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916664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5.8《冯谖客孟尝君》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理工学院音乐学院 邢艳丽 2017年 5月 8 日 课程名称冯谖客孟尝君课程内容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地位所营造的三窟总学分: 2总学时: 60学时 其中: 本节内容 1课时 课程类别必修课( ) 选修课 ( )公共课( ) 专业课( )授课教师邢艳丽教师简介授课对象音乐学院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策士盛行的历史背景。2、掌握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德育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以及为人处世之道。教学方法本节课在传统的讲解的基础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对比,向学生展示古代策士的风貌,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战国时期特定

2、阶层人物的言行策略。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环节2、 概括冯谖在为孟尝君营造“三窟”而巩固政治地位的事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谋略智慧 教学难点:1、 扬先抑、一波三折的精妙构思;2、 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描写方法。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对成语并不陌生,比如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等并不陌生,但是知道出自哪里吗?大部分同学能够说出来,是的,出自战国策。这些成语都有着一个寓言故事,有着深刻的哲理,已经凝结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学习战国策中的一篇冯谖客孟尝君。同学们可以列举出更多的

3、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进行新课一、冯谖客孟尝君简介孟尝君:名田文,爱好养士,与魏国的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主要内容:冯谖在为巩固孟尝君的地位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政治谋略和智慧。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养士之风,士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势力。各诸侯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争相养士。士的构成成分极为复杂,有策士、侠士、隐士等多种类别。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或逞舌辩游说诸侯,出谋划策;或凭才智托身权要,排忧解难;或恃武力横行天下,除暴安良。他们不以出身地位论贵贱,而是注重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情节发展:冯谖“求食”(无好,无能

4、)-焚券市义,收买人心-结交梁国,声东击西,复相位-立宗庙于薛,巩固地位。1、第一部分为1、2段,写冯谖客为孟尝君门客时的情景 “贫乏不能自存”、“无好”、“无能”;“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要求食有鱼、出有车、养老娘;其他门客看不起他,认为他贪婪、缺乏自知之明。(1)通过第一二段文字,说出你对冯谖的初印象。(2) 冯谖“三弹剑铗”的目的是什么?解析:冯谖对孟尝君进行试探,看是否值得自己为其倾心效力,恃才自信。(士为知己者死)冯谖言行怪异:投靠门下,无好无能,得寸进尺,索求无度 。冯谖的作为:无耻?奇人?引起注意? 孟尝君面对冯谖的各种要求:宽大能容 人物对比:冯谖与孟尝君的话语似

5、乎重叠,但穿插以左右逐渐憎怒,造成二静一动的剧场效果。 2、第二部分为3、4、5段,写冯谖客为孟尝君“市义”的过程。(1)冯谖烧毁债书,孟尝君对这件事的态度如何?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稍有不悦,但没有多说什么)(2)“市义”的目的是什么?求得百姓的拥护,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3、第三部分为6、7、8、9段:写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1)设第二窟复相,再设第三窟请宗庙固“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若要长久安乐,仅凭小小薛邑之地是不够的。冯谖鼓动如簧之舌,在孟尝君免相时,邀魏(梁)礼聘孟尝君,旨在借助魏国哄抬身价,逼得齐国恢

6、复孟尝君的相位。(2)“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但是不是复相就能高枕无忧, 冯谖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宗庙。在薛地设立宗庙,因为宗庙不可废,孟尝君这样既能保有相位,薛地也免于受到攻击,一举两得。 (3)从文中可以看出冯谖和孟尝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我们可围绕弹铗、市义、罢相复相来讨论冯谖属于双无人员(无好,无能),但是要求门客的上等待遇,我们称之为无由头;冯谖收债矫命毁债,我们称之为越主权;西游梁国凭一己之力回复并巩固了孟尝君的相位,我们称之为艺高胆大。弹铗而歌,深藏不露。 大智若愚,巧用试探性语言,用于自荐,薛地收债毁债,市义复命,体现了他见识高超,深谋远虑;为孟尝君营造三窟,体现出战国

7、谋士的计谋本色深谋远虑,做事果断,知恩图报。孟尝君:对待冯谖:无好无能:笑而受之;倚柱弹铗,食以鱼,为之驾,养其亲;矫命市义:虽然“不说”,也只说“诺,先生休矣”,其性格复杂性也一目了然有政治远见,慧眼识人,具宽容大度,礼贤下士,轻财好施,礼贤下士的品德。其才智、能力远比不上冯谖,但是他宰相肚里能撑船,谦逊容人。你们对冯谖过高的要求有什么看法?(无好无能,要求高待遇,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讨论:(1) 孟尝君西游结交梁国的目的是什么?(声东击西,使得孟尝君的相位得以恢复)(2)立宗庙于薛地的目的是什么?(巩固孟尝君的地位)三、 艺术特色:(1)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描述冯谖奇才的过程。冯谖无能无好

8、而多求-市义-民迎君道中,实现市义功效-重返相位-立宗庙于薛地。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于)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2) 欲扬先抑、欲露先隐的写法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 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从无好无能到冯谖的大才展示,充分显示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3)因事显人,事由人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的写法。如“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写,“收债市义”中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等运用了细节描写。文章还采用了陪衬的手法:孟尝君及其手下人对冯谖态

9、度的映衬,从不同侧面丰满了冯谖的形象。同事还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等也是本文的特色。(ppt展示)四、归纳总结冯谖的性格特征以及所采用的政治谋略。冯谖是战国时期“士”中比较杰出的一位。他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知道民心的重要,他能利用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见机行事提出正确的谋略,使孟尝君安于相位本课小结 本文通过对冯谖为孟尝君营造三窟的过程的描写,展示了战国时期策士们智慧和辩论策略,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策士风貌。总结回顾(2分钟)总结授课重点、难点,观察同学理解、掌握情况。布置作业:1、总结归纳文中的通假字,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通读全文,对故事脉络列出故事情节发展表。3、读战国策,对其中的成语故事能够详述。课后思考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 板书设计一、情节发展1. 冯谖“求食”(无好,无能);2. 焚券市义,收买人心;3. 结交梁国,声东击西,复相位;4. 立宗庙于薛,巩固地位。二、写作手法1. 采用欲扬先抑、欲露先隐;2. 因事显人、事由人发,人物形象与事件内容同步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