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91321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中学数学尖子生的做法与体会惠州市第一中学 陈彪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培养数学尖子生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有人说“数学尖子生可遇不可求”,也有人说“英雄在于磨炼,人才在于培养”。我支持后一种说法。现把近年来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介绍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激发学生兴趣,组建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培养数学尖子生工作中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环节。2005届我任教的是物理重点班,2008届我任教的是化学重点班,这些班的学生在初中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对数学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进入高中后,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呢?1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首先,

2、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爱他们的,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其次,要让学生相信老师是有能力、有办法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提高数学水平的。令我欣慰的是,这些尖子生始终与我保持着兄弟般的战斗情谊!2开展诸如数学美的系列数学知识讲座,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入数学王国,使他们觉得数学有趣、好玩。正如陈省身先生所言,只有觉得数学好玩了才可能玩好数学。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老师在选择练习题或命制试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出些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题目。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选择这样的题目:一是“陷阱题”;二是精心设计好“梯子”的难题;三是趣味题、创新题;四是实际用处题;五是从学生中“征解”过来的题。在发现数学

3、苗子后,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是培尖工作的有效手段。如何发挥兴趣小组的团队力量,使每个组员真正受益而不流于形式呢?(1)提倡超前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主要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先由一位同学讲授知识,再全组学生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最后老师进行点拨与考核。(2)提倡合作学习,共享团队的智力资源,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学习完某一重点章节后,我就会要求学生供题,即提供学生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题目,由老师组题后进行测试,再由学生互改互评。学生反映这样的做法效果非常好。(3)提倡争做班级学习方面的领导者,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学习动力。比如,我在班上建立了一个数学图书角,其中既有高考、竞赛方面

4、的书,也有一些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数学素质的书。这个图书角的管理员就是兴趣小组的成员。我要求他们定期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好书,一道好题或一个好方法、好结论等。学段结束时再由全班同学选出“最佳推荐”,进行表扬和鼓励。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我的具体做法有:1概念课坚持探究性教学方式。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就能主动

5、探究,就会重视“过程的学习”。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听一个口若悬河的老师的课时,感觉都懂了,但课后发现并非如此。为什么?因为学生没有参与对过程的探究而只是看客。正所谓坐车的人不记路,开车的人才会主动记路。2习题课坚持“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1。“练在讲之前”,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钻研数学的乐趣与成就感,也只有“练在讲之前”,才能使学生有“资本”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讲在关键处”,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启发,才能腾出时间使学生投入到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3复习课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每个章节学完后,我不急于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而是让学

6、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这时往往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归纳得像抄书,过于繁杂,要么归纳得空洞无物,不知所云。怎么办呢?此时老师应适度点拨,再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间进行讨论,确定必须补充的内容及可以删去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对题型、方法和技巧的复习我也采取类似的手段。总之,要敢于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我体会这样的复习效率要比满堂灌高得多,甚至有点达到“教为不教,学为会学”的境界了。三、高度重视课外辅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2,使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于教师在课

7、堂上的教学工作中,也体现于教师在课堂外的辅导工作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比较重要:1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我个人认为,尖子生在对待成绩的好坏、学习的成败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比其他学生更脆弱些,因为他们习惯了一帆风顺,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知所措,惶恐不安。这时,老师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2注重学法的指导。授之以鱼,孰若授之以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道尖子生的学习方法还会存在问题吗?我的体会是:会的,而且问题还很多。例如有的学生重技巧,轻基础;有的学生学习缺乏计划性,一会冷一会热。所以,在培尖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中

8、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进行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是困扰许多同学(包括尖子生)的一个问题,也是让老师觉得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成因很复杂,有考试心理、应试方法、计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体会是一定要狠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 抓好“错题本”的建设与使用。要求学生将练习、考试中发生的错误及时转录到错题本上,并且对每个错误进行订正、反思和总结。当学生将这些行为养成习惯后,将大大提升他们的防错、纠错的意识与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思维水平。(2) 抓好“好题本”的建设与使用。何所谓好题?对

9、学生而言是因人而异的。我提倡学生将他们认为典型的、有思维深度的、能“电”住他们的题摘录到好题本上,并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传阅。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将明显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鉴赏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上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了近年来我在培养尖子生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因水平问题,可能不够细致,也可能不够准确。还望同行们批评指正!新华初中提高数学平均分的几点做法新华中心学校数学组数学是学生怕学的学科之一: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千变万化,对基础依赖以及旧知与新知承接性强。目前初中毕业的门槛较低,学生对数学畏学、厌学情绪加剧,极易两极分化,并趋向低年级化。因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仅要发挥好

10、教学的技术手段,更要辅之以教育手段。我校初中数学组采取以下措施:1、重视夯实数学基础数学的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能力和学习经验)是建立学好数学信心之本。我校数学老师很注重对七八年级初中数学的基础教育。强调数式演算技能训练,教师对学生练习做到及时批改和指正;重视基本定理、法则在典型问题、简单问题中运用教学,力求让更多的学生理解或掌握好基本问题,并强调解题规范书面表述。2、重视对学生的辅导我校数学老师不仅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更重要的是从课外挤时间辅导学生,每周每班利用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们习惯称其为“第八节课”给学生讲解,点评,交流。一周至少两次,这样坚持三年,成绩自然有一些进步。对学

11、生辅导的意义:帮助认识不足,错误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认识错误是提高学习悟性和增强学习信心的源泉,用教师的敬业精神去感召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我校较多老师就是这样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坚持三年的投入。因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数学成绩总体有明显的提升,这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3、重视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集中反馈。我们采用“短、平、快”方式处理作业。数学课往往集中在上午,我们要求学生当日尽力完成作业,便于教师下午批改,当日花少量的课余时间集中指导学生订正。为防止学生抄袭作业,教师要求程度好的学生做好作业立马交到教师办公室;每周中午教师坚持几次在教室里面批学生作业,借作业之

12、“过”提醒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此外,对疑似有抄袭的作业的学生要当面试问;4、重视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讲-练-考,虽是传统意义教法,但很实用。我们的检查频度很高,大约每两周检测一次,通过“考”,摸清学之底、教之果,发现不足,及时补正,以免积重难返。5、既给学生压力又给学生动力学校领导反复告诫老师,备课主要是备学生,教学设计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很多课堂设问、上黑板演练给中等生和学困生角色和舞台。对学困生的努力、中等生的进步,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为减少学生平时检测的压力,考前对学生及时辅导,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基本题型,对于难度较大的试题,考前都用类似的试题讲练。让学生感受到只要认真努力,都有收获

13、,这是我们摸索出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方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指定一些课外作业,及时批改;对好学好问的学生教师在班上给予表扬。因此,每天中午都有学生到教师办公室问问题。6、自身下功夫鉴于数学学科的思维特点,教师自身必须多做习题。教师订阅多种教辅资料,我们提前将问题解答好,便于借鉴,面向学生组织教学素材。在自己做题过程中去思考怎样启发学生,大脑中贮备的习题多了,问题的“配方”就多了,在讲课中就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从问题的变式中,提高学生触类旁通解题能力。数学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的解法和学生出错的原因。数学老师为更好地关注学生,背对黑板面朝学生板书,这样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收老师眼底,能更好地发挥课堂学习效率,学生也由衷配服,提 高老师的个人魅力。以上是我校数学老师的一些做法,现通过教研室平台与各位老师交流,感谢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