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94197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情感教育,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 摘要: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水平的整体情况相对地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外部环境和本身原因相结合的结果。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复杂又详细细微的工作,情感教育是改变她们的一剂良药,而情感教育怎样实施及在学生个性化差异中怎样有针对性地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则是能否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的关键。关键词:中职生不良行为情感教育政治素质多年来,在初中阶段学习目标性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赌博、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学生,绝大多数进入职业学校,且所占百分比逐年上升。职业学校招生空间受到挤压,职业学校为了确保办学规模,不停降低入学门槛,对入学的学生实际上

2、已没有挑选的余地。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水平的整体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调查表明:中职生的不良行为是外部环境和本身原因相结合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关键有以下四方面。1.社会影响。社会不正之风对道德判定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很多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危害性最大。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主要的,伴随社会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大众传媒的日益当代化,学生所接收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2.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础单元,父母是儿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儿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育、品行楷模

3、全部对儿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正面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儿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儿女急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这些全部在不一样程度上使中职生出现心理障碍,和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协力。3.学校教育的缺失。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效的发挥,造成很多初中学校只抓尖子生,不论或轻视后进生,学校既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又向职校输送了一批含有不良行为的学生。4.学生本身的缺失。部分中职生本身素质

4、不高,理想水平和道德水准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极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经不起诱惑,很轻易被他人拉拢、利用,从而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复杂又详细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再塑”工程。中职生的不良素质,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长久缺乏关爱,自信心缺失,从而造成人格扭曲。因此,我们对她们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情感教育正是这方面的表现。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经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她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进她们对学习、生活

5、和周围的一切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等全部得到全方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情感教育的对立面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详细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取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成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标或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欺侮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方法或标准。正是因为情感教育能真正表现出以学

6、生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因此,它是提升中职生政治素质的“灵丹妙药”。怎样才能有效实施?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中职生的情感教育应着重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用“三心”进行情感教育。1.寓情感教育于爱心之中。“亲其师,信其道”。关爱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治愈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施教者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宽容其言行;激励其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2.寓情感教育于细心之中。仔细研究学生,多了解学生,细心帮助她们处理问题;打开她们的心灵之窗,激励她们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她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能够利用电子邮件、博客、QQ

7、等和学生沟通,也能够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写几句表彰的话,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和信任的桥梁。3.寓情感教育于耐心之中。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总会有转化的一天。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她们虽不爱学习,但有不少专长。我们要善于发觉她们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适当的关爱和真诚的赞扬,让她们找回自信。其次,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1.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现在中职生缺乏感恩情怀,是由综合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和父母的溺爱、溺爱有一定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事情父母就能够代劳,造成

8、少数孩子唯我独尊,甚至有的恩将仇报。所以,家长在为提升儿女智商而努力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培养孩子的情商。其次,应试教育下学校往往忽略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评价学生时,往往只重视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全部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所以,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精心宣传学校“感恩文化”,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意识,使之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2.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美育是一个情感教育,它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有特殊功效。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实现以情感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目标。美育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人的文化

9、修养,使人变得文明和高雅,使人全方面友好地发展,培养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故乡、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美育教学中能够加强震撼音乐及视频的教学,它能以情激情,教育学生以情对待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3.以赞美教育为切入点。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其心理趋向。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表彰声中切入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称赞声中,能够消除敌对心态,在赞美声中,能够温暖学生冰凉的心,使之有心思接收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一所学校当校长,她很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有一次她发觉一个四岁左右的女孩走进花房,摘了一朵玫瑰就往外走。而她并没有马上训斥她,了解后知道她是为了使病

10、重的奶奶快乐。于是,又摘下了两朵玫瑰,递给小女孩,说:“孩子,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他人;另一朵是送给你母亲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三朵玫瑰的奖励,是对小女孩纯洁善良的品性、孝敬老人的行为的肯定。作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发觉孩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并专心呵护。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她们的言行中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只要她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要加以肯定。针对部分“问题学生”及行为有缺点的学生要加强个体的心理教导。在实践中,我发觉有些学生存在人格缺失。她们往往极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也不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所以,表现出偏执、冷漠、不明事理的特征。假如不加以矫治,任其发

11、展,则可能渐化为抑郁、狂躁,甚至精神分裂症。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更要重视情感教育,同时制订科学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经过多种路径进行培养和教育,发明宽松的气氛,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平等交往和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地和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欣赏和关爱。情感教育的关键是“攻心为上”,相信只要遵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使个性逐步融入共性之中,就会使中职生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成为四化建设的生力军,经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和陶冶,最终生心健康、协调、全方面发展。参考文件:1方圆,李建龙.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青岛出版社。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