等。价格政策。这里的价格指广义的价格,除商品价格外,还涉及工资与利息率。价格政策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商品价格政策。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进收入均等,对购买商品,实行低收入者付低价、高收入者付高价政策。第二,最低工资政策。规定最低工资,使分派有助于低收入者。最低工资虽由劳资双方议定,必要时政府要干预和调节。第三,利息率政策。政府通过优惠贷款方式增进收入均等化。如向低收入阶层提供低息住宅贷款,改善其居住条件;向农业部门提供低息贷款,增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负所得税政策。对政府转移支付,许多学者提出批评,她们觉得:一是这样不公平,富人收入转给穷人是不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