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9352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锥体积》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体积》教学反思(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该学习“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这局部知识了,想到在学生的生活中,纯圆锥的物体并不多见,所以这样安排本局部内容的教学。第一节课带着学生做圆锥,画圆剪圆再剪出圆心角不同的扇形把两条半径无缝隙的粘住,放在桌上,一个圆锥成型了,假如你想粘上底面也可以,可是得知道底面的半径啊!拓展怎样知道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的度数,求出圆锥底面半径的大小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圆锥,对它的认识肯定是比拟深化的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曲面围城,底面是圆,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还有强调对圆锥的高的理解。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可以得到一个圆锥,让学生试一试,想象一下。第一节课圆锥的认识,因为加上

2、了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也为下一节课做好的铺垫。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体积等有关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好的地方:1.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先制作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教具,让学生通过倒水,发如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用圆锥容器装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刚好倒三次,即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通过公式可以得出:V圆锥=1/3圆柱=1/3Sh(知道底面积和高)=1/3r2h知道半径和高=1/3d*22h(知道直径和高)=1/3C*2*2h(知道周

3、长和高)2.加强学生的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与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制作学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理论,亲自动手,亲身体会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才能。学生在此项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还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共享成果的幸福喜悦。缺乏之处:没有在制作学具时候,制作出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型容器教具,然后挑一组学生实验,得不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所以,缺乏比照性,假如参加这个教具的话,更能让学生深知等底等高的重要性。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3在评教评学中我所讲的内容是圆锥

4、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根底上进展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上一节学过的内容,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测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下整个实验过程和发现的结果。在汇报时,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同,范耀君同学的小组和郝子龙小组发生了争论,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及时抓住这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得出必须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从而推导出圆

5、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在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中,操作与思维严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的认识。遗憾的是学生动手实验时,占据了较长的时间,以致练习的时间不多,没有到达充分的稳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控好课堂,使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4就小学现有的知识,把圆锥体积转化为体积相等的其它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不同,没有采用“转化”的思想。因此这节课首先出例如5,让学生从图画直观上感受圆锥体的体积比等底等。就小学现有的知识,把圆锥体积转化为体积相等的其它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用的方法与圆柱不同,没有采用

6、“转化”的思想。因此这节课首先出例如5,让学生从图画直观上感受圆锥体的体积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小。在此直观的根底上,让学生猜测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当然这里老师并不追究学生猜测的是否准确,可以说1/2,1/3,或其它的分数都可以。,关键在猜测的根底上让他们明白,估计的结果一定要经过验证才能确认或修正。让他们明白“估计验证”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因此,在估计的根底上,我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里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的才能,还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各种才能得到锻炼,同时还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的严密性,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学生学识的关键还在于会不会运用,

7、因此,在学生探究好后,让学生用自己探究到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用途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最后让学生谈谈收获,稳固这节课的重点,加深印象。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5圆锥的体积这一局部内容是圆柱体积的迁移。在这节的设计上我主要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理论-得出结论的形式进展教学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学具,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到他们是等底等高的,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个条件的认识。紧接着学生开场尝试用学具研究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当他们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的时候,有一个小组突然提出用“圆柱向圆锥里倒水也是可以的。”话音刚落,另

8、一个小组的学生马上说道:“那样很费事的,还得测量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出来。”显然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已经牢牢的印在脑海中,这就已经到达了我所需要的效果了。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老师说了,学生记住了,没有多久就忘了,只有动手操作了,学生记住了,形象的记忆就会产生了。让我们多创造一些动手的时机给他们吧!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6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根底上进展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累计了很多的教学经历。教学时我先生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测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

9、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让学生经历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新课一开场,我就利用老师出示一堆煤,师:将这堆煤倒在地上,会变成什么形状情境导入,老师再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让学生观察,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由于课件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联络到了圆柱的体积,而且很容易想到应该是几分之几的关系。在猜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更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老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比照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

10、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稳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演示、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才能,也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自己得到结论促进了小组的合作意识。符合数学来于理论的认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完成实验结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在感知事物,获取感性知识中,操作与思维严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

11、的认识1、情感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开展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习数学的态度与学习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在发现中激起兴趣,从探究中寻找快乐,然后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开展了才能,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2、思想的开展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展教育的良好素材。老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浸透思想教育活动是儿童认识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活动

12、,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理论,大胆探究。三、多层次设计练习题练习设计从基此题入手,过渡到情境题,开展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才能,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在教学后感觉到遗憾的是,由于教具准备缺乏的关系,学生参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面小,小组合作分工不太合理,使每个学生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实验中去。这样少部份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点被动、遗憾进展学习,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才能。这样的学习虽然是培养了学生的才能,但合作意识还需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试验的默契还需加强

13、。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7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多是先由老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验证,最后老师通过比照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但效果不太好,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掌握得并不结实,理解很模糊。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我就设计了以上的教学片断:让学生自选空圆柱和圆锥研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异,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思维出现剧烈的碰撞,这时我没有评判结果,而是让学生经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创新过程,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让学生装在看似

14、混乱无序的理论中,增加对实验条件的区分及信息的批判。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理论才能和批判意识的开展。而这些目的的达成完全是灵敏机智地利用“错误”这一资,所产生的效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擅长利用“错误”这一资,让学生考虑问题几经碰壁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考虑问题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这样做实际上是非常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老师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时机,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

15、的数学活动经历,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场所。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8【案例】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1)创发悬念出示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同学猜一猜,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有的说1/3,有的说1/2(2)分组实验:终究是1/2,还是1/3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把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等容器发给各组,每组白、红、黑的圆柱、圆锥体容器各一个,两个白的等底等高,两个红的等底不等高,两个黑的等高不等底。让学生用圆锥容器盛满水往一样颜色的圆柱容器中倒,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3)各

16、小组报实验结果,几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三次正好灌满,说明了什么?”生: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师板书师:同意吗?(4)集体实验师取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两个同学上台实验,其它同学观察三次没有灌满师:“灌满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灌满?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刚刚的结论不对?”师将圆柱与圆锥容器放在一起比拟,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讨论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师板书补充:“等底等高”一、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者。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