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授渔启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939376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趣授渔启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激趣授渔启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激趣授渔启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激趣授渔启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激趣授渔启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趣授渔启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趣授渔启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趣授渔启思 一堂水浒传名著阅读方法指导课的三维思考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朱红梅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学生因为看课外书而被家长批评的现象,即便那个孩子看的是老师鼓励的可以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名著,也一样常常遭到家长的简单否定。那时,就非常期待能把名著阅读作为教学内容安排进入教材。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个学段的名著阅读要求,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中确实也有了名著阅读这个内容。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随着应试的愈演愈烈,名著阅读教学中诸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突显出来,比如:阅读篇目的选择问题,就曾引发诸多争论。深圳的特级教师吴泓老师特别撰文为何我的学生不读三国水浒?,解

2、释自己对教材指定阅读篇目的异议;上海复旦附中的特级教师黄玉峰更是因为一堂水浒传思辨阅读课和上海师大附中的特级教师余党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笔墨交锋。其实,我本人也不主张初中生阅读水浒传,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随着对水浒传一书的深入阅读,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再比如:为了应试,名著阅读的严重快餐化和碎片化,甚至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在各种应试题目的夹击中最后讨厌那些名著的结局。但是,作为普通教师,作为既必须引领学生积极面对考试挑战,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一线教师。抱怨、争议,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并且尽可能把这舞跳得更艺术一些,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一些,对学生的分

3、数影响和未来影响都更有效一些。上学期,接到一个执教水浒传公开课的任务。煌煌一本水浒传,100个章回,一堂45分钟的课从哪里入手教学?最后,本着“激趣”、“授渔”、“启思”的三维度思考原则,我以教材中“智取生辰纲”这个选段为切入点,就“精读”“串读”“判读”三种名著阅读的读书方法展开指导,结果取得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在回味,感觉还是有值得总结提升之处。激 趣苏教版语文把水浒传的阅读安排在八年级下册。初二的学生对于水浒传并不陌生,阅读这本名著,也兴致甚高。但是,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情节的关注上,那么课内读和课外读、有老师引领的读和没有老师引领的读,区别就不大,更不要说达到新课

4、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这里的激趣,就不是简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而是努力分层次激发不同基础学生的兴趣,有深度有广度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 用游戏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苏教版教材中选取了“智取生辰纲”这回,其中的用意之一应该是把它作为例文鼓励学生精读。因此各地的中考卷也常常把它作为名著阅读考查的材料进行命题。有鉴于此,我便以之为切入点,首先抓住一个“智”字,鼓励学生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梁山好汉在这次行动中“智”的具体体现。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特

5、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一个连线游戏:把吴用等人施计取得生辰纲的几个环节,和三十六计中的一些计谋用线连接起来。这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既有简单之处调动基础薄弱学生的积极性,又稍有难度足以吸引知识面稍微丰富一些学生的好胜心,当然也引导学生加深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二、 用讨论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的确,只要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发散性,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 在分析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中“智”的具体体现这个问题时,为

6、了调动所有同学的参与热情,我安排用自由谈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各组做提升性总结。或许是这个问题正是学生阅读这个选段的兴奋点所在,每个小组在热烈的讨论中,各自在同学的启发下,很快就总结出“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等四个方面。但是,为了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我抓住讨论过程中某个同学思维发散而提出“其实杨志也颇有智慧,这里的智,还应该包括杨志之智。”这个话题,引领学生看杨志之“智”,并激发学生比较杨志之“智”和吴用之“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次基础上,我又建议学生再看看作者是如何智写的。就这样,我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顺藤摸瓜,组织学生从几个层面探讨了“智”的问题。学生

7、的阅读兴趣也便在这样的谈论、启发中越来越浓,对小说的把握也越来越具有深度。三、 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思辨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社会热点往往是最新发生、引起较多社会关注的事情。信息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相互交流。在网络面前,学生和教师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有时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比老师少,他们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敏感度甚至超过老师。把社会热点引进课堂,不仅可以让课堂具有时代感、新鲜感,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讨论了吴用的智慧、杨志的智慧的基础上,我提醒学生:吴用的智慧、宋江的忠义让一代代人钦佩,所以水浒能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极高的声誉,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名著,却有人在2

8、014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如此说:“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有所控制,这些都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两会委员的这个建议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这个社会热点引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大家在课堂上各持己见,争论激烈。课后大家更是深读水浒传,广看名家评论,得空即展开辩论。正方、反方相持不下的时候,还常拉老师参加辩论。看着学生对水浒传思辨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我想名著阅读的“新课程标准”目的应该达到了。授 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的道理,人人都懂。名著阅读当然也应该在阅读中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但是,究竟该教会学生哪些具体的读书方法?怎样让学生掌握

9、这些读书方法?可能更需要有操作层面的研究与践行。精读,是常见的读书方法之一。怎么精读?其实才是一个更实在的问题。课堂上,我不仅用“读文题”“抓关键词”“举一反三深挖掘”这些名称首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课堂上引领的读书方法有概念性印象,而且结合着教材选段分析,让学生懂得如何找出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带着学生抓住“智取”这个关键词,分析吴用之智、杨志之智、作者之智。然后又启发学生用老师教授的办法举一反三深入挖掘下去看其他英雄之智,析小说其他精彩故事情节。串读,是我根据章回小说的特点,自拟的读书方法名称。记得自己做学生时代对水浒传的早期接触是看小人书,那些小人书往往是围绕一个梁山好汉讲述发生在

10、他身上的一连串故事。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直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水浒传的确也独创了一种水浒“连环式人物列传体”的写法。因此课堂上,在分析吴用之智的基础上,我建议学生对照着本书的目录来梳理其他与吴用有关的章回,课上复述一个吴用的故事,课后整理吴用的智慧故事。我提醒学生“串读法”就是:围绕一个人物、一个主题,以点带面,上下勾连。用这样的方法读水浒,我们可以整理出“吴用的智慧故事”,还可以整理出“鲁达的行侠仗义故事”“林冲逼上梁山的经过”等等单个人物传记。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水浒“连环式人物列传体”写法特点的认识,而且课后很有兴味地编排了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故事集。判读,就是批判性阅读。正如前文所言,对

11、水浒传的阅读越深入,我就越不赞同初中生阅读这本书。而且不仅民间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的说法,著名的学者刘再复先生更是著书双典批判明确:“水浒传文化,从根本上,是暴力造反文化。”台湾学者龙应台也在对自己儿子的读书引领中深感水浒传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所以,我想无论如何要教会学生批判性阅读这本书,鼓励学生不迷信名著,大胆质疑,大胆否定。启 思尽管新课程标准把名著阅读列入语文教学内容并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不可否认: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中名著浅阅读盛行、老师对名著阅读指导缺失等现象却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贯彻落

12、实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思维方式得到启发,思维习惯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名著阅读教学一样大有可为。一、在指导性阅读中,锻炼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人们接受资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现代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而不是在读文时代中长大的。相当一部分孩子从小就与动画、卡通、漫画相伴,对画面感到特别亲切,对大部头书籍常不感兴趣。为了应付考试,相当多学生长常常根本不读原著,就拿个名著简缩版,或者干脆就是故事梗概读读看看,名著阅读变成快餐阅读。放眼书店,各种所谓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名著和精细导读版名著琳琅满目,单看书名就不难窥其内容:必考名著精要章节赏读名著速读必考名著精华

13、本等等。这些书封面上有赫然打上“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经典”等诱人的广告宣传语。学生也乐意买这样的“快餐名著”,大嚼看似营养均衡的名著“快餐”,试图在短时间内将一部名著或多部名著的重点内容了然于胸。而且这样的“快餐名著”,往往经过了编者的二次“创作”,许多编者只是从各种研究论著中摘得只言片语,有的甚至以讹传讹。名著之精妙的语言、丰满的形象、睿智的思想等诸多元素熬成的“老汤”,也在这样的一次次改编与导读中被慢慢稀释,成为一碗无色无味的清水。一些老师图省事省时管用,也自觉不自觉地鼓励学生的这种快餐阅读。如此一来,名著阅读不仅变味,学生的阅读习惯更被带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

14、能力、分析能力,自然很难得到提高。作为有责任感的老师,一定不能任这种快餐阅读泛滥。事实上,即使爱读书,能主动读原著的学生,也需要老师的阅读指导和点拨。有调查认为,学生普遍渴望教师进行名著阅读指导。在“你在名著阅读理解上有没有困难”一项时,有73.2%的学生回答“有困难”。在“你认为你的语文老师现在有没有必要对你现在的名著阅读进行必要的系统性指导”一项中,有82.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你认为学校有没有必要开设一些专题性讲座,放一些有关名著的影视等来帮助你来进行阅读”一项中,有82.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教材中的名著,不管是否有争议,其中总有精华。为避免快餐阅读泛滥,为及时帮助学生排除

15、阅读困难,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舍得时间读原著,而且教师自己也要舍得花时间对那些精华篇段组织精读指导,至少教材中选段应该进行精读指导。在精读指导中,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更要引导学生不要只是看个热闹,而要用探究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读书,应该渐渐地学会看出门道。比如在组织智取生辰纲的精读指导中,我抓住关键词“智取”,引领学生一步步分析探讨,学生们在连线游戏中、在讨论交流中、在对社会热点的探讨争辩中,精读原著、分析原著,探究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能力自然得到锻炼。二、在个性化阅读中,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阅读与鉴赏目标第三条

16、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虽然是对高中生的阅读要求, 但是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之功,需要尽早准备。名著阅读教学中也有很多教学契机。比如,在组织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的精读指导时,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老师引领下关注着吴用等人的智慧,讨论的时候,还是有学生认为杨志也绝非平庸之辈,他身上也有智慧的表现。比如,他行路时间和路线的选择就表现的很是智慧。这个学生的想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得到过多关注。但是,课堂上我感觉这个学生的看法不无道理,于是便不仅鼓励他分析下去,而且建议大家思考杨志的智慧对表现吴用等人的智慧有什么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又顺势而为,建议学生思考作者之智、其他英雄之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