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916370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辽宁省大连市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九年级语文质量检测温馨提示:本套试卷共25道试题,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北京四中网校诗情画意 深厚隽永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1)一抔黄土(2)强聒不舍(3)格尽职守_(4)廊然无累3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使用传统语言,不要滥用网络语言,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4阅读下面的表格,将结论按要求填空。(2分)2010年对全国和广东烟民情况的

2、调查成年人吸烟率男性吸烟率起始吸烟平均年龄每个烟民日均吸食支数全国36.9%66.9%2114广东38.3%72%2117结论:广东烟民虽然_,但是_,尤其是_。所以_。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的三要素包括论题、论点、论据。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人物代表,学者。文章认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C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下学论等。D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3、,俄国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6默写填空。(10分)(1)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2),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5)暑假时,九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去敬老院做义工。他们顶着烈日,将敬老院院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情景,让老师想起了白居易观刈麦中的一句诗:,。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6分)老都管喝道:“A_!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地逞能!休说

4、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心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节选自水浒)(1)选文中的A是_(人物姓名)。(1分)(2)概括选文中“遭死的军人”所指向的故事内容。(不超出所给字格,即5字。)(2分)(3)原著中,A还曾遭逢什么重大变故?他的最后结局怎样?(不超出30字格)(3分)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陈涉世家(司马迁)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

5、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予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然足下卜之鬼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

6、画直线的句子。(2分)10选文中“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语句有什么作用?(2分)(二)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

7、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注】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宾从:服从、归顺。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属:同“嘱”,委托、托付。1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中“乃”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1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14从选文内容看,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白梅元

8、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15请描绘诗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首诗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完成1619题。(12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

9、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比如宋代方仲永,他小时候天资聪明,“指物作诗立就”,但因为不注意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衰竭,终于成了一个普通人。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

10、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

11、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勤奋是种,生出希望的芽;勤奋是芽,长成高大的树;勤奋是树,做成航海的船;勤奋是船,驶向成功的岸。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7有人认为本文第段中所选用的事例不够完美。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3分)18第段是如何阐述观点的?(4分)19从修辞角度对第段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3分)(二)阅

12、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2024题。(22分)田野上的白发(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白白的芦花,让我心痛。(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泺,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4)到了田边,我便被人使了定

13、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己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她己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

14、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顾你爹和你弟。(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己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己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在泥水里,艰难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全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来。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己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