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91993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 “人类没有想象,犹如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许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簇新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显明的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最终拥有了一片畅

2、想的天空。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 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 二是放录音或老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老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精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赞扬。如此以来,老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诞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麻烦。他们完全可以仿照

3、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意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提倡“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娴熟)、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细致品尝)如此步步深化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加,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实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

4、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阅历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爱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化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细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怀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

5、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会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老师着眼与学生的将来,仔细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化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 一、以“生”为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

6、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动身,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有效策略,创建一种爱好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uot;,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实力、学问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动身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主动性。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老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老

7、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驾驭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二、以“学”为主 “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供应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建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时间实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索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老师闭嘴”“放手让

8、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怀疑的解答,都须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驾驭学问。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运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育孩子的自学实力。再其次,就是要让学生面对更广袤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新课标提倡多读书少做题,作业“变脸”尤其重要,只有从课业负担解放出来后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书本接触,于是我们要擅长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育学生得阅读爱好并赐予正确主动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赐予全

9、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袤的阅读空间。比如定期地给他们举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大家畅谈读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布置她们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媒介上搜寻自己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实行了以下几点作法以:仔细学习新课标,深化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过分追求学科学问系统的错误倾向,真

10、正确立语文教化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实力,主动提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须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实力。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相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老师必需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仔细思索,细心打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老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

11、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老师必需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建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须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实力,让学生自觉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溢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溢活力。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需做好如下打算:一、深钻课程标准,领悟课改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实力为核心,是语文实力和语文学问、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驾驭系统学

12、问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看法的培育、激发学生关注和参加社会生活的热忱、培育学生具有剧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看法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育学生学生感觉视察、体验、参加社会生活的实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综合运用实力。这就是要求老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剧烈的学习动力和参加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得学问。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协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供应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供应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老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协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详细形象,绘声绘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

13、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详细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得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学问传授,课程综合化,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育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化”的教化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学问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化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志向,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阅历,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化质量而不懈努力。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