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价值取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94224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价值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价值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价值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价值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价值取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价值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价值取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教师的价值取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 张劲松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认真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把握好其精神实质,体现其基本要求,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教师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理应成为“三个代表”的热情宣传者,忠诚实践者,学生学习的带领者。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就是要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到组织方式进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实施,是新世纪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因此是我国教

2、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对二十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及新世纪对创造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已成为学校乃至家庭、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为各学科教学致力攻关的基本课题。然而,目前有一些学科的创新教育,仍旧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本质的变革;有的仅仅是旧屋开新窗装点门面而已。客观地说,有一些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得到大多数学校、教师的普遍认同与真正落实。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仍然是对教师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的定位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目前考试成绩的高低依然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依据。因而造成教师缺乏外在动力去钻研教改,学生更没有精力和兴趣去探讨科学知识

3、。其实,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有着无限广阔的天地。如果人为地把教学变成纯认知性的,仅仅对历史事件做一些了解,或强制性地识记知识的标准答案,那么不仅违背了教学的本意,也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机会,损害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因此,对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而言,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教师的具体价值目标和最高价值取向问题,给教育教学以合理的定位,其次才是方法论的问题。一、教师的具体价值目标我们认为教师的具体价值目标主要是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两个方面。1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做人必须坚持以德育为基础。当前我国的教育应该将德育贯彻始终,并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要有针

4、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同时也要依据专业教育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把教育对象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学做人应注重培养现代人的品质并促进其个性发展。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鼓励创新是现代人自身完善的需要。现代人的品质,是指创造精神、自主性、民主观念、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协作精神、效率感等现代人所应具备的文化心理品质。我国教育不能忽视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的品质。应通

5、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受教育者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变革的品质。不盲从权威,不师云亦云,不唯书唯上,敢于向传统挑战。增强关心、参与集体和社会事务的意识,树立讲求效率守时惜时的作风,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行。同时还必须注重不断加强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无论是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与技术,还是教育管理和教育者自身的文化心理品质,都要逐渐趋于现代化。2教育学生学会做事。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需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深入市场开展认真的调查研究,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或增减所开设的课程或所设置的专业,真正做到学校的产品

6、“适销对路”,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教育模式应该是文化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实践创新教育三个模块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注意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教人做人,还是教人做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我国教育战线要加强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的技能提高。二、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向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具体价值目标和最高价值取向。具体价值目标是教师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目的,即教人做人,教人做事;而最高价值取向则是教师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即维护广大学生的最根本的

7、利益。教师最高价值的主体取向是广大的学生。学生是未来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的利益同学生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在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会有力地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教师最高的价值定位是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教师最高价值取向的核心问题是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这说明了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因为价值的本质在于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给主体带来的利益。最高价值取向理所当然也以此为核心。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有其特定的内涵,它并不是广大学生的所有个体的利益的加

8、总,而是从整体上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需求。学生的根本利益的获取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互动一致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发展,能满足学生更多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学生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并不一定都是根本的利益,例如,那些由私欲所驱使的不合理的需求不属于学生的根本利益的范畴,也就是说那些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无益的需求都不能包括在学生的根本利益之内。因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需求。教师要实现和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需要做许多具体工作,这些具体工作就是教师具体价值目标,也就是

9、教师必须要实现的具体价值目标。这些具体价值目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价值链环,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具体价值;而具体的价值目标要服从最高的价值目标,最高的价值目标就是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所以,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向。教师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还要处理好学生利益的多种关系,如个性化与协作意识、现实性与前詹性、个人爱好与社会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是劳动者的直接目标,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同时,各利益主体的竞争、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培

10、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正确处理这些利益主体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将各种利益调控在合理、合法和有序的范围内。解决学生内部的利益冲突只能采取协调、疏导的方法,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打击和抑制非正当需求,鼓励并满足正当需求。这就是教师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所应采用的方法。三、教师思想与行为先进性的标准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教师思想与行为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是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向。确立最高价值取向的目的就在于实践和实现它。用最高价值取向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最高价值取向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这既是实践和实现最高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也是最高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

11、师思想和行为的先进性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一切学生服务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思想的先进性就是用“三个代表”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全心全意为一切学生服务的思想扎根在每个教师的灵魂深处。教师的思想作风建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三个代表”上来,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一切学生服务的思想,这是衡量每一个教师思想先进性的一个根本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少数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不起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改造,堕落为教育行业的败类,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败坏了教师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思想建设一方面要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全心

12、全意为一切学生服务思想的学习和教育,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要纯洁教师的队伍。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向。它不仅是衡量教师的思想标准,也是衡量教师的行为准标。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行为又是思想的体现。这就是说,不仅要用教师的最高价值取向来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用实际行动实践最高价值取向,使社会科学文化与技术财富得到不断丰富与提高,使学生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给学生带来尽可能多的启发和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教师始终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的根本利益而开展,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样做是否维护了学生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学生利益的事就

13、要坚定不移地去做,有损于学生利益的事就要坚决抵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去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自己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传统教育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其结果是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自觉性。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某些不合理的统一要求,容易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很难去尝试着发表一些独特的见解,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最后必将导致学生的从众心理产生。这种单一的“传授”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有可能挫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欲望也

14、会被剥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现代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思考自己的

15、工作时,首先要从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培养现代化的理念: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教师应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四、教师实现最高价值取向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信念坚定,理想崇高;胸怀大志,热爱祖国;以身作则,正直无私;勤业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是教师激发创造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基础。教师必须具备人文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即要求教师掌

16、握文、史、哲、艺、美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具有一般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师应该修养深厚,学识渊博;气质高雅,人格完善;举止得体,谈吐不俗;感情丰富,热爱生活;注重调查,善于实践;虚怀若谷,实事求是。这是教师道德感和责任感形成的基础。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特色。教师应该是专业知识宽广扎实,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娴熟,有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和自觉性。教师只有不断地钻研业务,开拓创新,才能从事天下最崇高的教师职业。教师的身心素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教师应该精力充沛,反应敏捷;生活规律,劳逸适度;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心态平和,不骄不躁。这样才能适应教师职业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实现最高价值取向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所需的劳动者。目前,从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打破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