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93227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23页)(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课程总览参考资料:l 选用教材:邹宏元主编:金融风险管理(第二版),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l 参考文献:1.Saunders等著:“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Fourth Edition),NY McGraw-Hill(2003)2.艾特曼等著:跨国公司金融(第九版),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本课程学习目的及要求: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培养并重,使学生较系统学习和掌握金融机构风险

2、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本课程内容提要:第一章 中国金融业概论第二章 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第三章 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第四章 利率风险和管理(上)第五章 利率风险和管理(下)第六章 信用风险和管理(上)第七章 信用风险和管理(上)第八章 表外业务风险和管理第九章 外汇风险和管理第十章 资本充足率本课程教师导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全球金融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利率市场化程度加强、更为浮动的汇率制度的推广,资本流动能力的提高,使各国在享有市场力量创造出的巨大繁荣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更为多变的经济环境,迫使各个监管当局和市场交易者日

3、益关注各种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在过去的30多年里对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业和整体经济产生过重大冲击。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金融业开始对外全面开放,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加速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在已经过去的5年过渡期中,一个更为自由的竞争市场已经成形,而中国人民银行在利率和汇率政策方面的改革和调整也使得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应对更为多变的利率和更为浮动的汇率,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正是在这种市场条件和政策条件均有重大改变的形势下产生的。以上所列的本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目前银行业界广泛采用的风险识别、测量和管理方法(市场风险管理不做要求),对理论认识和实际使用都有详细讲解。本课程组织

4、结构图:中国金融业概论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利率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第二部分 各章节大纲第一章 中国金融业概论本章节内容提要: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二、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结构三、入世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开放四、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掌握中国金融体系和结构,重点掌握银行的分类。掌握入世后银行业改革的三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四个保障措施。了解入世后金融业的开放,并着重掌握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另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对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的有关文件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本章节知识重点:本章

5、主要介绍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以及金融体系和结构,同时还介绍了入世后中国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开放。结合当前中国金融业的热点问题,本章还对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本章节知识难点:l 1979年以前,仿照苏联的模式,中国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银行体系。1979年至1993年期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进入了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银行相分离;新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相继成立。1993年到1997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第2个转型时期,建立了双重银行体制。1998年至2001年是中国银行体制转型的第3个时期。2003年4月8

6、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新的银监会分担了原来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将所有的银行纳入了银监会的监管范围。这样就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实施货币政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新的政府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l 中国的银行业主要分为:(1)国有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和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放银行、进出口银行);(2)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3)信用合作社;(4)外资银行,包括外国银行分行、外国独资银行、合资银行;(5)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6)邮政储汇局。l 2004年

7、2月27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里委员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适应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国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该办法参照了巴塞尔的三大核心组成:资本充足率要求、金融监管和市场约束。其内容包括了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及附则等内容。该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计算市场风险资本。经银监会审查批准,商业银行还可以使用内部模型来计算市场风险资本。除此之外,该办法还规定银行资本应有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l 银监会对所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分别作出了要求,其具体的内容分别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8、暂行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以及外资银行并表监管管理办法中得以体现。第二章 金融几个的财务报表本章节内容提要:一、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概念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三、银行的损益表四、其他主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与银行报表的比较五、不同会计计价原则的比较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本原理,理解两个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了解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标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各个科目的设置及其内容。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理解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和市场价值计价原则的区别和联系。本章节知识重点:本

9、章首先简要地概括了金融机构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并重点介绍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基本内容以及各个科目的详细内容,同时还比较了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与银行财务报表的区别。在本章的最后一节里,我们讨论了不同的会计计价原则,并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例子说明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与市场价值计价原则间的区别和联系。财务报表是金融机构进行财务分析、业绩评估、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投资者、债权人、监管当局作出各种决策的依据。理解了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才能够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风险暴露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本章节知识难点:l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总结记录了一个银行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10、权益的财务状况。而损益表记录了一定时间段里银行获取的收入和产生的费用。因此可以将它们看作记录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和产出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在给定时点上金融机构有多少资金资源可以用于投放贷款和做其他投资(投入),以及有多少资源已经用于贷款、证券或者其他的用途(产出)。相对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所记录的投入和产出表示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之间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所耗费的成本以及银行通过这些资金创造了多少收入的财务业绩。因此资产负债表是时点的概念,而损益表是时期的概念。l 由于银行只是出售特殊的金融产品的企业,因此基本的资产负债表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银行也是成立的。不过银行的资

11、产负债表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视银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理解为累积的资金资源,它为银行取得资产提供足够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银行的资产被理解为是累积的资金使用,用于为银行的股东赚取利润、给存款人支付利息、为雇员的劳动和技能支付报酬。显然,每使用一笔资金必须有相应的一笔资金来源支持,因此累积的资金使用一定要等于累积的资金来源,资产必然等于负债+所有者权益。l 主要的表外业务科目包含:(1)“备用信用协议”,银行为第三方担保偿还第三方贷给客户的款项。(2)“利率互换”,银行承诺与另一方交换债务证券的利息支付。(3)“金融期货和期权利率合同”。银行同意以协议的价格出售和购买另一方的证券。(4)“贷款承诺”

12、,银行保证在贷款协议到期之前,为客户提供一定的贷款额度。(5)“外汇汇率合同”,银行同意购买和出售外汇。l 总收入和总费用之间的差额就是净利润,因此净利润总收入总费用。l 贷款损失准备是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当贷款损失发生时,用于冲抵损失贷款的账面价值。而贷款损失准备的来源就是每年从损益表的科目所提取的贷款损失备用金。第三章 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本章节内容提要:一、盈利比率二、股权收益率模型三、金融机构业绩的比较四、综合案例的分析利用银行业经营业绩统一报表五、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CAMEL评级体系六、CAMEL评级体系的应用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ROE和ROA各自的计算公式及作用,并

13、能够应用其公式进行计算。要求能够说明银行的效率指标所代表的内容,并能够根据银行实际效率指标值评价该银行管理效率的变化。掌握对ROA进行分解的作用以及股权收益率模型的意义。了解银行经营业绩统一报表制度,并且了解在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使用四个季度的平均数据的优势。掌握CAMEL评级体系的概念。本章节知识重点: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介绍了评价金融机构业绩的盈利比率和股权收益率模型。股权收益率模型是分析银行经营业绩时常用的一种比率分析法,通过对ROE、ROA的分解可以深入了解银行盈利或亏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我们通过对一个综合案例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评估一家银行经营业绩的过程。本章节知识难点:l ,。

14、ROE是测度流入金融机构股东的收益的比率指标,它等于银行单位账面股权的会计利润。另一方面,ROA反映了金融机构的管理层有多大的能力将其资产转换为净收入,它是衡量金融机构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l 效率指标:税后净利润/不包括证券收益的税前净利润、不包括证券收益的税前利润/总营业收入、总营业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总权益资本依次表示税收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效率,资产管理效率和资金管理效率。l 如果税收管理效率和资产管理效率指标有所提高,表明该银行成功地减少了税收支出,同时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成本控制效率和资金管理效率有所下降,说明银行的成本支出有所增加,且投入了更多的自有资本。l

15、将ROA分解为净利息收入率、非利息净收入率、特殊交易利润率这三个指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资产收益率的上升或下降是由三种指标中的哪一个所引起的,这样就能够考察影响ROA的深层次因素。l 通过盈利指标分解可见,金融机构要取得丰厚的利润必须依赖于一些关键的因素:(1)谨慎地运用财务杠杆。(2)谨慎地使用固定资产营运杠杆(即当产出增加时,用于提高营业利润的固定成本投入的比例)。(3)控制营业成本,以使更多的收入成为利润。(4)在寻找资产高收益率的同时,谨慎地管理资产组合以确保资产的流动性。(5)控制暴露的风险,使损失不至于完全抵消收入和股权资本。l 1980年,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储蓄监管署和货币审计署的共同努力下,监管当局开始向所有处于联邦监管体系下的银行公开发布季度性的银行经营业绩统一报告(UBPR)。UBPR披露了每一家受到联邦政府监管的银行的资产、负债、资本、收入和支出的详细情况。而且报告的附属项目还提供了银行贷款的分类情况、对问题贷款和贷款损失的分析、银行组合资产的风险暴露情况以及筹资来源。同时,银行家和分析人员还能够获得(1)同组银行报表,它使银行能够与规模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进行比较;(2)银行平均指标报表,它按照规模对银行进行分组,提供了每组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