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上)习作7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91795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上)习作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语(上)习作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语(上)习作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语(上)习作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语(上)习作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语(上)习作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上)习作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麟游县常丰小学五级语文第一学期师生共用导学稿科 目语文课 题习作7使用时间课 型综合解决课 主备人田玲芳组名学生姓名学稿编号【学习目标】1、 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3、 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4、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教学重难点 1、 写读后感是如何选择感受点。2、 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第一课时 一、交流激趣,初识读后感。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特别喜欢读课外书,哪些文章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小结:像这样在读过一篇文章获一本书之后,把自己获得的感受、

2、体会以及受道德教育、启迪说出来或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读后感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一次“信息交流会,怎么样(1)请同学们现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搜集到了那些惯于读后感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2) 学习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加深对读后感的认识。二、启发点拨,指导构思 1、“刚上课,我们就交流了一些阅读感受,怎样把这些感受写成习作呢?大家来出点子。”(小组讨论)2、教师小结: 第一、读原文,抓重点。 认真阅读原文,多读几遍,抓住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延伸下去,展开丰富的联想。 第二、摆好位,侧重“感” 在剧题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

3、开头,又要有“感”的内容,要结合实际,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祥,有感而发。 第三、抓住“点”,联实际。 有的同学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而写读后感时不能面面俱到,应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地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舒服。 第四、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

4、,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个字“引 议 联 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3、同学们刚才总结了这么多要点,你们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抓住“点”联系实际)小结:“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有一本书以后,感触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只有抓住一点才能写深刻,否则泛泛而谈,就变成了空喊口号了。”4、怎样抓住这一主要的阅读感受“点”

5、呢?小结:“联系自己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5、展示几篇关于读后感的例文。6、引导读写结合,领悟表达方式。(1) “你们认为,我们刚才展示的几篇读后感,达到了我们本次习 作训练的要求吗?”(2) “根据同学们积累的经验和课前阅读的读后感,你对写好这次读后感有哪些好的建议吗?”三、直抒胸臆,真情习作。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文章获一本书,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第二课时 如何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

6、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

7、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如果

8、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9、。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

10、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

11、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

12、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

13、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

14、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第三课时一、技巧点拨 要想写好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读原文抓中心。 读是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得法,才能抓住要点,透彻理解文章中含着的

15、意思,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才能读后有感,且体会深。2.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读书时要把自己置身其中,人情人境地去读,联系思想实际,想想文章中什么地方最感人,原因是什么;书中的 什么值得学习,怎样学习;读后能让人明白什么道理;有什么收获等,这样写起来才是有感而发。 3.读后感侧重于感。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着重写感,以读为辅,读是写感的切人点。不能只读不 感,一昧地大段大段抄写原文,没有什么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显得空洞,不着边际。 二、学生在回顾、交流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好语言,完成习作稿。 教师巡辅,个别点拨。三、指导修改习作 1.自己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2.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 -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