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933164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及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完善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股份制 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改革工作在一定程度 上出现了任务化、指标化的强势行政推动倾向,需要引起社会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 革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也 彰显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 广泛关注。本文从历史变迁、经济政治取向、改革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农村股份 合作制的成因,在此

2、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其改革进行反思,提出完善建议。关键词:农村股份合作制;成因;完善201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 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 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 主要实现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股份制的地位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一场股份制改革的浪潮席卷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现状: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肇始,股份制改革的探索也始 于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也

3、解放了农民的思想。富裕起 来的农民很快认识到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但 是,农民兴办企业面临着缺乏资金的问题。在沿海,比如苏南,这些传统上经济 比较富裕的地区,由于集体经济有较好的基础,往往可以由集体来解决资金问题, 由此产生了一批乡镇企业,形成了著名的苏南模式。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由 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只能靠向村民集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这就为股份合作经济 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模式在经历最初的辉煌之后遇到了 挑战。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和农村的小城镇化为核心,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转移创造了一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4、为农民的增收和农 村面貌的改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改 革的深入,乡镇企业自身的弱点也渐渐暴露出来。乡镇企业的建立,依靠的是政 府的强制力量,集体经济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自身规模的壮大,其产权 不明的缺点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大多数乡镇企业先后进 行了改制,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措施是集体经济逐步退出,由企业职工购 买股权,或者由企业的经营者购买,成为大股东。经过改制,原来以集体经济为 特征的乡镇企业就转变成了股份合作制企业。一、概念界定股份公司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罗马帝国时代,当时的商品和货 币关系已经非常发达,在宗教、军

5、事等组织中产生了与股份公司相似的经济形式, 比如,古罗马的包税人的股份委托公司。教会在股份制的产生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会对资产进行管理的 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对现代股份制公司具有重要影响的概念,其中包括:第一,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观念。天主教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 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通常都是由教士来管理和经营的,其所有权和收益权则归 教会所有。这就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最早形态。第二,信托的观念。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以后,教士对教会托付给他管理 的资产,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力才能经营,而作为管理者的教士则必须尽职地为教 会的利益服务,这就提出了职业操守的问题。第三,有限责任

6、的原则。在中世纪的欧洲,对教会进行债务的无限追索是不 能被教会所接受和容许的,因此,教会作为所有者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就形成了 现代股份制中有限公司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的基础,对现代股份制的产生有着重要 的意义。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公元1014世纪期间,地 中海国家的海上贸易非常繁荣,而海上贸易的特点是风险大、投资大,远非单个 资本所能够承受。为了分担风险和筹集资本,地中海沿岸出现了最早的股份公司 组织。15世纪末,新航线的开辟和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贸易的中心从地 中海沿岸转向了大西洋沿岸。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保 护本国的贸易

7、利益,各国纷纷建立了一批特许贸易公司。特许贸易公司是由国家 许可建立的,是一种特权的象征。但是,它已经具有了现代股份制公司的许多特 征:具有法人地位、靠募集股金建立、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人员来经营。随着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业务也日益复杂, 股权出现了大规模分散的情况。此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 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于是,逐步形成了现代的经理人制度,经理人凭借 其经营和管理能力在企业中取得了决策权。这是现代股份制形成的根本标志。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股份制在二战后成为西方最重要的企业制度。通过对股份制产生过程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有几

8、个重要特征:独 立的法人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信托机制有限责任;等等。结合金光 村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责任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 离等条件,在国家现行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已经可以得到保证。但是,信托机制的 形成则不能简单地通过立法的方法加以解决。我认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概 念应该是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整合了股份制 的一些优点,以自然人或法人的资金、技术、实物等形式入股,联合经营生产, 提取公共积累,并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形式。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一)历史变迁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是小规模的小农经济,这种模式下的小农经济长

9、 期遭受着社会动乱和封建剥削的摧残,生产力非常低下,生产资料极其落后和缺 乏,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单独力量来发展农业,大部分农民难以做到。20世纪 80年代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重塑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 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这一变革极大地解决了农村生产力。但是,随 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从大集体的制度下逐步分离,基本家庭经营的社会 经济形势愈久远、愈完善,其创造的生产力越高,但分离的过度又产生了联合的 需求。这表现在:一是农民独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势单力薄,无法抵御市场竞争 和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市场风险,难以对未来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预测;二是分 散农户的商品交换、交

10、易方式落后,流通费用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模式与之相应,股份合作制就萌发于 这一时期的我国农村地区,随着农村中的乡村集体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市场由 无序向有序进化,企业对政府的需求逐渐减少,摆脱控制和束缚的要求却日渐强 烈。(二)经济取向农村股份合作制是筹集资金和改善投资方式的需要。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慢慢发展,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快速提高,农村中存在着大 量的闲散资金供给;另一方面,农民又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而无法创办企业。如 何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充分利用资金,扩大农民就业,加快 农村经济,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11、题。股份合作制确保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 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长期被压抑的对个人财产所有权的渴望,极大 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投资热情。(三)政治取向如果说股份合作制的股份因素,更多地市满足农民的经济取向,那么其中的 合作因素则更多地满足政治取向。即我国农民股份合作制是其经济取向和政治取 向的双重选择结果。股份合作制中的合作因素使其跻身于“集体经济”之列,从 而在法律上处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由此它的发展就受到法律的保护。宪法 第6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鉴于我国既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导向,农村社区选择一 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合作

12、制,又不同于规范的股份制的混合式制度安排,农村股份 合作制因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四)改革需求我国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逐步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然冲击农村原来的乡村集体企业。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农村普遍遇到的 一个问题就是对原有社队的集体财产如何处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集体企业 纷纷改制成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股份合作制实现了产权制度的创新,重塑了 企业的内部关系,把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同企业的经营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因此 它是我国农民的自身选择。三、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存在的问题1、分配制度不规范通常,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于实

13、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企 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各种股份式的合作制企业往往在分配中出现 分光吃光的现象。例如有的企业并不能考虑到长远发展,把全年的税后利润全部 分配完,然后由股东随意决定是否再做生产性投入,使得一些企业在税前开支高 额的股息,又在税后利润中分配股利,使得股本收益过高,致使企业资本虚空, 缺乏发展后劲。2、产权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兴起的创业热潮中,各种股份式的企业或者合作社普 遍存在股权设置上的不合理之处,例如企业集体股的设置在股份制实践和理论中 都是难题,如何合理分配产权缺乏既成规范。由于产权制度上的不合理,持股股 东面狭窄,许多企业往往是少

14、数股东控制绝大多数的企业股权,这样的股权结果 很难体现企业中应有的合作性内涵。3、治理结构不健全目前,虽然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引入了股份公司的传统治理结构,成 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组织机构,但是,这些组织还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绝大 多数的农村股份制企业每年仅召开一次股东大会,普通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只是听 取负责人的报告,其中关于人事安排、分配方案、项目组建等重大项目都是由董 事会投票决定,普通股东只是参与投票,被动接受,仅仅是形式。农民参与管理 和监督的权力仍旧得不到切实体现。(二)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的相关建议1、完善股权配置股份配置是将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折为股份,并按一定条件和标准量化

15、 到个人,确立产权主体明确、产权边界清晰的产权制度。股权配置既要遵守本地 实际情况,又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在坚持“在计股时间内, 集体资产属于全体村民所有”这个大前提下,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股权配置 原则,合理分配股权。2、优化集体资产产权产权清晰是农业经济组织有效的前提基础。产权不清晰,效率自然会大打折 扣。因此,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清晰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要把 集体财产全部折股无偿清晰到自然人;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者的人力 资本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认真设计股权结构。3、加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组织治理机构是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运作的前提保障。对于

16、已成立的社区股份合作社,应当制度可操作的章程,以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 的管理和运作。切实发挥股东代表大会的监督管理职能,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rw.o总之,我们在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农村股份制改革试点, 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法律和制度,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引导农村股份制 改革朝实现根本目的方向发展。确定改革的根本目的后,要引导农村股份制改革 朝这一方向努力,改变以往改革历程中方向不明、做法过多的局面,是改革能真 正走向深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根本目的。参考文献:1 赵思伟.农村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 (12)2 崔伊美.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股份制改革N.中国金融,2013 (8)3 邓智毅.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N.金融时报,2014 (2)4 陈幸德.浙江省土地股份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