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916763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情感汲取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内容摘要】:本文以日常教学的现状为着手, 结合新课改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简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有益作用的几点尝试: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 、发扬教学民主,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文以载情”,挖掘教材里“文以情生”的情;四、充分发挥教师情感的作用。以求得减轻学生负担,活跃教与学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关键词】:情感 师生关系 教学民主 教材寓情 教师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2、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写出有感情的文章。但在语文日常教学现状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分注重理性分析,追求知识的灌输,忽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如死水一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所以,情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走向成功。 一、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用心去爱学生 。有了爱,一切皆有可能。爱是放在心里的,不是挂在口头上的。是的,教师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更需要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是感动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进而产

3、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的根基。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还能反过来再影响这个人的原先情感。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富有深厚责任感的爱,对于学生的彻底的、无私的爱,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课和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来,都会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情感。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牢骚满腹,对学生无情漠视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爱”的情感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爱”,自己首先要有“爱”,“爱”只有由“爱”来培养。只要教师心里有对学生“爱”的阳光,即便是教师严厉的批评,也会让学生感受到善良和充满人情味的关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他们的“爱”去影响

4、学生,让他们在“爱”中学会爱,学会感恩。 其次要尊重学生。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们对于尊重的需要放在较高的需求层次上。尊重是人的本能的需求,无论富有者还是贫者,强者抑或弱者。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有着正常需求的“人”来看待,并从事对他们的教育,任何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在对象上表现为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在个性上的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进步;内容上表现为尊重学生的地位想法兴趣感受思考等,并对学生充满期待,相信学生能够做到他们的最好,重视他们的独特的体验,在重视中予以正确的引导。教育家爱默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为此,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学会鼓励、学会宽

5、容,甚至学生偶尔的错误,教师也应该看做对于学生成长是具有价值的。只有教师的尊重,而非对学生的心理歧视,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才能够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人性之花才能灿烂绽放。在实践中经常看到,凡是被教师不尊重的学生,经常会成为其他人歧视的对象,在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组成的集体中他只有带着自卑和焦虑疏远的权利。这样的教育给予他的是什么?给予其他学生的又是什么呢? 二、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6、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平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动,也就会更具有创造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这样氛围的营造。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但绝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组织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服务的,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同时还要求实现“泛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温暖,并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求。日常教学告诉我们,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

7、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激励学生情感,增加感情投入,使课堂弥漫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 三、“文以载情”,充分挖掘教材里“文以情生”的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

8、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让那些富含情感的美文去感染、激荡学生,让学生内心极易被点燃的感情与之共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而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不得不探寻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学习的人只有触及情感的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谈得上理解、品味创作意图和作品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教师情感的作用 课堂教

9、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包含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同时也伴随着师生相互交流的情感体验。因而,以学生的认识和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是积极的情感就是消极的情感,或二者兼而有之,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不存在的。其中教师的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感因素。 所谓教师的情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感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伴着课堂教学的深入而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它有教师的积极情感和教师的消极情感之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

10、因素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尊重;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信和乐观;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深刻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情绪的紧张、焦虑;等等。这些因素无疑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持积极情感的教师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能在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积极情感的感染作用,擅长结合教学内容,适度地向学生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融情感于知识传授过程中,使情感和知识性信息交融为一体。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想象能力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

11、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反之,持消极情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味,缺乏足够的教学热情,并常常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更有甚者是动辄乱发脾气,致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压抑、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心境不佳,情绪低落,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这样反过来又使教师的心绪变坏,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上都造成情绪障碍,到最后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活起来,并洋溢着“情”的氛围。 【参考文献】:1: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诺丁斯著;于天龙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阎学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 金林祥 张雪蓉 上海出版社4:叶圣陶论文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5: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6:用心做教育 张思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