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91523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the work or life.编制审核日期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模板温馨提示:本文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 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是否能开展的一种汇报。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 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第 1 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包括项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任务由来等内容。1.2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

2、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可根据项目情况作部分删减)1.2.1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_第 5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1994】第28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52007】第 6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令【2002】第 70 号令)1.2.2 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 35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第105 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3、【2003】第 376 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 397 号);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 364 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令第 9 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_】第 47 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_】 第 48 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令【20_】第 49 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20_】第 50 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总局令【20_】第 51 号)职业健康监护

4、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3 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6】第 49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_】192)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 号)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 号)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 号)一般有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2】2002 版)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 年)1.2.3、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O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

5、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GBZ/T224-20_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 T 225-20_)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1 部 分 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_)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 化学物GBZ/T229.2-20_)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 高温(GBZ/T229.3-20_)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6、/ T160.1-160.85)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T11651.1-200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部分 超高频辐射(GBZ/ 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 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 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 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 T 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 T 189.6-20

7、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GBZ/ 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 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 T 189.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 T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 T189.1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 T192.1-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 T192.2-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

8、部分:粉尘分散度(GBZ/ T192.3-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 T192.4- 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 T192.5- 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 T 193-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 T 194-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 T 195-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 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 T 197-2007)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9、GBZ/ T 199-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 T 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GBZ 204-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 T 205-2007)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GBZ/ T 211-2007)纺织印染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 T 212-2007)其他相关标准1.2.4 其他相关设计类或行业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200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199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

1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54-11666-1989)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8053-18083-2000)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200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200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室内热环境条件(GB/T5701-2008)1.2.5 其它依据职业病危害评价委托书。相关地质资料、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图纸、台帐、检验报告等。恩施州森达康职

11、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1.3 评价目的3.1.1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 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 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 护劳动者健康。3.1.2 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价危害程度, 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 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1.3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 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1.4 评价范围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工程内容为准, 主要针对 项目投产后运行期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

12、防治内容进行评价。1.5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 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 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 费概算等。1.6 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 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本预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有:1.6.1 检查表法通过对建设项目进行详尽分析和研究,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 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 编制检查表, 列出检查单 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 逐项检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 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

13、技术规范的符合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缺 陷和潜在的隐患。1.6. 2类比法通过对相同或相似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等, 类推拟建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程度 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预期效果。1.6.3 经验法是指依据评价人员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凭借经验和 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1.6.4 风险评估法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 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 等相关资料, 按一定准则, 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14、进 行评估, 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 使其 降低到可承受水平。1.6.5 综合法是指在不能完全用一种方法完成评价时,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评 价。1.7 评价程序1.7.1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和研读有关 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编制预评价方案并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 则及要点等。1.7.2 实施阶段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 调查、类比调查, 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1.7.3 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 通过分析、 评价得出结论, 提出对策和建议, 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对职业 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进行专家评审。1.7.4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如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注 1 :* 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 评审会或内审会。注 2 : * 专家评审的组织、程序与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1.8 质量控制本预评价报告在编制的过程中, 严格执行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坚持科学性和公正性。报告的内部审核实行三级审核制第 2 章 企业概况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概述企业的基本情况, 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第 3 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