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94288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理解文中生动而优美的语言对表达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2、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的宏大感染力。3、培养学生分析p 、概括才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合唱的语段,仔细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难点:体会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表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西湖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去不成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丰子恺先生有一天去西湖玩耍,天突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会怎样?今

2、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山中避雨。二、简介 丰子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同乡人,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主要作品搜集在缘缘堂随笔。三、自由朗读、认读字词:寂寥lio嘈杂co冗rng长里弄long工尺ch陶冶y乐yu以教和四、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要求:1、标号自然段序号;2、理清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人物:“我”两个女孩青年们起因:避雨经过:玩耍避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感受考虑结果:乐以教和3、作者游览避雨,引发什么感受?学生考虑五、默读课文,讲述故事。根据六要素,同桌互相讲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以进展补充。六、配合音乐,

3、读课文。根据音乐的快慢,调整语速,尽量跟音乐相协调。七、小结:先由学生小结课文内容,老师再归纳。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宏大的感染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中避雨,找寻作者与女孩心境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乐以教和”的道理。二、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作者与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家村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播放二胡曲渔光曲、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曲梁祝选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3、二胡、钢琴、小提琴有区别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以上学生研习、考虑讨论4、合作探究: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兴趣。”联

4、络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自主探究,体味语言:问:本文语言有何特色?结合详细句子谈谈。1、引用古诗:“山色空蒙雨亦奇”2、用词精巧:“闹”“温暖”3、运用修辞:排比反问四、联络实际,拓展迁移:1、你喜欢唱或听哪一首歌?为什么?2、音乐除了具有课文中所提到的改变人的心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间隔 ,使人和谐相处的作用外,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各抒己见五、小结: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间隔 ,使彼此相处更和谐。语言自然平易,由情而发,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像一幅幅美丽图画,给我们美的享受。六、布置作业:结合现实,谈谈“乐以教和”的现实意义。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